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成語教學有目的、有意識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積累成語、運用成語、辨析成語。
關鍵詞:成語教學;積累;運用;辨析
央視一套播出的成語大賽,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是每期必看。感慨選手們精彩表演的同時,慨嘆自己忘記了多少成語、有多少成語自己不知道或是一知半解。成語以其源遠流長、凝練濃縮、概括力強、涵蓋力廣而歷久彌新久盛不衰,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縮影,學習成語運用成語是我們學習語言、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學生會學成語、學會成語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學好成語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積累成語
要想會用成語,頭腦中必須先有成語,那么如何積累成語呢?我認為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從書本中積累現(xiàn)成的成語。因為我們學習的課本中就有許多成語,如果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那么日積月累就能積累不少成語。比如,學習《列夫托爾斯泰》一文,本文的成語就有二十多個。我讓學生第一遍讀課文的時候先用筆劃出文章中的成語。學生很容易就找到“藏污納垢、無可置疑、廣袤無垠、正襟危坐”等成語。畫完后讓學生相互補充一下,當堂讀一讀、記一記。課堂臨時記憶下來,課后再讓學生整理在摘抄本上,對于不易理解的成語做好解釋和標注。第二節(jié)上課時帶領學生回顧一下:我說意思學生說成語;個別成語默寫一下;小組成員間互相提問,這樣就保證課本上的成語學生都能及時記住,且養(yǎng)成學會整理成語的習慣。偶爾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成語接龍,看意思猜成語等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能促進學生的成語積累。
二、運用成語
積累成語是基礎,積累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如果不會運用成語,那么積累的成語就顯得沒有價值。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有意識地融入成語元素。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同時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盡可能運用積累的成語,促使學生在說話中多運用成語還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在教學中注意因勢利導,觸類旁通。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盡可能多用成語,在主旨立意方面差不多的作文,運用成語多的我就多給分,這樣做大大激勵了學生使用成語的積極性。作文水平提高了,學生也更愿意積累成語了,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
三、辨析成語
成語辨析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成語的難點,這關系到學生能不能正確地運用自己積累的成語。要辨析成語首先要理解成語意思,尤其是意思接近的成語許多時候容易混淆,分不清該用哪一個更貼切。這時我們要引導學生辨析成語,辨析成語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感情色彩入手
有時表示同一意思的成語但感情色彩不同,所以運用的場合也就不同。如:“八面玲瓏”和“面面俱到”兩個詞都有應付周到的意思,但“八面玲瓏”多含貶義而“面面俱到”是一個中性詞,了解了這兩個詞的感情色彩不同,使用這兩個詞語就容易了。
2.從書面語與口語區(qū)分
成語是漢語言文化的一大特色,使用有它慣用的模式。有些成語意思幾乎相同只是有的多用于書面語,有的多用于口語如“博聞強識”“見多識廣”都有見識廣的意思,但前者多用于書面語,后者多用于口語。這些小竅門教師要在平時的成語教學中恰當?shù)攸c撥學生。
3.從詞義的側重點區(qū)分
許多成語從表面意思看差不多,深入研究抓住成語中的關鍵字突破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有著細微的差別。如:“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都表示事前做好準備但前者重點在于預防,后者重在準備。再如“大吹大擂”“自吹自擂”兩者都有“吹噓”之意,但后者突出“自”所以僅指自己,而前者吹噓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
4.從適用對象或范圍方面區(qū)分
成語簡潔明快是漢語詞匯中的精華,有些詞意義上的差別在于適用不同的對象和情況,如‘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都指達到的境界很高,但‘出神入化適用于記憶,而爐火純青還可用于學術、修養(yǎng)方面,總之,雖然成語魅力無窮,但要真正掌握也并非易事,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再注重積累,才能學好成語,學活成語。
總之,成語教學不是孤立的一項教學內容,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將成語教學有目的、有意識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讓成語——這顆我國文化長廊中的璀璨明珠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段曉蕾.成功教師語言藝術[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07.
作者簡介:任翠蓮,女,1979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睢寧縣官山中學,研究方向:如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