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凱云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有效的教學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有真正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推動學生主動地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且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為此,闡述了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作為一種非常理想的教學理念,有效教學不但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的,而且還能夠實現學生發展的要求。在新課改教學思想的引導下,有效教學務必以學生的發展與進步作為指導思想。然而,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少的教師未能夠真正地把握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這不利于實施小學數學新課標。下面,筆者對有效教學的一些實施策略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一、有效地統一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
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內容的時候,應當有效地統一生活實際和數學內容,只有如此,學生才可以迅速地學習和理解教師所教授的數學知識,切實實現有效教學。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長方體體積計算的時候,教師能夠先為學生呈現一個長方體的模型。在進行呈現之后,要求學生自己歸納擺放多少一厘米邊長的小正方體能夠組成為一個長方體。再以此作為根據明確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緊接著,教師再提問學生:“我們能夠以這種擺小正方體的方法計算教室(長方體)的體積嗎?如此計算簡便不簡便?”學生會回答如此進行計算非常不簡便。教師再要求學生自主地探究怎樣才能夠對長方體的體積進行簡便的計算,如此一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學習欲望。這個時候,教師不需要將結論提出,而是不間斷地提問學生,可以要求學生對長方體的容器、水池等圖片進行觀察,提問學生要想明確它們的體積,能夠在其中擺小正方體嗎?學生會給出否定的答案。此時此刻,學生的思維變得異?;钴S起來,在教師的指導之后,學生能夠獲得下面的結論:通過對已知面積的小正方體進行擺放的方法難以簡便地獲得長方體的體積,這個數學方法難以應用。最后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計算正方體體積的公式對計算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進行推導,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
二、通過啟發式的教學,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自編自演,而是屬于教師和學生一起演繹的舞臺。之前傳統意義上灌輸式的教學沒有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這跟課堂教學的本質規律相悖,也難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而想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講,應當借助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師設計疑問,以使學生進行回答,如此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熱情,也能夠使教學的氛圍活躍起來,也有益于師生間的溝通和互動。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方程概念的時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呈現天平,以某個物體的質量作為話題,讓學生走上講臺做關于天平平衡的實驗,在學生添加砝碼的時候,能夠詢問學生為何天平會一邊向上翹起,而另一邊卻向下沉降,學生會回答這是由于兩邊物體重量不一致。在天平平衡的時候,學生會回答此時兩邊物體的重量相等。而此時,教師順勢引導,為學生解釋方程跟天平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兩邊必須相等。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教師講解了方程的有關概念之后,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思索,從而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最終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解題練習,建立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是抽象化一些事物的主要聯系、主要特點,通過數學語言加以歸納與概括的數學結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數學建模的方式非常重要。教師認真地設計數學練習題目,學生在解答之后,能夠切實學會知識,且發展自我的個性,為此,解題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這個環節不可缺少,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驗證的方式。在解答練習題目的過程中應用有效的教學設計,以建模的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解答問題的思路,學會解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且借助創新拓展、綜合應用、基本能力等練習方式,展示建模的好處,學會建模的技巧,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模的應用十分普遍,一個思想模型可以是一個公式、一條規律、一個概念。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計算分數問題的時候,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際經驗,要求學生借助“涂一涂、折一折”的活動,把問題“一個大餅平均分為6份,6名同學吃掉了3/6,3名同學吃掉了1/6,那么一共吃了此大餅的幾分之幾?”抽象為數學模型,從而比較容易地將問題解決。
總之,要想實施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教師應以新課標作為引導,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積極地應用新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思想,進而使數學教學變得富有激情與活力,并且使學生探究更多的數學奧秘。
參考文獻:
[1]夏琪.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0).
[2]蹇世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2(09).
[3]徐建春.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4).
?誗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