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而環保不僅是政府的工作,更是每一個國人的責任。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問題,就需要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國人的環保意識,尤其是作為高中生的年青一代。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環保意識
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重點關注的問題,對于心智相對成熟的高中生來說,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是促進國家環境保護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策略。因此,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環保意識,為國家“綠水青山”的夢想培養建設者。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地理教師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引導者,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包括地理專業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環保意識的教育,讓學生在接受地理知識的同時接受環保教育。教師不僅是引導者,也是學生的鏡子,教師自身要具備強烈的環保意識并落實到生活中,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改善教學理念,注重情感教育
高中地理教師不僅承擔著傳授地理知識的責任,也擔負著培養環保理念的任務,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填鴨式”的課堂教育以及單純的知識講解不利于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要將宇宙奧秘、世界環境問題、祖國大好河山等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在感受美好的同時強化環保意識。
三、課堂中滲透環境形勢
環境問題與地理形勢息息相關,很多環境問題都需要從地理角度進行分析,所以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的同時可以將可能造成的環境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師還可以將現階段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結合地理知識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地理與環境的關系,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適當增加社會實踐
教材中的地理知識相對抽象,很多知識學生不能夠深入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能夠帶學生走進大自然,讓他們感受、觀察身邊的環境問題,在有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走進農業區、工業區,了解污染物的處理方式,讓學生在實際的觀察中形成環保意識,同時還能增加一定的環保技能。
參考文獻:
蘇茂祥.在地理教育中培養生環保意識[J].西北職教,2006.
作者簡介:蔣玉華,女,1966年9月出生,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