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丹 趙明
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大學生們在英語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仍然無法實現英語的讀寫技能和聽說技能的同步應用,尤其是學生的口語實踐能力,目前仍需要穩步提高。鑒于此,致力于通過對我國目前大學生的口語實踐能力的分析對比研究,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口語培養方案,以期能夠將理論付諸于實踐。
關鍵詞:大學英語;口語實踐能力;教學方法;課題研究;課題實施
中圖分類號:H319.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2-0178-02
一
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口語水平提高緩慢已經成了大學英語教學難以攻克的難關。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接受一到兩年的精泛讀教學之后,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相當緩慢,與閱讀能力的提升形成明顯的反差[1]。即使是通過英語四級的學生,也很難將已掌握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口語交際。
廣大大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學習方法仍然較為落后,仍然沿用多年來初高中廣泛采用的翻譯學習法,以及題海戰術等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目前階段的學習。同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已經轉移到提高大學生整體聽說能力上面來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目前的學習狀態,但是又苦于自己無法深入地掌握和領會新的學習方法,急需教師耐心細致的引導。
我國的科研工作者對這一點也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在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任務型教學法、圖示理論、建構主義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文化遷移及自主學習理論等方面對于口語教學的影響,均有學者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在黑龍江省乃至國內,對于大學生口語能力這一問題的研究,多數還仍然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對于這一方面的“實證研究”以及對研究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還基本屬于空白[2]。我國大學英語口語教育目前面臨的主要瓶頸是無法較好地實現“理論”聯系“實踐”。
二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對選定培訓對象進行為期兩年的培訓,課題組在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置了不同的側重點,分別從語言基本面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和口語實際應用訓練幾個方面進行訓練。課題組在學生的選擇過程中,盡量兼顧文理科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院校、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別進行培訓,以便使培訓的結果和分析數據能夠合理準確,從而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
在語言基本面貌方面,課題組首先對學生進行了語音音標的講解與糾正,雖然大部分學生曾經學過音標,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發音不夠準確,尤其是對于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或者有較濃重口音的學生來說,對于語音的訓練則是最基本的內容。在培訓的過程中,課題組的培訓教師發現,學生們普遍對這一訓練非常感興趣,并且非常投入,體現了學生們在大學學習階段已經具有自我認知方面的基本意識,了解自己的學習弱點,并且具有強烈的改善目前自身口語現狀的欲望。除此之外,課題組還在語音培訓的基礎之上,進行口語流利程度的培訓,這方面包括課堂情境教學的構建,以及課外晨讀領讀等適當的課外活動,以期在培養學生口語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真正改善學生的基本語言面貌。
在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方面,課題組組織學生進行有規律的課外教學,例如演講比賽、口譯比賽、口語角練習、參觀外資企業等多種途徑,在口語實際應用能力方面,課題組將學生分組后布置給相應的“口語”任務,讓學生必須以英語口語為途徑,完成相應的“交際任務”,以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課題組設計出多種具有實用價值的口語交際任務,例如英文DV小品拍攝、英文脫口秀節目錄制等,較有新意且符合大學生特點的任務形式,從而保證學生的參與熱情,以便能更好地達到培訓目的。在這部分的培訓過程中,學生普遍較為認可培訓的方法和效果,但是由于大學生普遍口語交際能力較弱,并且深受東方孔子文化的影響,普遍較為內向和安靜,對于這種“投入”型的學習方法,仍然無法完全地放松投入,因此教學過程中,遇到一定的阻力[3],但是效果仍然很顯著。通過這一階段的培訓,大多數的大學生已經對英語交際相對熟悉,并且最重要的是,學生對于大學階段提高英語口語學習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通過這些有目的的活動,學生都獲得了大量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實踐機會,從而能夠從本質上意識到英語學習的基本交際需求,進而能夠更加有目的地進行口語實踐能力培養,并且在學習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自主學習技巧,達到了預期的良好效果。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和突破之處在于,能夠真正將科學工作者在教學改革方面的理論應用于實踐,從而達到指導實踐的目的。此外,課題組將大量的口語培訓側重點放在了課后以及課外作業的布置上,以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課題組設計的多種“任務”形式及“培訓”方法,既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較為明顯的時代特色,又具有實用價值,這種新穎脫俗的培訓方法在目前的口語教學中尚屬少見,具有獨特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針對各部分內容的要求,課題組主要采用了課堂培訓法、課外實習法、任務型作業法、問卷調查法、討論法、對比分析法等方法。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課題的實施將從多個方面著手。
1.課堂教學方面
在課堂教學方面,課題組針對大學英語四個學期的不同特點,分別從不同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口語培訓。第一學期,針對于大一新生的具體特點,課題組側重于基本語音面貌的指導和培訓。課題組將重點講授基本的音標知識,對學生進行正規的發音訓練,以期在第一學期結束后能夠讓學生尤其是來自偏遠地區及具有濃重地方口音地區的學生發音達到標準。第二學期,課題組將側重點轉移至英語流利程度及組織語言能力的訓練中,在課堂授課中采用大量的情景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口語。第三和第四兩個學期,課題組則全方位地訓練學生的口語應用能力。例如在上聽說課時,創設教學情景,通過聽說課進行現場模擬操練,把所掌握的各種文化知識通過現場模擬進行跨文化交際操練,在操練中內為跨文化交流能力。endprint
2.課外活動方面
在課外活動方面,課題組也針對四個學期的特點,有步驟地提高實習的難度和高度。第一、第二學期,由于學生還處于語言基本功的培訓階段,所以這一階段的課外實習主要以參與各種語言活動為主,課題組有組織地組織學生參與新東方的口語講座,每周兩次組織學生進行晨讀活動,每周兩次組織學生進行單詞及句型跟讀訓練,每周組織一次口語角自由交流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演講比賽,每周組織一次英文原聲電影觀賞活動(非中文字幕)等。在第三、第四學期,課題組則將側重點放在具體的語言實習方面。課題組聯系了哈洽會及一些國際體育賽事的組織機構,組織學生進行口語實習,同時也會聯系國內的一些外資機構,在假期推薦學生參與到口譯、筆譯或外貿業務實習等具體的應用活動中。
3.“任務型”課后作業
課題組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一些能夠提高實際應用能力的“任務型”作業,讓學生分組用英語做一些具體的實際工作。課題組初步設計的“任務”如下:
(1)學生用英語和簡易的照相器材等設備,自己錄制英文DV短片,屆時對于一些優秀的短片,課題組將推薦至電視臺進行播放或者參賽。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項外事或外貿談判,談判對方必須是駐扎在國外的企業或機構,外事內容由學生小組內商議決定,但必須符合實際流程且要報告相應的談判進展情況及談判結果。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一項外語口語實習工作,其中包括各種國際會議和國際賽事等的口譯工作。聯系方法可以是教師推薦,也可以是學生自行聯系。
(4)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申請一份短期國外的訪問計劃或學習計劃。
四
通過對大學生口語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筆者發現,目前我國大學生之所以面臨如此嚴重的口語應用問題,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地提高口語應用能力的弊端所致。只有在有效地改變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條件下,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應用能力。
同時,筆者也深刻地意識到,大學生階段的學習個體,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對自身所面臨的壓力和困境,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希望改善目前的口語狀態,因此學習動力是非常強的,只是苦于仍然無法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4]。因此,在這一基礎上,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有效的口語提高方法和技能,同時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必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29.
[2]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189.
[3]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67.
[4]李毅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中介語石化現象研究[M].武漢:武漢理工大碩士學位論文,2008: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