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美卓
摘? 要:本文先簡單闡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再概括介紹網絡時代產生的新事物“慕課”的概念,并從實際案例中深入研究,初步探討慕課在思政教育中的發展前景和提出的新要求,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操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課;高校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各種的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如同潮水般涌入、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環境中,一部分大學生中存在著一些思想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同時,高校是整個社會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園極端行為乃至反社會行為的發生,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實現個人價值、造出社會價值,對人類、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伴隨網絡時代到來,網絡可以更快、更遠的傳播信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它有所蘊含信息的層次也超越了學校、家庭、社區乃至國界,網絡中傳遞的價值觀念、思想觀點、社會規范等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然而,網絡時代中新生的一些事物如近年興起的“慕課”同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謂慕課,即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指混合式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是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的課程,給更多學生提供系統學習的可能。所謂“混合式”,是指其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學生可以在課程中獲得數倍于傳統授課方式的信息。而“開放式”,則是指無論學習者的社會地位、學術背景或收入如何,該課程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注冊參加課程的學習。“慕課”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它不同于傳統的網絡公開課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和課程標準,包括講授、作業、討論、評價、反饋、考核與證書發放等。教師的講解不同于一般的網絡公開課,也不同于傳統的班組授課,它采用教師網上講解、學生在線參與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可獲得與面授課堂相同的感受,學生既可以通過“慕課”平臺直接與教師、同學交流,也可以通過各種學習社群參與互動討論。
現在國內一流大學也在進行著將慕課從非正規教育引入到傳統高校教育的探索研究,如2013年7月繼清華大學與美國在線教育平臺edX首次合作后,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時簽約慕課平臺Coursera。而復旦慕課的第一次開講選擇的就是思想道德修養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一講“大學·人生”,課程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時開講。來自復旦、交大、北大的四位人氣教師施索華、陳果、張會峰、胡志輝先后亮相,面對北京、上海、湖北、江西等地的近5000名大學生開啟了一輪針對教學模式的全新探索。學生的體驗感、參與性很強,也對這種新的形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慕課這種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將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現行思政教育多以教學形式為主,教學模式強調的是教師的講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教學中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學生的興趣度不高,學生興趣點差異比較大的情況,而慕課空前的開放程度以及不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使得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慕課的規模大、開放程度高、可重復、打破時空限制、強調學習的體驗和互動的特點,可以增強學生對思政學習的體驗和互動性,學習的興趣。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都缺乏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教材和先進的理念指導。而慕課則要求教師授課水平不斷提高。就授課內容方面而言,課程內容必須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或需要。這就要求的教學內容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因而,教師在成為一名合格的講授者之前必須先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習者,要求老師對最新的國際、國內發生的事件有及時了解,對時政新聞有客觀公正的態度,這樣才能在課堂與學生發生精神性的而非物理性的結合。
從現實層面考慮,慕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也提出了新的問題和要求。比如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導致慕課很難實施;其次,慕課現有的課程并非完整的學制,證書也都是由課程設計者辦法的;再者,現在很多慕課課程都是使用視頻教學方式,還有一些測試用于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教師怎樣利用慕課工具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這對思政教育老師提出新的挑戰。部分思政老師還存在網絡技術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鮮事物的敏銳性、觀念更新不夠等不足,對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了解不透徹的現象。慕課教學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老師要順應時代潮流發展趨勢,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積極運用新的教學工具去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秀榮,韋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熱點問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
[2] 張福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