劉永麗,李進元,王棟梅,龔叢芬,夏昌華,唐 莉
腦卒中是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殘的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其造成的后遺癥會給病人帶來心理、生理上的障礙[1]。據統計,腦卒中病人75%左右遺留功能障礙,其中40%為重度殘疾[2]。輕度偏癱病人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被稱為偏癱步態。對偏癱病人實行早期康復訓練,最基本的目的是通過訓練促進偏癱肢體神經功能的恢復,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3-5]。病人在進行行走訓練時足部會因為不受控而下垂,影響鍛煉效果。偏癱病人輔助行走鍛煉器的研制成功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能夠在病人行走訓練時對足部進行固定和限位,輔助偏癱病人進行康復訓練,提高訓練效果,受到了病人及其家屬的歡迎。現介紹如下。
1.1 材料 與足底形狀一致的橡膠踏板1塊(35cm×10cm),限位板1塊(10cm×6cm),牛皮牽引繩3條(2cm×40cm),小調節扣3枚(3cm×2cm),大調節扣1枚(4cm×2cm),連接扣2枚(4cm×2cm),拉繩1條(4cm×70cm),三角形拉環1個(12cm×10cm×10cm)。
1.2 制作方法 偏癱病人輔助行走鍛煉器結構如圖1所示。踏板的形狀與足底形狀一致,踏板后端設限位板,踏板上有3條牽引繩,牽引繩上設調節扣,2條牽引繩對稱固定在踏板腳掌部位的兩側,另一條牽引繩固定在踏板的后端,牽引繩頂端設連接扣,連接扣上端設拉繩,拉環固定在拉繩的頂端,拉繩中部設調節扣。
使用時將偏癱側足部放在橡膠踏板上,后跟緊貼擋板,手握拉環,將牽引繩及拉繩調節至合適位置,幫助病人行走時,以手提拉拉環,帶動患肢行走。在提拉拉環帶動患肢行走時可以由他人幫助進行,也可以病人自己進行。

圖1 偏癱病人輔助行走鍛煉器結構示意圖
輔助行走鍛煉器設計符合現代康復理念,病人可長時間使用,使用方法簡單,病人感覺舒適,樂于接受。輔助行走鍛煉器可鍛煉病人手足的協調性,不僅鍛煉了四肢,還鍛煉了大腦。踏板形狀與足底形狀一致,后端設有限位板,行走訓練時應對病人的足部進行固定和限位,以免影響鍛煉效果;踏板側邊設多條牽引繩,牽引繩的上端連接拉繩,其上均有調節扣,可根據病人身材調節繩的長度,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使用輔助行走鍛煉器康復訓練時應專人守護,防止跌倒;盡量不要選擇白色材料,白色材料不易清潔且易對病人造成不良刺激;輔助行走鍛煉器不適用于患側下肢肌力3級以下者。
[1] Roberts SE,Goldacre MJ.Case fatality rates after admission to hospital with stroke:Linked database study[J].BMJ,2003,326(7382):193-194.
[2] 王剛,王彤.臨床作業療法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27.
[3] Johansson BB,Ohlsson AL.Enviroment social interac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s determinats of function outcom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rat[J].Exp Neurol,2008,139(2):322-327.
[4] 趙宇輝,孫忠人,張殿全,等.電針中頻配合康復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5):581-583.
[5] 劉太華.安全文化概念與應用研究[J].勞動保護科學技術,1995,15(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