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摘 要 伴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其教學質量的問題已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本文針對高職生在英語學習上的一系列問題,找尋影響他們學習行為的主要因素,著重對高職院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從事高職英語教學的工作者如何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行為進行了探討,力爭為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的自主學習、自主成長提供良好環境與驅動力,以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使綜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關鍵詞 學習行為 英語學習 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Behavior
WANG Hongli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teaching quality has raised close attention. In view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on one hand, seek for the main factors which have been affecting collag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s, and on the other hand, focus on the moves offered by the related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English teachers ?on how to conduct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s, in the hope that the both sides can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sound atmosphere and motivating power for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growth, and eventually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dependency.
Key words learning behavior; English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隨著對高職英語教學研究的深入,對高職生學習行為的研究成為二語習得的焦點話題。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英語學習的困境,是高職院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廣大英語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在結合當下英語教學的一些前沿理念及學生的具體實際提出一些拙見,以期實現英語教育“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關涉外業務工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標。
1 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
1.1 英語學習的認識不足,急功近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和市場競爭,在學習行為上表現為受利益驅使的現象。對于英語這樣基礎性科目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本著 “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準則,認為能通過考試、拿到學分、順利畢業即可,造成英語課堂到課率、聽課率普遍不高,考級、考證、專升本,考研等才是關鍵這樣急功近利的傾向。
1.2 英語學習的驅動力不夠,難以為繼
眾所周知,學習興趣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最為直接也最大。然而,事實上,大多高職生對英語學習沒什么興趣,且由于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或者不能克服困難,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強形成緊張不安、恐懼心理,使在交際活動中采取消極或回避的態度,他們會不客觀地判斷自己英語學習的能力,錯誤地歸因過去的成績,無法日復一日地堅持,嚴重者甚至放棄英語學習。
1.3 英語學習的方法、策略欠缺,看不到績效
高職生經常把成績提不上去及“啞巴英語” 的狀況歸因于詞匯量不夠,于是將大部分時間花在記憶上,但只注重音、形和漢語意思,極少結合語境記詞匯,更不在意在具體實踐中運用。此外,大部分學生堅持隨堂認真聽,考前強化突擊就可以在聽力上有所突破,直接導致課余時間稍?;虿宦?對于閱讀,更是錯誤地認為學好課本就行,平時不注重朗讀、背誦一些經典或優美的語篇,無法獲得良好的語感。
歸根結底,大部分高職生不制定英語學習計劃,對自主學習的認識與行動不對稱,不自主預習、復習歸納所學內容。須知在大學,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均不可或缺。
2 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因素分析
總體說來,影響高職生英語學習的因素主要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主觀因素包括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方法不科學、過程中缺乏記筆記、課后答疑的習慣、過度依賴老師,無法自主學習、逃課、學習效率低下等等;
客觀因素涉及到:校方對英語學科的不重視、學風建設監管不力、網絡的干擾及誘惑較多、獲取學習資源通道的不流暢、校園英語學習環境不濃郁、課堂氛圍不熱烈、第二課堂不豐富等等。
筆者認為相較于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更容易操作和做出調整。對英語教學的改革更具指導性。
3 思考與對策
面對高職生英語學習的誤區,各院校的相關職能部門及英語教師應積極開展校風、學風建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適宜的土壤,孕育豐富多彩的學習誘因、并不斷增強學生的內驅力,從而到達矯正學生學習行為的目的。
3.1 校方相關職能部門
(1)轉變觀念, 積極應對新形勢、新變化。我國高職英語教學規模大、涵蓋面廣,其影響力也超過任何一門其他課程。然而多數高職院校對這門基礎性學科不重視, 在“2017年英語將不再進入統一高考”的消息得到官方證實后,取消英語課堂或急劇削減英語課時的事件在不少院?;奶粕涎?,更別提開展以英語為載體的各類活動了。校方及相關部門需轉變觀點、不再追求眼前利益或以英語的考級通過率為風向標,而應注重創造力、溝通力及應變能力的培養,使其具備知識與交際的優勢,拓展其新的發展空間的能力。
(2)加強學風建設及考風監管,開通多渠道,努力營造英語學習的大環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方及學工組織必須加強學風建設及考風監管,讓學生明確學風考風的嚴肅性,從而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的干擾及誘惑性對于自控力相對較差的高職生表現更為明顯,因此校方應考慮開發或引進基于網絡的自主化英語學習的平臺,同時豐富圖書館的藏書并對學生加以指導,幫助他們掌握好興趣與娛樂的“量”,為英語學習騰出相應的時間出來。
(3)保證有效的多媒體教學,對教材的征訂嚴格把關。多媒體英語教學對于英語課堂的豐富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將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傳統白(粉筆)+黑(板)的模式對于90后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落伍而不受歡迎的。校方應努力規范、引導多媒體教學,從而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以此促進、激勵學生有效學習英語。
教材是各種教學理念、路徑、方法和手段的體現。有關部門在選擇教學材料時,要考慮視聽感官,創設一個英語“境界”,便于學生接近真實的境界,從而找到一條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佳途徑。
(4)完善學分制、改進考核制度。眾所周知,基于通過考試和獲取學分的英語學習在高職生中收效甚微。但如果一方面推行豐富的諸如寫作課、視聽課、職場英語等多元化的選修課堂,另一方面大膽嘗試讀名著、寫心得、模擬對話、參加英文演講大賽、寫作大賽、配音大賽等也能獲取學分,那就實現了既搞活素質教育,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雙贏結局。
另外,卷面分數定成績的傳統方法早已證明不適合高職學生的具體實際,采取過程考核的評價方式勢在必行。過程考核就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能力、水平和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做出及時評價,多次累積起來即課程的總評成績。這一評價方式首先能經常性地刺激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促進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激發內部學習動機。
3.2 教師
(1)創設合力情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F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既是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也是生生之間的橫向交流過程。高職英語的教學效果評價常借助班集體的整體學習成績,集體進取精神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個體的學習動機。因此,英語學習中班集體努力向上的合力情感對于提高整體水平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計能夠促使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啟發、幫助、競爭的教學活動,要建立英語學習小組,組織經驗交流會,強調英語成績對確立班集體校園形象的重要作用,促成后進急起直追、中等力爭前列、優秀再上臺階的奮進局面。
(2)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內驅力。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注意力及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最有效地激發和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在課程設置上,高職英語教師應該讓學生多了解文化背景、社會習俗,參與討論熱門話題,增設有助于他們未來職業規劃的職場體驗環節。需特別強調的是,教師一定要尊重高職生的個性,及時給予他們適當的評語,幫助學生從被動的“應試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讓其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3)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應把“教會學生學”作為己任,通過幫助學生制定并實施學習計劃、檢測課堂課外自學情況等學法指導,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自學英語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總之,讓學生愛學、會學、學好,并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新世紀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高職英語教師必須擔負的責任。
4 結語
面對學習化社會和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全球化時代對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在眾多影響高職生英語學習行為的因素中,教學的職能部門和英語教師所做出的努力和調整對于學習成效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才能與學生通力合作,促進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鄭亞娟.大學生學習行為的分析與思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2.12.
[2] 敖顯平.英語新課程標準下的新型教師[J].教育探索,2008.8.
[3] 吳壽峰.引導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讀與寫雜志,2008.4.
[4] 肖婷婷.如何使英語學習由被動變主動.考試周刊,2009.6.
[5] 胡珊珊.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探析.華章,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