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仁
摘 要: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該文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方法,以期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設情境 ?探究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7-02
創設情境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新出現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文就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做了具體的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的普及與應用,普通的數學教學模式已落后了,完全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加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一節課45 min學生的注意力只有20 min在這個上面。教學質量自然也就下降了。這時創設問題情境這一方法就很大地改善了這個局面。創設情境教學法是老師創造一個有趣的環境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此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進行思考與討論,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時,課堂氛圍也就變得活躍起來。通過這一方法學生在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同時,又不會感覺到課堂的沉悶,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教學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更好地了解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小學數學作為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基礎部分,對于學生開展后續學習活動有重要的意義。
1 創設教學情境的必要性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質量。第一,創設教學情境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必然需要。數學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將實際生活與抽象的數學知識相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第二,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良好創新意識的形成。數學教師可借助開放的教學情境促使小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自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嘗試獨立解決問題。這種自主學習模式有利于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第三,創設教學情境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作為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范例,不能生搬硬套。教學情境是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創設出來的,有效實現了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結合,真正做到了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謀而合,很好地滿足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2 趣味故事對創設問題情境的幫助
我們都知道小學數學講的大多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理論問題,加上學生還未過了愛聽故事的年齡,引用一個趣味故事創造一個情境問題是我們常采用的有效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快速集中,同時學生的學習有效時間可以從原來的20 min提高到45 min,數學課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例如在教學有關最小公倍數的知識點時,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一家有三個兒子外出打工,大兒子離家遠,五天回一次家。二兒子四天回一次家。小兒子離家近,三天回一次家。三個兒子從家同一天走后,至少再隔多少天三兄弟才能再聚首。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故事給吸引過來了,紛紛開始計算,這時教師可以再適當地把最小公倍數的知識點引入進來,這樣或許比講單純的理論知識效果更加顯著一些。
3 生活實際對創設問題情境的幫助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中有較多的知識點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蝴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們可以把蝴蝶標本拿到課堂上讓同學們仔細觀察蝴蝶的特點。同學們肯定會對漂亮的蝴蝶極其感興趣,所有同學的注意力肯定會集中到蝴蝶身上,他們也肯定很快就會發現其實蝴蝶是嚴格的對稱圖形。這時教師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對稱的知識點引入進去,再告訴同學們其實蝴蝶的美麗就在于蝴蝶的身體是嚴格的軸對稱圖形。但世界上有一種蝴蝶很奇特,它的身體就不是對稱的,但它也很漂亮。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通過詳細的講解和有方法有模式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充分吸收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教會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靈活應用一些數學概念、知識以及數學中的解題方法,進而才可以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4 創設問題情境中要融入教學重點
哲學里有講過這樣一個方法論,在解決問題時要抓主要矛盾,牽牛鼻子。著重解決主要矛盾,抓重點,不能主次不分。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法亦是如此,教師不能對任何一個知識都用這個方法,這樣很盲目。要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些很容易理解的,創設問題情境比較困難的,或是一些小知識點,教師就沒有必要利用這個方法了。或許對于這個知識,說不定用這個方法會讓同學們學得云里霧里,這樣可能會事倍功半。而對于那些數學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或是那些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它能把那些抽象的知識點轉化成具體的實例,艱澀難懂的知識通過這一方法就能變得淺顯易懂。簡單來說,創設問題情境法是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方法,運用好的話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很有幫助。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數學教師不能只拘泥于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們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創設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
5 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策略
5.1 導入中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導入過程中,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特點創設合理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高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導入過程中的情境創設采用問題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等方法。例如教師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第一步可引導學生猜想蘋果的不同切法所產生的截面是否相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第二步可當堂演示小刀截取正方體蘿卜塊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截取方式所產生的截面形狀,進而引出教學內容。在導入過程中創設情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進而實現學習效率的大幅提高。endprint
5.2 教學中創設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可創設操作情境、游戲情境等,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減法運算的教學過程中,可設計導入游戲教學方案:讓10位同學分成2組,一組成員是8人,一組成員是2人,現在讓組同學分別站在講臺的兩側,學習8減2的學習過程,當教師下令讓有8人一組的同學中2人站在2人一組同學中時,同學們會很快地數出兩小組現在各有多少人。這樣的游戲教學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并實現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5.3 知識鞏固中創設情境
在鞏固練習的教學過程中,也應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提高熟練程度。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要求,根據前期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問題與不足,有針對性地創設復習教學情境。在這一環節的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學情境不僅要符合前期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要求,還要具備引出下一節教學內容的作用,有效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5.4 在學生合作學習中創設情境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下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創設情境,首先要科學分組,輪流發言。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應該注重分組的科學合理性,確保小組成員的優勢互補,各司其職。例如教師應在分組的過程中考慮男生與女生、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成績好與成績差的關系,而且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不要超過7個。為了創造公平的小組合作氛圍,教師還可以采用輪流發言人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全體成員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其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提高技能。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的發展時期,缺乏合作的技能和經驗,教師要在合作之初對他們進行合作技能培訓,以促進合作有效性的發揮。教師要引導學生分工明確,明確好組長、記錄人、調查人、總結人等。并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尊重他人,在他人發言時要耐心傾聽。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是想到的都應該提出來,然后通過大家的討論共同解決。最后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了解課本知識之后,提出自己的合作方案然后進行表決,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習技能也可以得到提高。以上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意的幾點,隨后教師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創設問題情境,讓各小組分別進行討論與歸納,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讓大家知道什么是正確的答案,不正確的答案問題又出在了哪里,明確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思考的思路與方法,使同學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得到進步,智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全面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實現數學學習效率的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 孫海珍.基于問題學習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模式探究[D].西南大學,2011.
[2] 周江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