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廣西及邊境口岸貿易的發展奠定基礎。廣西龍州縣作為邊境要塞之地,而形成的口岸不同的貿易方式,挖掘龍州縣貿易發展空間對龍州縣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邊境貿易;現狀;瓶頸
龍州地處廣西西南邊陲,是紅八軍的故鄉,是中國天琴藝術之鄉,是一座有著近1300年歷史的邊關商貿名城。與越南高平省和諒山省接壤,邊境線長184公里,有水口國家一類陸路口岸、科甲二類陸路口岸以及那花、布局、水口、科甲4個邊民互市貿易點,是廣西通往東盟各國重要陸路通道。
一、邊境貿易發展現狀
近年來,龍州縣主動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深入實施“富民興邊,貿工強縣”發展戰略,圍繞以口岸經濟為主軸帶動工業、農業、旅游等縣域經濟主導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堅持以擴大貿易總量和提高對財政貢獻率為目標,以發展邊境貿易帶動邊民致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各口岸、互市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動邊貿擴規模、調結構、促發展,強化與口岸聯檢部門的配合,深化對越多層次合作,全縣邊境貿易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對外貿易逐年增長。2010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為13.66億元,同比增長48.67%;進出口貨物261836.55噸,出入境人 311574人次,各種稅費達7200多萬元。2011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1.18億元,同比增長55.05%;各種稅費達5600萬元。2012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6.2億美元,同比增長181.8%,增速排在全區第一位,提前一個季度超額完成崇左市下達的全年對外貿易任務;互市貿易成交額39億元,同比增長369.9%。貿易各種稅費首次突破億元,完成1.06億元。2013年1—6月全縣貿進出口總額完成69274萬美元,同比增長393.0%,增幅排全市第一 。
2.口岸設施日趨完善。加快推進那花邊貿城、布局邊貿城、科甲邊貿城、水口互市區完善等重點項目,現代化的查驗設施、倉儲物流等配套實施基本建成,貿易環境明顯改善。布局互市點開放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于2011年10月20日正式開通。此外,水口至馱隆中越界河二橋、龍州至科甲二級公路、下凍—那花二級路等通邊路網工程穩步推進,為下步更好開展貿易夯實基礎。
3.外貿主體不斷壯大。充分發揮龍州縣對外貿易商會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在龍州注冊登記的對外貿易公司有48家,外貿主體日益增多。此外,龍州縣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越南發展,目前有佳佳食品、金榮利、彩森食品等三家企業到越南高平省馱隆口岸經濟區投資。
4.對越合作深入推進。2007年龍州縣開始與越南高平省下瑯縣在越方境內合作種植甘蔗5100畝,開啟了廣西與越南在農業產業領域進行合作的先例。加強與相鄰的越南邊境四縣的交流與合作,在加強甘蔗合作種植、礦產品貿易與加工、共建中國水口——越南馱隆跨境經濟合作區、跨國農業合作、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務實推進。
二、邊境貿易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頸
雖然,龍州縣在做大做強邊境貿易與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
1.國家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逐步弱化。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啟動及“早期收獲”計劃“零關稅政策”的實施,使國家賦予邊境地區的口岸經濟政策進一步弱化。國家取消了邊境小額貿易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按法定稅率減半征收政策,互市貿易每人每日進口免稅商品的價值增至8000元。以及邊境小額貿易進口的商品增值稅由海關全額征收,地方國稅不再征收減半的增值稅,致使地方無外貿稅收。
2.口岸建設資金缺乏。雖然近年來龍州縣貿易逐年增長,但與其他口岸相比較,全年邊貿過貨量還是過少,由于國家對邊境地區新增加的專項轉移支付與邊貿過貨量等因素掛鉤,影響了中央對龍州縣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力度,爭取到的口岸資金較少。而且龍州縣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財政十分困難,無法籌措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口岸設施建設中,導致基礎設施滯后。
3.對外貿易結構不夠合理。長期以來,通過邊貿互市點進口的商品僅僅限于價格低廉的農副產品,允許進口的商品品種種類和數量少,極大打擊了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積極性,影響了邊民脫貧的步伐,導致邊貿對地方財稅貢獻較少。尤其是由于水口口岸沒有對越南水果、凍產品、風景樹、花卉、海產品、農副產品、魚油等商品沒有開放,口岸潛力難以發揮,對龍州加快口岸經濟造成一定影響。
4.口岸經濟項目用地指標難。近年來,外地客商看準龍州縣的區位優勢積極到龍州縣投資項目,主動參與口岸經濟發展,但由于受用地指標少的制約,很多口岸項目都無法開展。
5.扶貧任務繁重。按照國家最新公布的2300元扶貧標準測算,目前龍州縣農村貧困人口為11萬多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數的一半。貧困人口絕大多數集中聚居在大石山區、邊境地區等落后地區,脫貧致富難度大。同時,全縣人均耕地面積僅為2.3畝,其中33個貧困村人均僅1.56畝。
6.產業結構單一。受資源條件、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目前龍州縣除以種植甘蔗為較完整的產業鏈外,其他產業規劃較少。因缺少產業規劃,因此農民自行種植其他農作物規避市場風險能力弱,農戶經濟損失較大。
7.返貧問題比較突出。由于穩定增收的產業不多,社會保障體系弱,導致抗風險、抗災害的能力差,已解決溫飽的人口有較大的脆弱性,返貧問題突出。
參考文獻:
吳章.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廣西邊境貿易問題研究.中南民族大學, 2010年第9期
作者簡介:楊力剛(1977- ),廣西貴港人,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國際貿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