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雙榮+李新生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集群之間存在著極其重要的關系,本文從產業集群的角度來研究湖南高職教育,分析了湖南高職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對策,使二者產生強力共振,推動湖南經濟的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鍵詞:產業集群;高職教育;發展對策
一、產業集群背景下的湖南高職教育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一)社會觀念尚未完全轉變,對高職教育社會認同度不夠。由于湖南地處內陸,相比沿海發達地區,社會以及家庭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仍存在偏差,重普教、輕職教的思想還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許多人認為高職教育是“二等教育”、“比專科還差”。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職業教育地位、作用的認識也不盡到位,缺乏保障高職教育發展的有力措施,沒有充分認識到加速培養高職人才對我省地區產業結構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提升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給高等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沖擊與困擾。從辦學實踐看,政府的高職熱與百姓出乎意外的冷,使高職教育處在一種尷尬的被動境地,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需求急劇增長相比,高等職業教育的個人需求近年來卻出現了嚴重萎縮。致使用人單位常感嘆“博士碩士滿街跑,技工技師無處找”的不正常現象。
(二)我省高職院校大多辦學定位不明確、辦學特色模糊。高職經過多年的發展,明確提出其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性人才。而高職院校只有準確定位,才能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才能更好地發展。但我省部分高職院校辦學方向不明確,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功能、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等重要問題認識不清。在發展目標上不是著力探索職業教育的特點和特色,而是沿襲或照搬普通高校辦學模式和發展形式。導致這種定位不準、偏離軌道的原因,從外部來看,與社會上存在的“人才高消費熱”和鄙視一線技術工人的不正確觀念有著直接關系;就內部而言,與部分高職院校自身方向不明、定位不當、缺乏特色是分不開的,只好迎合家長、學子和社會的非理性需求來維護自身利益。從而招致“不是真的辦職業教育”和“辦的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的質疑和非議。
(三)專業設置脫離本區域的需求,培養缺乏針對性。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設置專業時沒有做充分的市場調研,一些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名稱時往往都直接參照了本科專業目錄。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不緊密,還缺乏行業依托,專業趨同,為本地區經濟建設、產業集群基地而“量身定做”的專業有限。其次,專業設置仍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一些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名稱時往往簡單參照本科專業目錄,而一些專業設置缺少科學論證,既不能得到社會和行業的充分認同,也因為技術含量不足而難以適應技術發展的需要。
(四)培養層次單一,難以滿足產業集群、區域經濟的發展所需。目前,由于技術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技術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同時技術是產業集群的基礎,無論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還是產業集群的發展,都是在與技術的相互作用中使技術得到升級。
(五)人才培養模式滯后,教學質量難以滿足產業集群對人才的需求。部分高職院校不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就業需求脫節,不能以滿足職業崗位(群)和技術領域需要為出發點建立培養目標體系,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與技能與用人單位需求脫節,難以滿足企業需求,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本地產業集群的發展。
(六)在產學結合上,大多呈現單向需求,高職院校參與經濟建設的程度不夠。在產業集群背景下,社會客觀需求呈現多樣化、深刻化、細致化的時代特色,部分高職院校不能主動與地方政府、企業進行聯系、溝通,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開展科技推廣、科技指導、科技示范、人才培訓等社會服務,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比較單一且居于淺層,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的局面遠未形成。
三、基于產業集群的湖南省高職教育發展策略
(一)融合產業和高職教育發展政策,使湖南產業集群與高職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具體而言,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大政府統籌力度,促進高職教育協調發展。二是堅持優先發展戰略,加大財政投資力度,促進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發展職業教育就是發展生產力,投資職業教育就是投資經濟建設。
(二)提升辦學層次,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增強湖南高職教育的適應性與針對性。目前湖南省的一些產業集群在大力發展各具優勢的傳統產業的同時,正在不失時機地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從而使高新技術產業與產業集群內原有優勢產業的發展高度融合。為適應這種變化,增強高職教育的適應性與針對性,湖南省應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提升高職教育的層次結構,建立與普通高等教育并行而又相對獨立的高職教育層次結構體系,探索將一兩所高職院校升級為示范性高職本科,以滿足現在及將來社會對高層次高職人才的需求。二是高職院校要緊緊圍繞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首先,要瞄準科技發展的前沿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優先發展高技術含量的新興產業所需要的專業。其次,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那些傳統支柱產業所需的專業及一些新興的、邊緣的、交叉的、復合的、有生機活力的專業。再次,對那些已經具有強烈社會需求和良好發展勢頭的專業,要促使其迅速發展為新興的、具有較大發展后勁的專業。最后,還應該妥善處理好專業建設中穩定性與靈活性的關系,根據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變化趨勢加強對專業的調整、改造與更新。
(三)更新專業培養目標,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綜合素質。要適應產業集群帶來的各種挑戰,高職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必須高移,以適應新型工業化所需求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此,高職院校要以產業集群的人才需求為出發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緊密貼近產業集群生產流程與實際的課程,必須有針對性地更新原有的教學內容,拓展知識的寬度;設置和增加適應不同專業方向的模塊課程;用綜合實訓進行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在重視基本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強創造性智力技能的教育和培訓,把傳授和培訓高新技術作為高職教育的主要內容;要重視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強專業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以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適用性和針對性,從而更好地服務產業集群。
具體到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一是針對性與適應性的關系;二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三是現實和長遠的關系;四是穩定和變化的關系。
(四)開門辦學,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對接社會需求。開門辦學,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主動對接社會需求,這既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辦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服務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譚雙榮,李新生.基于產業集群的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改進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3(10).
[2] 曾曉燕,程琳.基于江西省產業集群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