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延香
摘 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個好的稱職的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以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累知識,掌握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授之以漁;活學妙用
古人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幫人解決一時困難不如傳授他解決困難的方法,教學也是如此。一位稱職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理論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利用知識服務生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談到:今后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和學了知識不會應用的人。筆者根據多年的閱讀教學經驗,總結出小學語文說明文這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先授之以“魚”,再授之以“漁”,能水到渠成,達到“魚”“漁”相授,活學妙用的目的。
一、授“魚”,識法明作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里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對于說明文的要求是:“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現實中說明性的文章很多,這些說明文,有介紹產品使用方法的,有介紹動植物形態特征的……現行的小學教材也到處可見說明文的影子,諸如《太陽》《鯨》《冬眠》《航天飛機》《大自然的語言》,可以列出一長串。那么我這里就以學習說明文為例,來演示授“魚”解惑,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以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學習為例,四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的說明文,一則口語交際與一篇習作中均要求試著用上一些說明方法。在單元導讀時,就可以集中學習說明文的說明方法的識別及其作用。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例: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頤和園》)
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例: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只有一個地球》)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將 比作 ,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例: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火球。(《太陽》)
作比較:作比較:把 和 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例:兵馬俑規模宏大有50多個籃球場那么大。(《秦兵馬俑》)
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例: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鯨》)
二、授“漁”,學文懂運用
在學習深入說明性的文章時,根據不同的文章特點,不同的說明方法,教學時可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數字填一填”“比方想一想”“分類畫一畫”“分類列一表”等,有助于提高學生領會說明方法運用的能力,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鯨》一文,列數字說明比較多,可“數字填一填”:課文寫到了鯨很大,為了把這個特點說清楚,作者列舉了很多數字來說明。教師可指導學生讀書,畫出描寫鯨很大的有關數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練習: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最大的有( )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國捕獲一頭( )公斤重的鯨,有( )米長,舌頭就有( )頭大肥豬重。( )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敞。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 )長,( )公斤重,一天能長( )公斤到( )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
打比方說明又可“比方想一想”,如,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看到的花園里的噴泉,想象鯨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樣子。
有時分類別可“分類畫一畫”,如,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氣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樣: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學生在動手畫一畫中,對須鯨、齒鯨噴出的氣形成的水柱一畫了然,銘記于心。
三、“魚”“漁”相授,活學妙用
1.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一般來說,事物大多數都是可觸摸的。它們有形狀、結構、重量、顏色等等。對它們相互比較、鑒別,就可以從中找出區別于其他事物而又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的某些特征。例如《松鼠》,它以松鼠的形體、性格、行為等方面來說明“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的特征。因此,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能把事物說得清楚、準確、深刻,給人以正確的知識和確鑿可靠的信息。
2.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
說明文的結構并不復雜。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并列式、遞進式等。理清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寫作思路,更清晰地領會寫作要領。采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取決于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目的。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有時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
3.恰當運用說明方法
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讀者理解。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是衡量說明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比如,要說明南極風大,說“風速常常達到55.6千米每秒,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風極”。這句話通過列數字、打比方準確形象說明了南極風大這一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實踐出真知,通過一個單元的模塊學習后,在口語交際與習作中,學生能準確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借助課堂上所學的習作技巧和對說明方法的理解,口語交際說得條條是道,習作練筆寫得井井有條。相信對于說明文的學習運用,將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融會貫通,達到學語文、用語文的目的。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