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領軍
摘 要:每一位教師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并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故事和體會,由生澀走向嫻熟,教學方法由呆滯走向靈活,教學手段由單一逐漸走向多樣化!
關鍵詞:新教師;成長經歷;體會
在第一輪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查閱一些相關資料,也會備課,但是備課更多的是按照教案書上抄一遍,沒有自己的思路。所以,在上課時,往往都是按照書上的知識點一個一個地羅列出來,赤裸裸地呈現給學生。因此,上課的過程就像一個傳輸機,把書本上的各個知識點再復述一遍,把書本上的黑體字轉化成黑板上的粉筆字或幻燈片上的粗體紅色文字。最終的結果是:一些知識點在我趕進度的過程中講得不夠透徹,學生理解得不到位,掌握得不好。
在第二輪教學過程中,我就開始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有效,如何才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坐在下面輕松地學,有興趣地學。通過觀摩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進。
一、認真備課,做到有備無患
之前,我之所以會趕時間,歸根到底就是對教材理解得不深。因此,在備課時認真分析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做到胸有成竹。這樣就可以從容地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僅如此,還要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處理得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但如果處理不好,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懷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很難展開。但是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總有我解決不了的時候,這時怎么辦?我的處理方法是:先表揚提出問題的學生,肯定他提出的問題,接著讓全班學生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班里有學生能回答最好,不能回答就坦誠地告訴學生,這個問題自己一下子也不能給出一個很全面的解釋,需要查閱相關資料再給出一個完整合理的解釋。但是下一節課一定要給出答案。這樣,學生反倒會覺得你很認真,從此相信你,愿意和你交流,在課堂上會積極地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也愿意和你分享他們自己對某些知識點的看法和觀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第一輪教學過程中為什么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沉悶,經過思考之后,發現原來是自己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剝離開來了,脫離了生活實際,學生感覺學習生物用處不大。在第二輪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將課本中的知識與學生身邊的事聯系起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細胞膜這節內容時,要體現細胞膜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我將細胞比喻成學生小時候經常玩的肥皂泡,細胞膜比喻成肥皂泡邊緣的那層水膜。在陽光下看吹出的肥皂泡,肥皂泡會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再仔細看還會發現那些五顏六色的光會流動,以此來體現細胞膜的流動性,學生很容易接受,并且也會對生物這門學科產生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或接觸到一些新知識時,自己就會到生活中去尋找相關的模型和實例,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活躍課堂氣氛
如何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和歡快很關鍵。課堂的氣氛靠師生的互動來調節,師生的互動需要問題來帶動,因此,問題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若問題設置得過于簡單,學生不屑回答。設置得太難,學生又回答不上。另外,設置問題的角度要帶有啟發性,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例如,在講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這節內容時,這節內容的問題探討是一個滲透裝置的演示實驗。在給學生演示或解釋了這個實驗之后,讓學生討論回答課本中提出的問題。回答完畢之后再設置一個情景:假如在月球上做這個實驗,結果會怎么樣?最后漏斗和燒杯中的溶液濃度是否相等?如果把這個滲透裝置換成一個U型管,在U型管的中間放置一層半透膜,在半透膜兩側加入等體積的相同質量分數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葡萄糖可以自由通過半透膜,而蔗糖不可以),這個時候U型管兩側液面高度是否會發生變化?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回答出之后,再追加一問:往蔗糖溶液里加入少量的蔗糖酶(假設所加的酶不影響溶液濃度),此時液面又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這樣由簡單到復雜層層設問,讓學生一步步思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問題的深處,觸及問題的本質,這樣學生就會掌握得更好。
四、掌控課堂節奏
在第一輪教學過程中,我壓根就沒有掌控課堂節奏這一概念,覺得上課,無非就是學生不要講話,保持課堂安靜,自己把一節課的內容控制在45分鐘內講完就成功了!在第二輪教學過程中,我才知道掌控課堂節奏有多么重要,雖然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都有備課,但是課堂是活的,不可能都按照我先前備好的那樣進行,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和表情做出相應的調整。一個內容,可能在備課時認為需要精講、細講、慢慢講,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反應很快,一下子就理解了,這時就需要適當調整速度。另一個知識點在備課時認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可是在課堂上,學生反應很慢,這時就需要放慢速度,進行細講。總之,一堂課一定要緩急有度,讓學生聽起來像聽音樂一樣有節奏感,讓學生聽著聽著就哼出聲來,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