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雄飛
[摘 要]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成長極為重要,新時期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努力提高教學效能。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更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反思自己的角色,更新教育觀念,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通過作業獲取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即時解決。發展教學反思是化學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復合型教師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 ?優化
古人云:思之不慎,行而失當。說明人類早就有了反思的意思。“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更是古人反思的佐證。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實施是靠老師和學生這兩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因而更需要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必將大大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一、反思性教學的含義
什么是反思性教學,說法不一,資料顯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發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批判性分析的過程。作為在教學一線工作的老師,我們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學習和學會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并使老師成為學者型老師。
反思性教學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1.反思性教學以探究的和解決問題為基本點,在反思性教學中,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深究處于深層的教學主體,教學目的,教學工具的方面存在的問題。反思性教學中的老師不是機械按照教材和大綱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領會教材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基礎上重點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學過程更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為動力,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進一步改進教學,實質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 。提高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層次。
3.反思性教學是全面發展老師的過程,因為教師全面地反思自己的行為時,他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的各個環節獲得經驗,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
二、反思性教學的角度
1.對教師角色和人格的反思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書匠,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更不強調教學過程中的老師反思。在教學中教師是權威,是主導地位,而學生處于支配地位。而反思性教學強調的是以學生為本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老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除注重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加強自我完善,在學生心目樹立起優良的老師形象。師生關系應該是人格上的平等關系,學業上的指導關系和感情上的朋友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教師往往被學生視為父母和朋友,希望教師分擔自己的痛苦和憂愁,分享自己的歡樂和幸福。老師應該反思師生關系,主動理解學生,尊敬學生,縮短與學生的認知距離和情感隔閡,主動打開師生情感交流的渠道,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的學生。能夠從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心理感受和體驗,既做學生的“良師”—––傳道、授業、解惑,又要做學生的“益友”––––平等、理解、信任。
“情是心靈的鑰匙,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的人格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起著“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巨大作用。老師應該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和生活,以崇高的品質去影響感化學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老師對學生的人格影響是通過老師的人格魅力來實現的。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建立在老師的人格基礎上,因為只有從老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教。教師必須在反思中規范自己的行為,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所以達到的目的和要求,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個單元,一節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是師生共同努力實現的方向,化學老師在每一個單元甚至是每一個課時教學前,均應該對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圍繞這一目標組織教學。在教學前的教學設計中,老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以免目標過高不能實現,目標過低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或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率低下,必然不能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為了做好這一點,我們應該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并在上課過程中,或者課后對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的反思,力求使以后的目標切實可行。教學目標既要考慮知識目標,也要考慮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而后兩者正是我們的教學所欠缺。傳統的化學教學中,許多老師只重視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的目標,結果造成了高分低能、價值觀缺失等問題。傳統教學培養的人才,不是全面發展的人才,而更像一部考試機器,教訓是深刻的。為此,在現代素質教育中,我們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全面的。
如在制定元素周期律的教學目標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周期律以及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外,我們還應該讓學生運用這部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我們還應該結合周期表讓學生知道一張周期表的誕生所凝聚的科學家的心血和勤奮,培養學生追求科學和真理的信心和勇氣,這就是情感目標的體現。
3.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包括深度和廣度,我們要在了解學生接受能力和考試要求的基礎上,調整教學內容,既要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又要全面把握考試要求,為培養學生能力做好準備。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這里指內容的深淺和可接受度,例如,在高中化學《甲烷》一節的教學中,對于甲烷的制法,盡管課本上沒講,但是老師完全可以對這個實驗和反應的原理作補充教學,因為后來有很多和這個知識點有關的練習。鹽類水解中弱酸弱堿鹽的水解情況不應該太多的涉及,但也不能只字不提。具體教學中可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課下查閱有關資料自學,而對鹽類水解的應用也不能僅僅儀在了解的程度上,應該結合所學原理深入研究,以弄清鹽類水解在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其次是對教學內容廣度的反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印發,打破了化學教材單一格局,鼓勵各地按照新標準的要求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教師選用教材的余地進一步擴大。對于選定的教材,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挖掘教材的教育內涵,或對教材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可以通過選修課或興趣小組來實現。
4.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我們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學方法上的不足,化枯燥平淡為生動有趣使教學內容的呈現盡可能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達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境界。
例如,《物質的量》一節是比較抽象的知識,學生不好接受,我們反思后,在形象上下了功夫。我們沒有直入主題,而是先講曹沖稱象的故事,體會化整為零的處理方法,而物質的量正是與之相反的化零為整。為了讓學生知道摩爾的用途范圍,我們讓學生進行有趣的計算:假定將一摩爾雨滴儲存在一個直徑30米的圓柱體內,求圓柱的高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多少倍?結果大在出乎學生意料,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280倍。有了這種認識后,學生理解這個概念時就容易多了。
再如,我們可以把抽象的微觀原理借助宏觀現象加以解釋,提高抽象知識的可接受性,我們把得失電子的難易和熱鬧非凡的商品交易進行類比,電子得失如同商品買賣,同樣的商品買者付錢多,則購買力就強,如同得電子能力強;賣東西要收錢如同失電子要吸熱,這種簡單明了真實可感的比方,使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也是比較難學的部分,僅靠書本、粉筆、黑板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們可以利用模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其效果會大大提高。所以每節課我們都有必要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
三、反思性教學的方法
老師反思的方式因人而異。反思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1.寫教學后記
在第一節課結束后,及時記錄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中存在的誤解和難點,并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對自己比較成功的做法也記錄下來,及時向學生反饋,不斷完善。建議每一個教師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這方面的問題。
2.觀摩分析
有條件的老師可采用微格教學,把自己的教學過程拍攝下來,反復揣摩。積極參加校內或上級部門舉行的公開課、示范課,評價別人、反省自己。也可以與其他化學老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并交換意見,以求共同進步。
3.行動研究
利用行動研究進行反思性教學,其具體步驟為調查研究、明確問題,建立假說,驗證假說,解決問題,再反思。行動研究與教學同步進行,不僅能改善教學,而且能在老師中間形成調查研究的氛圍。
總之,反思性教學是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的有效手段,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反思,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老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業水平。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更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去探討和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