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英+華婷婷
摘 要: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對初中生進行英語口語自主學習,訓練并培養他們設計英語口語自主學習任務的能力,對英語口語教學確實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口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我在初一口語教學當中發現許多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和部分女生在講英語時要么沉默不語,要么聲細如絲。在這種情況下,我鼓勵學生大膽地、忘記一切顧慮地將英語說出口,而且要盡量地大聲,要不斷地重復。久而久之,多數學生都能漸漸放開膽量,參與其中了。另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活動中,將聽說訓練的順序安排好
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學習,學說前都要由聽做先導。在聽的階段,雖然不開口說,但卻在進行積極的醞釀,可以說這是一個積極的沉默期,所以應重視由聽到說的訓練活動,將先后順序安排好。學生的發音器官就會自然地越來越活躍,直到產生主動開口說的動機和愿望。
二、注重朗讀背誦與口語之間的密切關系,讓學生多模仿
口語是一種輸出型的活動,沒有準確充分的輸入,就不可能有豐富正確的輸出。輸入最簡潔的手段就是背誦。朗讀作為準口語,是從書本知識到實際表達之間不可缺少的環節。由于一般的班級人數眾多,這就注定單個學生接觸英語,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時間較少,再加上學生是在非外語學科的間隙學習外語,口語操練的機會更少,容易產生遺忘,滋長惰性。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范圍廣、信息量大的學習環境,延長學生進行口語操練的時間,教師還應當盡量在課內外時間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初學英語者在學習口語時,往往將老師當作最值得依賴的交流和模仿對象。所以英語教師不僅在課內要多說英語,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進而達到與老師進行交流的目的,而且在課外,也要爭取一切機會和學生講英語。如,在路上遇見時用英語打招呼,課間休息或閑暇時多與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會話。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而且會融洽師生間的關系。
三、課堂上盡量多地提供相對真實的口語訓練環境
1.在學生對某一材料及信息整體把握后,教師應盡量多地提供相對真實的訓練環境,將材料與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各種各樣的口語練習。例如,課文復述練習、情景會話練習、對話配音練習、分角色表演練習、講故事練習等等。
2.組織第二課堂,創辦英語角。一個大班級“英語角”的創辦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以由幾個口語較好的學生帶頭,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舉辦,而話題則由學生自由選擇,這種不加限制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盡管學生在交流中會有語病或難以表達完整的地方,但長期舉辦一定會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
3.學生在讀熟和背熟課文的句型和例句后,就可以設計一定的說話情景和示范說話,引發學生的使用動機,并進行操練,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的三到五分鐘,課前口頭表達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演講、對話、朗讀、情景表演、課文復述。內容不限,長短自由。體裁或描述記敘,或議論抒情。比如我們初中英語新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寫作,可以讓學生到前面來朗讀他們的文章,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聽、說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講完后,教師予以簡練、確切的點評,除關注其情感之美、見地之新外,尤其要注意語言的運用。點評時,以鼓勵為主,決不埋沒其閃光點,可婉轉指出用詞、選用句式和語法方面的不足。條件具備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點評,教師做簡單評價。
四、在口語訓練中,允許精確表達與模糊表達相結合,即嚴格要求與適當寬容相結合
在許多特定的場合,不完整的句子,帶有語法錯誤、邏輯錯誤的句子時常出現,但它們的出現并不影響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此類情況下,如果一定要學生一詞不差地將話說全,或不斷地打斷學生講話,以糾正錯誤,也就是說,只允許精確表達,不允許任何含糊不清和錯誤形勢出現,學生就無法講下去,也就更怕開口。當然對一些很明顯的錯誤應記下來,在學生講完后一起糾。對一些口誤,或學生已經意識到的錯誤,就不必一一糾正,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開口。
總之,教師要設計出更有效的英語口語自主學習的任務,以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推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楊玉林.英語教育學[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劉麗英,女,本科,就職于吉林省敦化市青溝子鄉學校,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華婷婷,女,本科,就職于吉林省敦化市青溝子鄉學校,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