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摘 要: 汽車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但我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長期處于中低端環節,升級迫在眉睫。本文在對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分布、我國汽車產業存在問題等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從汽車產業微觀的企業、中觀的集群和宏觀的政策等方面構建其升級發展路徑系統模型,并提出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汽車產業;汽車企業;產業集群;產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F416471;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4)11003805
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是指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和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1]。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國際分工格局的不斷深入,世界主要的汽車生產企業不斷將本國的汽車產業價值鏈向全球延伸,于是形成了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我國經過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已成為汽車生產與消費世界第一大國,汽車產業逐漸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其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和消費拉動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長期處于中低端,產業發展存在技術升級緩慢、研發能力薄弱、集中度較低、專業化程度不高和自主品牌影響力較弱等問題,整個價值鏈中大多數利潤被盤踞在價值鏈高端的跨國企業所獲得。因此,加快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刻不容緩。
一、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分布概況
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由汽車研發、零部件生產、整車生產組裝、市場營銷和汽車服務等基本環節構成,如圖1所示[2],其分布包括價值分布、不同環節全球分布兩個方面:一是價值鏈的價值分布。主要包括汽車研發、零部件生產、整車生產組裝、市場營銷和汽車服務等五個環節,其中,汽車研發、關鍵零部件生產、市場營銷和汽車服務等環節具有較高的附加值,而一般零部件生產和整車生產組裝等環節附加值較低。二是汽車產業價值鏈不同環節在全球的分布。歐美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處于整個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的上游,其大型跨國汽車企業掌控著研發設計資源及先進的核心生產技術,并通過其擁有的汽車品牌所提供的高附加值的服務占據價值鏈的下游,廣大發展中國家處于中游,主要從事一般零部件生產和整車生產組裝等低附加值環節。未來汽車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競爭,將主要集中在汽車研發、關鍵零部件生產、市場營銷和汽車服務等附加值較高的環節。
二、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概況及主要問題
1.發展概況
2013年,我國汽車產量2 387萬輛,汽車銷量2 198萬輛,汽車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我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中部地區和西南地區六大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以上海、江蘇和浙江為中心,擁有全國最大的轎車生產基地以及種類最齊全、規模最大的轎車零部件基地,跨國公司實力雄厚,產業基礎良好;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廣州、深圳為中心,形成了以零部件研發、整車生產、物流貿易和人力資源為產業鏈的汽車產業發展良好態勢,產業具有較大規模;東北地區汽車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擁有雄厚實力的東北三省有各自的核心汽車企業,產業發展勢頭較為強勁;環渤海地區以北京、天津為中心,不僅具有便捷的交通而且還有良好的資源優勢,汽車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中部地區以湖北、安徽為中心,眾多高校在汽車技術研發、汽車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明顯,汽車產業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態勢良好;西南地區以重慶為中心,汽車產業已成為重慶重要的支柱產業。
2.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基本形成多品種、全系列的各類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及配套體系,已成為世界汽車生產與消費第一大國。但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大國,竟沒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集團和零部件供應商,產業集中度比較低、研發投入嚴重不足、自主品牌影響力比較弱、中低端產能過剩和政策支持不夠等問題依然突出。
(1)產業集中度比較低。汽車工業是典型的規?;a業,縱觀世界汽車大國,產業規模無一不是高度集中。2011年,通用、大眾、豐田、福特、雷諾日產、現代起亞、標致雪鐵龍和本田等全球前八大汽車企業集團銷量達5 1416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的678%。而我國超過17個省21個市將汽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擁有汽車整車制造企業超過100家,但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汽車年銷量超過200萬輛,超過80%的企業年銷量低于20萬輛。導致我國汽車產業集中度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由于地方政府大多把汽車產業作為當地重點支柱產業扶持發展,各地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汽車產業的分散不集中。二是由于我國生產設備相對于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三是自主研發有待創新突破,我國汽車產業在自主研發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多數企業在通過合資汽車企業引進研發技術的同時放棄了自主研發的努力,而合資汽車企業由于外國母公司的利益和技術控制權而很難進行產品開發,在合資企業汽車技術及國際汽車前沿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創新顯得尤為迫切。
(2)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我國汽車企業雖然從主觀上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但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遠低于國際大型汽車企業集團。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汽車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比重在1%左右,而國外企業一般達到3%—5%,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每年開發新品種經費達50—60億美元,而我國汽車產業一年總開發經費僅為2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研發經費投入比重還是投入總量都存在較大差距[3]。我國汽車產業重開發、輕研究、重應用、輕基礎,如不盡快調整并迎頭趕上,將很難在國際競爭中擁有立足之地。
(3)自主品牌影響力比較弱。我國多數汽車企業品牌意識不強,對國外技術存在較大的依賴性,自主品牌發展后勁和潛力嚴重不足。據全球知名市場咨詢公司明略行發布的品牌價值排名顯示:2014年,全球汽車業品牌價值排名前十位的大多是美國、日本和德國企業,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以品牌價值296億美元位居汽車業第一位。我國作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竟沒有一家汽車企業進入汽車品牌價值排行榜前十位行列。我國汽車自主品牌大多集中在商用車、乘用車中低端,品牌影響力比較弱。近年來,隨著國際汽車企業集團對我國汽車市場的重視,進入國內生產或進口銷售的車型種類更加豐富,銷售渠道逐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產品、價位不斷下探,我國自主品牌原有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汽車自主品牌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4)中低端產能過剩嚴重。由于汽車產業具有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特點,發展汽車產業不僅能給地方經濟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地方勞動力的大面積就業,其特有的經濟社會效益促進地方政府競相規劃發展。在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汽車企業對產能的過于激進規劃和快速擴張,造成我國汽車產能嚴重過剩且大多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低端,即中低端市場產能豐富而中高端產品匱乏。2011年我國汽車閑置產能高達600萬輛,相當于德國汽車市場兩倍的規模,造成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4]。據預測,到“十二五”末,我國汽車市場容量在兩千五百萬輛左右,與四千多萬輛的產能規劃相比,產能過剩風險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行業和國家的危害巨大。因此,抑制汽車產業中低端產能過剩成為調整優化汽車產業結構、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
(5)政策引導支持有待加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汽車工業采取“以市場換技術”方式,對我國汽車企業獲取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其產業政策調整明顯滯后。雖然我國對汽車產業政策曾做了多次調整,但在汽車產業自主創新、重大共性技術的支持、自主汽車品牌的扶持、以及汽車研發、產學研聯盟等方面,目前仍未有切實有效的政策支持。
三、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路徑
縱觀中外產業升級發展理論研究文獻,產業升級發展就是指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通常沿著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價值鏈升級這樣一個漸進過程,即由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狀態向高技術水平、高附加值狀態攀升[5]。產業升級發展包括微觀的企業升級發展、中觀的集群升級發展和宏觀的政策升級發展三個層面。企業是產業的微觀層面,其市場感知能力、知識創新能力和社會網絡能力是影響產業升級發展的關鍵因素;集群是產業的中觀層面,其產業組分能力、產業結構能力和產業動態能力是影響產業升級發展的決定因素;政策是產業的宏觀層面,其對資源整合、產業結構優化、市場管理和技術創新的影響關系到產業的升級發展。本文基于全球價值鏈,從影響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企業、集群、政策等微中宏三個層面,構建了全球價值鏈下我國汽車產業的升級發展路徑,如圖2所示。
圖2 全球價值鏈下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路徑圖
1.汽車產業企業
汽車企業升級發展是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基礎,通過提升企業的市場感知能力、知識創新能力和社會網絡能力不斷提升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的價值量,從而促進我國汽車產業的升級發展。市場感知能力就是企業感覺環境變化、把握顧客需要的市場應變能力;知識創新能力就是企業對知識的獲取、消化、轉移與利用以產生新知識的能力;社會網絡能力就是企業在變化的環境中把握機會獲得知識、技術等資源實現企業目標的一種關系能力。我國汽車企業應根據技術、經濟和社會等環境的變化,積極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把握發展機遇、規避風險以適應環境的新變化;積極獲取企業發展所需知識,并對獲取的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分類轉換,把新知識運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加強與供應商、消費者、經銷商、競爭對手和科研機構等的合作,提升企業與各類組織合作的關系能力。
2.汽車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對產業的升級發展具有很好的帶動作用,通過提升產業集群的產業組分能力、產業結構能力和產業動態能力,可促進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產業組分能力就是指產業價值鏈上企業通過合理配置資源構建價值創新系統以實現產業價值優化的能力;產業結構能力就是指通過構建信息平臺、完善競爭機制和優化發展環境,促進集群企業間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與理性競爭,共謀集群健康可持續發展外部環境的能力;產業動態能力就是指集群內企業通過持續學習、動態更新知識存量和知識結構,以適應環境動態變化的綜合能力。通過建立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和科研機構戰略合作同盟,構建汽車產業公共知識平臺,使集群內汽車產業的信息、知識和政策等實現共享,促進物流成本等生產經營成本的降低,不斷提升汽車產業集群的產業組分能力、產業結構能力和產業動態能力,從而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
3 汽車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可推動產業資源的整合、產業結構的優化、市場管理的實現和產業技術的創新,對產業升級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汽車產業的升級發展,應根據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國際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政策,以促進汽車產業的資源整合、產業結構優化、市場管理和技術創新。積極推進我國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資源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效益,提高產業集中度,避免散、亂、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支持汽車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品牌經營戰略,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零部件企業實現規模生產并進入國際采購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科學制定好、充分利用好我國汽車產業政策,促進汽車產業的升級發展,全面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加快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對策建議
1.科學制定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戰略規劃
汽車產業是高度全球化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源配置全球化的今天,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必須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產業整合和資源整合,高層次、高起點制定我國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戰略規劃。政府、產業協會組織和企業應共同推進全球化發展戰略規劃,國家應制定我國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強化汽車產業投資導向,鼓勵企業建立海外研發機構提升創新技術研發實力,規范汽車出口秩序,對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進行統一、有效的行業協調和規范指導,使產業發展的每個環節符合我國汽車產業總體利益,最終形成一個政策支持、規范同企業自身發展相協調、涵蓋國內外兩個市場的立體式全球化發展戰略[6],從而改變我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低質低價的不良形象,樹立全新的“中國汽車”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我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加大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扶持力度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建設處于關鍵時期,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給予稅收優惠。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實行較低的燃油稅以及其他稅種,出口到國外的自主品牌實行較優惠的出口退稅,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二是給予金融支持。汽車產業自主品牌企業申請貸款,應盡可能減少審批程序、放寬貸款限制,提高放款效率以保障企業發展資金的需求。三是給予用地支持。汽車產業自主品牌企業申請擴建,政府在用地上應給予優惠,對其申請的土地給予租金優惠。四是政府財政采購支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出臺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加大政府對自主品牌汽車的采購支持力度,把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及其企業產品與服務納入政府采購優先目錄。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與披露制度,對應采購自主品牌汽車而采購進口品牌汽車或合資品牌汽車的單位,應給予通報及相應的懲罰。
3.加快我國汽車服務業升級發展
汽車服務業就是指圍繞汽車這一載體為顧客、企業和社會創造服務價值的各類動態性服務活動總稱[7]。加快我國汽車服務業的升級發展,將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加大重視程度和管理力度,把目前實施的一些臨時性應對措施上升到條例和法規層面,建立我國汽車服務業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二是完善從業人員資格認定與管理體系。要求汽車服務業從業人員具備相應資格,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和定期考核。三是樹立服務品牌意識。堅持“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樹立“服務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服務”的意識,切實做好服務品牌的宣傳和推廣,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服務價值。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經驗,與國外企業進行合作,以提升我國汽車服務業的水平與質量。
4.著力促進我國汽車企業創新升級發展
我國汽車企業升級發展離不開創新,包括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實現規模化發展、深化專業化分工和品牌建設等。一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應站在全球高度,建立技術信息收集和研發機構,跟蹤研究國際汽車產業前沿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與相關組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汽車專業技術人才,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適用技術。二是實現規模化發展。加大企業整合力度,通過并購方式對汽車企業進行戰略重組,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加快零部件企業的戰略重組,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三是深化專業化分工。整車生產企業專注于核心零部件和整車的研發與生產,零部件企業專注零部件研發與生產。四是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汽車企業應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向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合資汽車企業應主要從提升技術能力、加強自主創新和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實現企業升級發展;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主要從產品升級、市場擴張和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實現企業升級發展。
5.大力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汽車產業都是通過產業集群的方式得以發展[8]。汽車產業集群要實現升級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立、集群內部資源的整合與深入合作。一是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完善的汽車專業市場、金融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等服務機構,設立汽車咨詢公司、汽車資產評估事務所和產權交易市場等中介組織,為汽車產業集群升級發展提供全面服務。二是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立創新服務平臺,培育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平臺,聚集國內外汽車產業專家學者,研究汽車產業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構建汽車產業公共技術平臺,主要包括汽車企業技術中心、科研機構、汽車設計公司、公共技術研究中心與實驗中心,共同攻關集群內汽車產業共性技術難題。三是整合集群內發展資源。主要整合汽車產業集群內的信息資源(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和物流信息等)、技術資源(產品研發技術、管理技術和生產技術等)和知識資源。四是加強集群內合作。為使集群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產業集群內部各組織之間應加強合作,鼓勵汽車企業與科研機構、汽車企業之間、汽車企業與服務機構之間開展廣泛合作,建立合作機制,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
6.完善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政策體系
政策導向引導產業的發展,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一是制定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政策。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9]。支持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加快制定汽車產業產學研技術聯盟等相關政策。二是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機制。采取國家鼓勵支持與企業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研發的工程化、產業化步伐。三是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有利于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在貸款、稅收、用地和購置設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自主創新的“趨利政策”,為開展自主研發的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四是完善汽車產業兼并重組相關政策。兼并重組是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10],進一步完善金融、財稅、產業等相關政策,確保企業在兼并重組過程中不會因融資難、流程長和審批冗長等因素而受阻。五是實施更為積極的政府采購政策。為更好支持我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建設,制定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購置稅優惠等相關政策。
參考文獻:
[1] 劉向舒GVC到NVC:西部產業集群升級路徑新探[J]生產力研究, 2011,(9):151-153
[2] 段文娟,聶鳴,張雄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35-38
[3] 楊志軍,劉莉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7):7-8
[4] 葉麗珠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研究[J]企業研究,2013,(14):154-157
[5] 李曉陽,吳彥艷,王雅林基于比較優勢和企業能力理論視角的產業升級路徑選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3-27
[6] 博洋明晰中國汽車國際化發展戰略路徑[J]汽車與安全, 2012,(4):24-26
[7] 李育賢,張海波對我國汽車服務業現狀及發展建議的探討[J]上海汽車, 2010,(11):53-55
[8] 白宏麗從規模經濟看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J]中國證券期貨,2013,(1):140
[9] 蔡望,伍再華,彭卓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1,(2):83-87
[10] 高勇,黃佳,武秋麗我國汽車產業兼并重組探討[J]汽車工業研究,2013,(3):10-15
(責任編輯:徐雅雯)
2.加大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扶持力度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建設處于關鍵時期,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給予稅收優惠。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實行較低的燃油稅以及其他稅種,出口到國外的自主品牌實行較優惠的出口退稅,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二是給予金融支持。汽車產業自主品牌企業申請貸款,應盡可能減少審批程序、放寬貸款限制,提高放款效率以保障企業發展資金的需求。三是給予用地支持。汽車產業自主品牌企業申請擴建,政府在用地上應給予優惠,對其申請的土地給予租金優惠。四是政府財政采購支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出臺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加大政府對自主品牌汽車的采購支持力度,把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及其企業產品與服務納入政府采購優先目錄。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與披露制度,對應采購自主品牌汽車而采購進口品牌汽車或合資品牌汽車的單位,應給予通報及相應的懲罰。
3.加快我國汽車服務業升級發展
汽車服務業就是指圍繞汽車這一載體為顧客、企業和社會創造服務價值的各類動態性服務活動總稱[7]。加快我國汽車服務業的升級發展,將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加大重視程度和管理力度,把目前實施的一些臨時性應對措施上升到條例和法規層面,建立我國汽車服務業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二是完善從業人員資格認定與管理體系。要求汽車服務業從業人員具備相應資格,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和定期考核。三是樹立服務品牌意識。堅持“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樹立“服務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服務”的意識,切實做好服務品牌的宣傳和推廣,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服務價值。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經驗,與國外企業進行合作,以提升我國汽車服務業的水平與質量。
4.著力促進我國汽車企業創新升級發展
我國汽車企業升級發展離不開創新,包括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實現規?;l展、深化專業化分工和品牌建設等。一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應站在全球高度,建立技術信息收集和研發機構,跟蹤研究國際汽車產業前沿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與相關組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汽車專業技術人才,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適用技術。二是實現規?;l展。加大企業整合力度,通過并購方式對汽車企業進行戰略重組,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加快零部件企業的戰略重組,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三是深化專業化分工。整車生產企業專注于核心零部件和整車的研發與生產,零部件企業專注零部件研發與生產。四是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汽車企業應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向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合資汽車企業應主要從提升技術能力、加強自主創新和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實現企業升級發展;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主要從產品升級、市場擴張和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實現企業升級發展。
5.大力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汽車產業都是通過產業集群的方式得以發展[8]。汽車產業集群要實現升級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立、集群內部資源的整合與深入合作。一是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完善的汽車專業市場、金融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等服務機構,設立汽車咨詢公司、汽車資產評估事務所和產權交易市場等中介組織,為汽車產業集群升級發展提供全面服務。二是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立創新服務平臺,培育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平臺,聚集國內外汽車產業專家學者,研究汽車產業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構建汽車產業公共技術平臺,主要包括汽車企業技術中心、科研機構、汽車設計公司、公共技術研究中心與實驗中心,共同攻關集群內汽車產業共性技術難題。三是整合集群內發展資源。主要整合汽車產業集群內的信息資源(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和物流信息等)、技術資源(產品研發技術、管理技術和生產技術等)和知識資源。四是加強集群內合作。為使集群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產業集群內部各組織之間應加強合作,鼓勵汽車企業與科研機構、汽車企業之間、汽車企業與服務機構之間開展廣泛合作,建立合作機制,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
6.完善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政策體系
政策導向引導產業的發展,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一是制定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政策。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9]。支持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加快制定汽車產業產學研技術聯盟等相關政策。二是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機制。采取國家鼓勵支持與企業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研發的工程化、產業化步伐。三是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有利于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在貸款、稅收、用地和購置設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自主創新的“趨利政策”,為開展自主研發的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四是完善汽車產業兼并重組相關政策。兼并重組是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10],進一步完善金融、財稅、產業等相關政策,確保企業在兼并重組過程中不會因融資難、流程長和審批冗長等因素而受阻。五是實施更為積極的政府采購政策。為更好支持我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建設,制定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購置稅優惠等相關政策。
參考文獻:
[1] 劉向舒GVC到NVC:西部產業集群升級路徑新探[J]生產力研究, 2011,(9):151-153
[2] 段文娟,聶鳴,張雄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35-38
[3] 楊志軍,劉莉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7):7-8
[4] 葉麗珠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研究[J]企業研究,2013,(14):154-157
[5] 李曉陽,吳彥艷,王雅林基于比較優勢和企業能力理論視角的產業升級路徑選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3-27
[6] 博洋明晰中國汽車國際化發展戰略路徑[J]汽車與安全, 2012,(4):24-26
[7] 李育賢,張海波對我國汽車服務業現狀及發展建議的探討[J]上海汽車, 2010,(11):53-55
[8] 白宏麗從規模經濟看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J]中國證券期貨,2013,(1):140
[9] 蔡望,伍再華,彭卓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1,(2):83-87
[10] 高勇,黃佳,武秋麗我國汽車產業兼并重組探討[J]汽車工業研究,2013,(3):10-15
(責任編輯:徐雅雯)
2.加大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扶持力度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建設處于關鍵時期,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給予稅收優惠。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實行較低的燃油稅以及其他稅種,出口到國外的自主品牌實行較優惠的出口退稅,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二是給予金融支持。汽車產業自主品牌企業申請貸款,應盡可能減少審批程序、放寬貸款限制,提高放款效率以保障企業發展資金的需求。三是給予用地支持。汽車產業自主品牌企業申請擴建,政府在用地上應給予優惠,對其申請的土地給予租金優惠。四是政府財政采購支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出臺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加大政府對自主品牌汽車的采購支持力度,把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及其企業產品與服務納入政府采購優先目錄。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購信息發布與披露制度,對應采購自主品牌汽車而采購進口品牌汽車或合資品牌汽車的單位,應給予通報及相應的懲罰。
3.加快我國汽車服務業升級發展
汽車服務業就是指圍繞汽車這一載體為顧客、企業和社會創造服務價值的各類動態性服務活動總稱[7]。加快我國汽車服務業的升級發展,將促進我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加大重視程度和管理力度,把目前實施的一些臨時性應對措施上升到條例和法規層面,建立我國汽車服務業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二是完善從業人員資格認定與管理體系。要求汽車服務業從業人員具備相應資格,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和定期考核。三是樹立服務品牌意識。堅持“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樹立“服務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服務”的意識,切實做好服務品牌的宣傳和推廣,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服務價值。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廣泛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經驗,與國外企業進行合作,以提升我國汽車服務業的水平與質量。
4.著力促進我國汽車企業創新升級發展
我國汽車企業升級發展離不開創新,包括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實現規模化發展、深化專業化分工和品牌建設等。一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應站在全球高度,建立技術信息收集和研發機構,跟蹤研究國際汽車產業前沿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與相關組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汽車專業技術人才,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適用技術。二是實現規模化發展。加大企業整合力度,通過并購方式對汽車企業進行戰略重組,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加快零部件企業的戰略重組,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三是深化專業化分工。整車生產企業專注于核心零部件和整車的研發與生產,零部件企業專注零部件研發與生產。四是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汽車企業應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向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合資汽車企業應主要從提升技術能力、加強自主創新和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實現企業升級發展;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應主要從產品升級、市場擴張和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實現企業升級發展。
5.大力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汽車產業都是通過產業集群的方式得以發展[8]。汽車產業集群要實現升級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發展環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立、集群內部資源的整合與深入合作。一是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完善的汽車專業市場、金融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等服務機構,設立汽車咨詢公司、汽車資產評估事務所和產權交易市場等中介組織,為汽車產業集群升級發展提供全面服務。二是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立創新服務平臺,培育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平臺,聚集國內外汽車產業專家學者,研究汽車產業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構建汽車產業公共技術平臺,主要包括汽車企業技術中心、科研機構、汽車設計公司、公共技術研究中心與實驗中心,共同攻關集群內汽車產業共性技術難題。三是整合集群內發展資源。主要整合汽車產業集群內的信息資源(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和物流信息等)、技術資源(產品研發技術、管理技術和生產技術等)和知識資源。四是加強集群內合作。為使集群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產業集群內部各組織之間應加強合作,鼓勵汽車企業與科研機構、汽車企業之間、汽車企業與服務機構之間開展廣泛合作,建立合作機制,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集群的升級發展。
6.完善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政策體系
政策導向引導產業的發展,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一是制定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政策。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9]。支持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加快制定汽車產業產學研技術聯盟等相關政策。二是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機制。采取國家鼓勵支持與企業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研發的工程化、產業化步伐。三是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有利于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在貸款、稅收、用地和購置設備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自主創新的“趨利政策”,為開展自主研發的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四是完善汽車產業兼并重組相關政策。兼并重組是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10],進一步完善金融、財稅、產業等相關政策,確保企業在兼并重組過程中不會因融資難、流程長和審批冗長等因素而受阻。五是實施更為積極的政府采購政策。為更好支持我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建設,制定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購置稅優惠等相關政策。
參考文獻:
[1] 劉向舒GVC到NVC:西部產業集群升級路徑新探[J]生產力研究, 2011,(9):151-153
[2] 段文娟,聶鳴,張雄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35-38
[3] 楊志軍,劉莉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7):7-8
[4] 葉麗珠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研究[J]企業研究,2013,(14):154-157
[5] 李曉陽,吳彥艷,王雅林基于比較優勢和企業能力理論視角的產業升級路徑選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3-27
[6] 博洋明晰中國汽車國際化發展戰略路徑[J]汽車與安全, 2012,(4):24-26
[7] 李育賢,張海波對我國汽車服務業現狀及發展建議的探討[J]上海汽車, 2010,(11):53-55
[8] 白宏麗從規模經濟看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J]中國證券期貨,2013,(1):140
[9] 蔡望,伍再華,彭卓基于鉆石模型的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1,(2):83-87
[10] 高勇,黃佳,武秋麗我國汽車產業兼并重組探討[J]汽車工業研究,2013,(3):10-15
(責任編輯:徐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