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小學語文進行新課程改革,讓小學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更加統一起來。所以教師要對語文教育的特點進行正確合理的把握,不能將語文課上得類似于自然科學、思想品德等學科,要把語文課上得看起來像語文課,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把握語文的本體特征,迎合新課改要求,將小學語文課進行得“有滋有味”。
關鍵詞:個人味;兒童味;語文味;語文教學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性質的核心。小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語文的性質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特點進行準確的把握,根據語文的本質特性,要把語文課上得看起來像語文課。小學語文的授課對象是兒童,怎樣很好地教育兒童學習母語,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將小學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個人味
沒有個人味的語文課,就像作家筆下塑造的人物形象缺少個人形象,對該文章的讀者而言缺少吸引力和影響力。通俗地來說,這樣的語文課很難上得“有滋有味”。語文課的語文味主要指的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儀表風度、所應用的教學語言、所選擇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活動、教材處理方式等各種因素的凝聚所顯示出來的一種審美風貌,其審美風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有體現,主要表現為新穎獨特、誠摯深沉、真實可信等,其能夠被學生品評與體驗,并且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人們常說:文如其人,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感情、氣質、性格等都是具有一定的差異的,想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具有個人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教材如出自己之后、自己之心,在教材的研究過程中,也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予以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其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2)注重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每個教師都具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揚長避短,突出其與眾不同的個性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博學多才、妙語連珠的語文教學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提升教師的個人味是非常必要的。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兒童味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學生都是兒童,兒童不管是在生理上還是在精神上都具有其各自的特點,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其看做是縮小版的成人,而是應該將其當做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予以引導與控制。還需要借助于語文課本為學生提供一個開闊、活躍的語文實踐平臺,語文教師應該在此過程中自覺地成為學生語文實踐的幫助者、服務者與組織者,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與閱讀愿望,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與困難予以了解,帶領學生進入一片新的語文天地。如,在《王冕學畫》的學習中,對于文中所描述的“大雨過后,湖里荷花開得更鮮艷,荷葉是碧綠的,花瓣是粉紅”的場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于文中描述的場景予以想象,學生能夠在美麗的荷花圖中,對作者的情懷予以體會,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等教學設施,為學生播放輕松悠揚的音樂,能夠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最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學生的兒童性,使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流露出兒童的真情,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文味
語文的文學韻味就是通常所說的語文味,文學韻味包含了情趣、哲學、意境、構思、形象、文學、語文等韻味,也可稱為是語文美。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感悟、去發現、去體驗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體會文章意境之美和作者感情之美。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課堂教學變得有滋有味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對促進其課堂教學的有滋有味進行了簡單分析。
參考文獻:
鄒敏.讓小學語文課“有滋有味”.教育教學論壇,2011(03).
作者簡介:藍長秀,男,1972年2月出生,大專,就職于浙江省青田縣油竹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