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本科生培養計劃的一次次修訂,教育改革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學分不斷壓縮,課內實踐內容不斷加大,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正是針對仍然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的新建本科高校,結合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結合新建本科高校英語教學現狀,提出行之有效的大學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建本科高校;大學英語;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6-0224-02
步入21世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技術革命對人類的生產、文化乃至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勞動者的素質和知識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傳統教學受現代科技理性主宰,教學追求效率化、客觀化和精確化,強調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間接經驗的獲得,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親身體驗的價值,造成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逐漸削弱或喪失。一些學者在批判科技理性觀的基礎上,提出著名的“交往行動理論”,并把這種理論引入教學實踐,形成了課堂互動教學理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只負責教,學生只負責學,教學只是老師單向地對學生進行“灌輸”,絲毫沒有顧慮到學生的感受。所謂教學,也僅是做到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老師給,學生收。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僅停留在“教與學”的關系,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互動基本沒有,教學效果明顯不好。
一、基本理論基礎應用和實踐
在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大學英語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值得進一步探討。為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學生聽課效率,把更多學時交給實踐課程。
1.通過有效結合人本主義理論,發揮教師角色的主導作用。人本主義理論重點關注學習者的個人知覺、情感、意圖和信念,認為這些是導致人與人的差異的“內部行為”,因此該理論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題來構建學習情景。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學習愿望和潛能,這是一種值得信賴的心理傾向,它們可以在合適的條件下釋放出來;當學生了解到學習內容與自身需要相關時,學習的積極性最容易激發;在一種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下可以更好地學習。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至于應當如何學習則應當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通過有效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發揮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歷經對皮亞杰、布魯納、維果茨基、維特洛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構主義思想的不斷發展,同時伴隨著對認知心理學的批判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心理學領域中的一股強大“洪流”。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對學習也賦予了新的意義。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利用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生學習可以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互動,主動地生成信息的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生才是知識學習的主體,學習主動性決定其獲取知識的多少。
3.通過有效結合符號互動論,豐富互動性教學內涵。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可借助有意義的符號互動論,讓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和社會,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從而推動內向“自我互動”并發展自己。高校課堂教學是表達一定社會意義的各種符號所組成的社會環境,校園生活或課堂生活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以符號為媒介的社會互動過程。而在互動性教學內涵中需要不斷延伸,不僅限于大學英語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夠結合學生所處教學環境、所學專業以及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課堂上各種互動,展現學生所學和老師樂教的精神。
4.通過創新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促進學生自身的實踐。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節,通過師生的雙向提問,生生之間的相互提問,學生自問自答等,展現課堂提問的主體多樣化,從而確保英語教學取得實效。無論是語言學家提出的“封閉式提問”(closed questions)和“敞開式提問”(open-ended questions),還是展示性提問和咨詢性提問,關鍵在于是否能夠真正傳遞所需要的信息,從而促進師生溝通、交流,能夠更大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還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自己組織語言進行交流的機會。筆者認為,大學英語互動教學中應采取展示性問題與咨詢性問題相結合,提高咨詢性問題的比例。不論是展示性問題還是咨詢性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層層深入的提問方式,激發學生思維,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如《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第一冊:Unit2 ?Sailing Round the world
T: How do you divide the text into several parts?
直接提出問題,學生很難回答,教師可以把問題分解成3個小問題:
(1)T: What type is the text ?
S: Narrative writing .
(2)T: In what order is the story presented ?
S: Chronological order.
(3)T: How do you divide the the text into several parts ?
(For a moment)
S: Three parts.
針對前兩個問題,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判斷出文章的題材以及時間,學生就能夠馬上回答。解決前兩個問題后,第三個問題句迎刃而解。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進行互動,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互動。教師應注意選擇適合學生認知結構的方式,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又如在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三單元“present”對課中的重要人物,可以根據課文大意,編成劇本,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分析老太太的心理變化,從而進一步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新式互動教學中注意事項
1.在新式互動教學過程中,強化課堂教學,保障互動教學開展。互動教學與教師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聯系,良好運行的課堂秩序,可以形成積極上進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和發達能力。如果教師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課堂內個人和集體合理的需要,難以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學秩序可能陷入混亂。在新式互動教學中教師應善于課堂教學管理,熟悉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恰當安排教學內容,精心組織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
2.大學英語互動教學中,應該注重情感因素影響。英語互動教學作為一種認識與實踐活動,情感的參與和相融是缺一不可的。有關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師提出問題后,需要3-5秒鐘或更長的時間的等待后,才可重復或重新表述問題。這樣一方面更有利于學生有充分時間理解,思考問題。另一方面,教師的耐心等待,表現出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和自尊的一種鼓勵。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錯誤糾正的表達,應該采用恰當的方式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要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方式,這樣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如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發音、語法、單詞等方面的錯誤時,教師應該采取寬容的態度,暫時不打斷學生回答問題,同時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表達。又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斷斷續續,不流暢,需要停留思考的情況下,教師應該不打斷學生,耐心等待。大量的事實表明:學生在正確完成回答任務時,要給予一定的贊揚,或者即使學生沒有完成相應的回答,教師同樣給予積極反饋和鼓勵。相比消極反饋來說,更有助于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讓學生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認同感。
3.大學英語互動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針對教學對象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由淺入深進行教學。教師應注重選擇適合學生認知結構的方式,從而創設各種情境教學形式。情境學習形式與學生認知結構相匹配,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我對互動教學法的應用與創新適合于新建本科高校學生學習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獲得較好教學效果,學生通過等級考試人數明顯增加,但我也清楚認識到要將互動教學與實踐完全結合,仍需較長時間,同時受到教學經驗和教學環境影響,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教教育出版社,2004:8.
[2]高文.現代教學的模式華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8.
[3]崔艦,張海燕.論信息差任務設計與外語教學[J].湖南大學生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1):101-102.
[4]Ha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
dgn:longman,1983:41-44.
[5]袁明華.“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J].科技信息,2010(4).
[6]石磊.以學生為中心的專業外語教學理念[J].消費導刊,2010(2).
[7]蔣江林.英國大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0(1).
[8]饒天爽.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J].大舞臺,2009(4).
收稿日期:2014-07-23
作者簡介:徐志強(1992-),男,黑龍江綏化人,本科,從事外國文學與教法研究。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