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斌
摘 要:在當代的小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學習中是素質教育思想的最基本的體現,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必要要求,是能夠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最有效率的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的激發孩子們對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興趣,創設開放型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方法
《學習課程標準》規定:在進行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必須是建立在學生本身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教師應當適當的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而老師是進行教學的領導組織者。因此教師要在繼承學習的基礎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為學生創造學習情景和提供信息的平臺上,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思維,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伴隨著注意而引起對實物的積極傾向并且學習的感情狀態,是發展智能的催化劑。興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神經系統,從而是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1、加強感情的投入,激發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與學是同時進行的,需要師生融洽的感情作為基礎。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享受過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帶動學生積極的想問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業合適的學習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學習材料包括課內和課外倆個方面。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注意挖掘課本材料上的興趣因素,把興趣和知識相結合;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在日常中的興趣點,并且老師要恰當的把不明白的問題合理的引入到教學中去。這樣才能使教學的內容變得有組織、嚴謹、循序漸進,而且可以使教學的內容變得新穎奇妙,讓學生們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3、利用直觀的教學工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直觀的教學工具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經心理研究表明,學生對一個實物的興趣成都表現為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對小學生來說,有形具體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不會動的更吸引注意力。所以有形的教學比無形的語言更能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4、利用學習成果,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
興趣總是和成功緊密相連。如果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成功或者進步,往往心情能隨之感受到興奮快樂,同時對學習也就產生自信和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功底,還要講究教學藝術,要創造有利的條件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學習上成功的快樂,不斷的強化,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樣就會在輕松的氣氛中充分的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2 創設開放型的教學環境
課堂上的教學環境是各個因素相結合。它是由課堂的空間,師生關系,課堂氛圍等等因素相構成的生活情景。開放型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思想,即是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
1、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
教學就是教學生來學習,一個好的開放教學情景一節課是否要開放教學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引入開放性的編題,能使學生在構建的過程中,從整體上找到解題的規律,同時也訓練了解題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到獲得新知識的成就感。
2、設計開放型的題目
開放型的題目主要的條件要有條件不唯一、問題不唯一、解法不唯一和答案不唯一。
通過這些開放型訓練題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直覺思維。而這些都是組成創新思維的基本條件,可以充分的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3 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中國有句俗語:‘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教師要教他們如何去學習,讓學生由要學轉為學會,最后過度到會學。提高學習質量,是學生變為學習的主人。
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抽象的思維概括和方法。數學知識具有不同層次的抽象性,為了適應學生學習的思維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以及原理,就需要提供豐富的比較直觀的教學材料,然后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來獲得大量的知識,以此來作為學習抽象數學的支柱與基礎。經實踐表明,這是引導學生如何學習抽象數學的重要有效的方法。
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指導學生要學會和別人合作交流的方法。合作意識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是現代人最基本的必備素質,在我們小學的階段,要培養孩子們聽的技能。養成學生聽取別人的習慣,但也不能光是聽,而不想。要能在聽別人發言的同時找到重點,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后進行自己的理解,然后也積極的進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要有敢說的勇氣,發言的同時要注意聲音洪亮,思維清楚,語句短而精,突出重點。交往的技能是善于聽取別人意見,尊重他人,補充自己的想法。
通過培訓語言表達能力,來訓練學生能夠有條理的思維方式。語言是思維的基本條件,正確的思維是離不開需要的支持。創造條件,估計學生要敢于說,大聲說。不同年齡不同智力和不同個性的學生,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情況,都要培養各個學生敢于說的能力,給全體同學說話的機會,說錯了不怕,只要敢于大聲的發言。同時也要讓學生認真的聽別的同學發言,提出自己的意見,進行補充,使各個學生的水平都到了同一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會說到善說善辯,從而達到思維發展的目的。
精心的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習慣。例如在學習梯形面積的時候,老師要帶領學生先溫習如何推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的想一想怎么推到梯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們會主動把推到三角形面積的方法運用到推到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中去。讓學生們自主的學習,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比如在學習乘法時,當出現2+2+2=6,3+3+3+3=12,5+5=10時要問學生們尋找這些式子的聯系,抓住這些問題的本質,激活學生們的思維,然后從中學習到思考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指導學生積極的看書學習,積極提出問題,歸納所學的知識。從課本上獲取知識是學習的途徑之一,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看書的優良習慣,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抓住重要的詞與句子,根據自己的指定的學習提綱,尋找到答案,并且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為主體獨立參與到學習中去,發揮主體運用奠定學習的基礎。
4 小結
在培養小學生對學習數學自學能力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扎實的教學經驗,也要善于變通,有新的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能力和思維方法,。同時教師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學習,讓學生體會的學習的樂趣,掌握扎實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現代教育理論》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3]陳義茂吳春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之我見》,《中小學數學》200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