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教學效率,就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用一定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就是教學時間減少或者不變,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完成,下面淺要論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是培養小學生素質和擴展小學生知識面的重點學科,是我國小學教育中的重點部分。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要求教師將主體定位在學生身上,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一些教學規律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莎士比亞曾經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這句話就是說如果想要在一門學科中真正地學到知識,領悟到這門學科的真諦,那就必須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意在說明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趣味的學科,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語文學習中的趣味所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的語文,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語文,讓學生感受生活愛上語文。例如,在寫作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戶外自然景色為題寫一篇作文,此時,教師最好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中的動人景色,教師可以詢問每人所感受的景色都是什么樣的,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帶領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的語文,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情,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生活,使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教師還可以用精彩的課堂導入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一個精彩的語文課堂導入很容易就吸引到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這節課產生興趣,久而久之,就會體驗到語文給學生帶來的快樂,形成對語文的熱愛。
二、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
時代在改變,教育在變革,學生自身的特點也在改變。但是很多語文教師仍然在應用將近百年的教學方法,一點不做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固然有可貴之處,但是要根據時代和學生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改變,要對其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傳統從教視角,要把學生放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不要對學生進行強制的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學方法要做到“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教師在當今教學中也可以引進一些新型技術,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培養學生興趣。例如,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教師在講解小學古詩《贈汪倫》的時候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友人送別的視頻或者是動畫圖片,再配上適合的音樂,幫助學生去理解古詩要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體驗作者對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
三、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所謂“信其師,親其道。”一位讓人信服的教師,他的學生才會選擇相信他,才會學習他所傳授的知識。一位讓學生信服的老師一方面專業知識水平高,另一方面要與學生有良好的相處關系。良好的相處關系是在平等的對話和關愛中得以實現的,教師要在同一高度的平臺上與學生進行對話,淡化教師的角色,不要端著教師的架子。在平等的對話中積極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動力,以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要從以上三方面做起,切記急于求成。在以上方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不同特點的學生方法要略有不同,以促進每個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更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淑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0).
[2]白佳佳.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9).
作者簡介:崔娟娟,女,1978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煙臺開發區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