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玲
摘 要:課堂導入是實施新課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應該對其予以應有的重視。好的導語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將學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導語的設計對教學的成功與否更加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導讀部分,力求為學生的學習增添樂趣,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語設計
一段好的課堂導語,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的智慧,讓學生思維活躍;一段有深意的課堂導語,包含人生哲理的同時,還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喚起學生的心靈感知。由此可見,優秀的課堂導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導語的幾種設計方法進行分析闡述。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教材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導入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適當的導語,引導學生學習新課。
例如,在教學《九寨溝》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該文章是通過生動的描寫,優美的詞句,為學生描繪了一幅九寨溝美妙綺麗的自然景觀,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因此,在教學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九寨溝景色的圖片,同時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對九寨溝的美麗產生向往。這時,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有的學生去過,所以回答了教師的問題。教師接著問:“那同學們喜不喜歡旅游啊,你們都去哪里旅游過?”學生的興趣都被帶動起來了,表現得很活躍,紛紛說出自己去過的地方。這時,教師適時地引入新課:“同學們聽我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九寨溝,就是一個旅游勝地,大家一定想知道這里有什么美麗的景色和哪些有趣的動物。那么大家就與老師一起學習今天的新課吧。”就這樣,通過教學情境導入的方式,讓課堂導語輕松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僅把文章學習的內容滲透給了學生,同時也讓學生對新課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
二、疑問導入,引發思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們都知道,說明文和記敘文的教學方式有所差異。說明文要求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概括和判斷能力,因此,對于這類文章的課堂導語,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課文內容,設置一些簡短、新奇并且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對學生的思維興趣點進行有力的沖擊,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
例如,《奇妙的國際互聯網》一文,筆者設計了教學問題做這篇文章的課堂導入:同學們,我們現在家里都有電腦,爸爸媽媽每天都會通過電腦來上網,可是,大家常說的這個“網”我們好像并沒有看見過,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個導語問題讓學生產生了疑問。此時教師給學生鼓勵:同學們,不要困惑,學習了今天的文章,大家就會對互聯網有清楚的認識,我們的疑問也就會得到答案了。
通過設疑提問,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和疑問,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新課,就無形地提高了學習主動性,縮短了與課文的距離,從而降低了教學難度。
三、故事導入,開啟想象
一節課開始的幾分鐘,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通過學生喜歡的形式、有效的導語進行過渡,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講故事就是一個簡單而效果顯著的導入方法,故事內容有趣,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從而開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比如,學習《三顧茅廬》這一課時,由于小學生讀過《三國演義》的幾乎沒有,看過電視劇版和少兒版《三國演義》的也不多,只有一些學生搜集過關于三國人物的卡片,但他們對這些人物性格和事件也知之甚少。因此,對于《三顧茅廬》的教學,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先為學生講授一個三國時期的典故。于是,上課時,筆者帶了一本《三國演義》到課堂上來,“今天上課前,老師想給大家講一講這本書里的一個故事。”于是筆者為學生講了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似乎還意猶未盡。筆者接著說:“你們還想知道關于他們更多的故事嗎?那就隨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預先了解了劉備、張飛和關羽三個人的性格特點,對三顧茅廬的講解更有幫助。
四、生活導入,聯系實際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存在著密切聯系的。由于生活事物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提煉成課堂導語就可以讓學生快速熟悉教學內容;而且,生活式的導語也可以使語文教學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的課堂導語還可以引入生活內容。
例如,在教學《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想一想每天上學是誰叫自己起床,為自己做早餐,又是誰為自己整理書包。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媽媽。這時,筆者問:有誰能夠數出來媽媽一生中為我們做了多少件事?這時,學生在心里默數,但都紛紛搖頭。筆者接著說:其實,每個人的母親在一生中都為我們做了無數件事,她負責我們的衣食住行,擔心我們的健康城長……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詩人,他叫孟郊。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樣紀念母親的恩情的。由于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因此這樣的課堂導入更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導語的設計,需要我們教師共同努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深入探究,最終才能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國艷秋.巧思妙引,領入佳境:語文課導語設計方法初探[J].考試:教研版,2008(04).
[2]江美萍.未成曲調先有情:初中語文教學導語設計藝術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3(11).
[3]何志剛.談小學語文課導語的設計[J].山西教育,1995(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