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摘 要:本科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現代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過分析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調查并研究了本科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現狀,總結了培養本科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的一些經驗。
關鍵詞:高職人才;核心能力;培養;
注:本文系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協會2015-2016年度科研規劃項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本科層次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ZY15066)。
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本科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我國產業結構面臨調整,讓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職業需求愈發苛刻。因此,本科高職人才的培養應側重于知識、素質以及能力的提高。本科高職人才培養的方法與途徑不僅要注重專業基礎知識,更要強調職業核心能力的提高,這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1 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職業核心能力是指人們除了勝任專業崗位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從事任何一種職業都必不可少的跨職業跨崗位的基本素質,它包括自學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字應用能力、社交能力、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外語應用能力。
2 本科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現狀
1.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認識誤區
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很多高校還停留在基礎課教學的層面上,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職業核心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比過小,使得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大都較弱,而現在企事業在招聘時,最關注的恰恰是職業核心能力的高低。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甚至把職業核心能力等同于專業技術能力,高校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無法匹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模式。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與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是完全不同的。基礎知識的獲取主要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專業技能的培訓則是通過實踐環節的“操作”來實現。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光是在課堂上完成,不光是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實踐來完成,實驗室、各個環節的氛圍、教師的表率、同學的關系等都會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2.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目標不明確
由于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理解不透徹,缺乏能力考核標準,部分高校尚未對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進行系統整合,在基礎課、選修課以及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比重較少,教學大綱沒有完全體現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要求。許多高校沒有注重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安排,對職業核心能力應有的要求,表述模糊不清,導致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與專業技能教育沒有有機地結合起來。
3.缺乏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機制
部分高校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漫無目的,在課程設計方面缺乏理論指導,雖然有些高校也開展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一系列活動,但大都是一些蜻蜓點水似的講座課程,注重走形式的教學效果乏善可陳,成功的經驗尚不多見。
4.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缺乏了解
通過對部分高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缺乏了解,部分高校不夠重視,也缺乏專門的培訓課程。學生在評價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中,大都認為自身較強的是社交能力和協作能力,認為最不擅長的是外語應用能力。
對于“你是如何獲得職業核心能力”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選擇通過社團活動、擔任學生干部或者參加社會實踐獲得,說明本科高職人才的職業核心能力的獲得,大多靠平時積累,幾乎沒有是通過學校正規的專業培訓。
5.教師職業核心能力的素質有待提高
很多高校教師是學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師工作的,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部分高校的雙師制度還差強人意,整個社會缺乏必要的認證制度。因此,高校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高校教師的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比較繁重,大部分教師沒有專門的時間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展開深入的研究,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設計。
3 本科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意義
1.順應了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當前,許多國家都很重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各個國家所進行的教育改革也越來越關注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是提高學生多種職業適應力的基礎,也是自身實現終生教育的首要條件。復合型人才短缺是中國經濟面臨轉型的頭等大事,能力是校企、社會創造力的源泉,以能力為本是新世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應把適應與滿足社會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既要考慮不同職業的針對性,又要著眼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兼顧學生終身學習以適應職業變化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高校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職業核心能力就是職業培養體系的重中之重。
2.適應了多元化經濟的人才需求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快速崛起,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但在這個趨勢中,對人才的要求蘊含著一種共通的、與職業密切聯系的一種核心能力。部分高校過多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這給學生帶來很多負面清單,比如大學畢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問題處理能力、外語溝通能力不強等等,影響了學生就業和后續的職業發展空間。信息時代是高科技與高能力并重的時代,高校在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的同時,應大力發展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工作,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適應新經濟時代的要求。
4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一些經驗
1. 從思想上提高認識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對于高校、企事業單位和學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高校來說,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增強學校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企事業來說,招聘職業核心能力強的學生是增強企事業競爭力的重要條件。對學生來說,想要立足社會、適應社會并在職場上有所發展,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
教育部門和勞動部門應做好職能轉變,應打造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公共平臺,比如可以請專家做專題講座并進行相關的培訓,建立職業核心能力的培訓學校,開設職業師資格考試制度,從思想上提高對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
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的高低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調整師資隊伍的結構,聘請一些具有雙師資格的教師以及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技術員來學校任教,然后鼓勵年輕教師參加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認定,多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蹲點,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3. 改革教學模式
職業核心能力的提高需要改革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把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以各種形式安排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由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進行授課。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應通過各門課程的開發來實現,有條件的院校應設置職業核心能力教育課,沒條件的院校應在專業課中進行多渠道多角度的滲透教育。
4. 構建新型的教學評估體系
以學生成績來評估學生的傳統教學評估體系已不能適應如今的信息時代,教學評估體系既要保證理論考核與實踐測評,又要體現職業核心能力的相關內容,重點考核能力、知識和素質,注重評估機制改革的實效性。
5. 強化實踐教學體系
要加強實踐教學就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引進相關企業的職業培訓課程,模擬職場環境,共建校企培訓基地,組織學生定期到企業的相關部門,理論聯系實際地工作,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
6.采取滲透策略
高校應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除了開展教學改革以外,還要通過校園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參加各種技能大賽來強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氛圍。
5 結束語
本科高職人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高校在本科高職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更要重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