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琦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4)
關于高校采用“慕課”教學的思考
何琦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4)
近年來,線上開放教育理念引起了國際高等教育界的持續關注,終于在2012年迎來了“慕課”時代,被稱為教育界的革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內的高校也在積極研究并逐步將其引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本文著重對慕課的定義和特點進行了概述,并對我國高校采用慕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思考。
慕課(MOOCs) 慕課 慕課時代 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化科技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平臺等交互式教學手段逐步走入大學校園,為傳統的教學環境提供了新穎的教學理念和實踐空間。對于生長在網絡時代的90后大學生們,他們對這些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不僅不陌生,反而更加樂于接受。現在各個高校都在積極地推進教學改革,試圖通過越來越多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實效性,其中信息化教學手段被廣泛認可和積極推廣,收到了良好成效。但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法和較為單一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容易使教學改革陷入教學瓶頸,走入形式化、格式化甚至比較僵化的新的教學誤區。如何使大學課程教學既能更好地發揮傳統的教學優勢,實現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目的,又能有效地借助現代的教學手段,而不陷入新的信息化教學誤區呢?這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在國際教育界,一個新興事物迅速興起,這就是慕課。所謂慕課——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或者稱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一經出現便在網絡上迅速得到了網友們的追捧,同時吸引了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加入。準確地講,慕課正式進入正規的高等教育領域是在2012年,美國教育理事會(ACE)同意對Coursera(美國最大的慕課教育集團)提交,由幾個世界頂尖大學提供的若干課程進行評估,2013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門課程進入了ACE的學分推薦計劃。目前,與Coursera合作的已有全球60多所大學,提供5種語言的300多門課程。從2008年第一個慕課的約2300個注冊用戶,到2013年主要幾個慕課平臺已經擁有了數百萬注冊用戶,短短5年,慕課發展迅猛。在2011年,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一門《人工智能導論》的免費課程,通過網絡學習,取得課程成績。2012年,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成立的EDX提供的免費開放課程,已經吸引了大約6000名中國大陸學生,而后香港大學也加入到Coursera平臺。2013年,清華大學成為EDX的首批亞洲高校成員之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慕課平臺推出了近百門課程,為全球更多的學子提供了學習的可能,到一流大學學習不再遙不可及。2012年,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MOOC”年。慕課教學,無愧于現代教育的一場革命。
一
慕課教學之所以一經問世就高歌猛進,是因為它具有無可比擬的全新特點。從字面上解讀,慕課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征:
第一,“massive”,大規模的意思,即需要課程注冊人數達到相當大的數量。傳統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小課教學,還是大課教學,學習者數量都是有限的。而慕課單一一門課程的注冊人數就可以達到數萬人甚至更多,這與傳統教學面向小眾群體有巨大不同。
第二,“open”,開放的意思,即對于課程的受眾人群,完全沒有準入門檻,沒有任何限制,無論你身處何地,年齡多大,講什么樣的語言,只要對該課程感興趣,申請注冊成功后,即可以學習。這與傳統高校教學面對特定的教育群體有天壤之別。
第三,“online”,即在線,此處包含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所有的課程講授與學習都在線上進行,故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學習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自行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其二,所有的授課內容均為交互式,即有關課程的線上學習不僅是簡單的單一網絡教學,還是線上互動式的。比如,學生可以通過課程的網絡在線的自動化評價系統,自行管理學習進度,進行自測、作業評估等,在線平臺會給出自動的回復與打分,同時,學生可以在線上和教授,以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地域的同學進行交流、互動,可以自行組成小組,完成小組作業,并進行作業互評、互改,等等,最關鍵的是可以完全不受時間限制,全天24小時,只要學習者在線上提出問題,系統即自動給出相應回復。這樣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所完全不能匹敵的,給學習者提供了更為自由、靈活的學習選擇。
我們看到,“慕課”的特點顯示出了巨大優勢,給學習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學習可能性。因此,在慕課時代,只要有網絡,只要有學習的意愿,無論自身條件如何,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實現享受世界一流教學資源的愿望。這對成千上萬渴望知識的熱血青年,甚至中年、老年學習者來說,無疑搭建了實現大學夢想登云天梯。
二
當然,慕課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巨大優勢,既為廣大的求學者提供了優越的學習平臺,又對現有的高等院校造成了巨大沖擊,更對我們的高校課程教學提出了更為艱巨和細致化的要求。
首先,采取“慕課”模式,需對課程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即課程要素需要完整,包括課程學習目標、學習活動、測試與作業安排、學習成果評估、學分設定等,需要有更為精細、準確和統一的設置。采取“慕課”教學的高校,需要建立開放課程共享平臺,并與其他參與高校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包括平臺建設、課程設置等,實現課程資源在線上的共享與共建,使國內各高校實現教學資源的強強聯合,逐步走出國門,面向國際,與世界一流大學進行課程對接,為國內外的學子提供更為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盡早實現教學優質資源的充分共享。
其次,對于具體的教師個人,需要對課程教學有更高要求。過去,傳統的課程授課有嚴格的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教師只要按部就班地上課就好。慕課教學則不同,由于學生的學習時間無法固定,因此,教師的課程教學就不能嚴格按照課時劃分、按照課本章節進行,而必須將課程內容分割成若干小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可能只需要10分鐘左右,如此下來,一門課程不是分成章節,而是細分成幾百個知識點。靈活的講授方式和知識結構為學習者帶來了便利,也為其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選擇。比如,對學習程度高的學生而言,無需對已掌握的知識重復學習,可以自行選擇自己認為較難的內容。但這也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需要對所講授的課程體系有深刻理解,能夠正確把握課程體系中的知識結構,清晰地劃分各知識點,并向學習者表明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聯系,以及重難點的把握。
另外,對于學習者而言,慕課能否順利推廣,也有賴于其自身條件的高低。開放、靈活的授課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革命,在線學習也為更多渴望知識的學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學習可能。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看到,慕課的受眾群體相較于傳統的大學課堂更為復雜,學生由于年齡、地域、受教育程度甚至語言的不同,對于課程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也呈現出巨大不同。我們還應看到,MOOCs是來自于西方的新興事物,面向于中國國內的學生,是否存在學習者的差異呢?因為是線上學習,對于學習者的自學能力和自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的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學生更傾向于教師單向灌輸式的教學,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為薄弱,故對于這種新的學習方式能否很好地接受,還需存疑。有鑒于此,筆者認為,高等院校應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做出相應轉變,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予以積極引導,而不是對慕課教學簡單地搞“拿來主義”。否則,再好的教育理念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在信息化技術急速發展的今天,慕課的出現,本來就是時代的必然,它對于高等教育改革產生的巨大作用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凸顯。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等網站成為80后、90后追捧的熱門網站,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加入并逐漸接受和習慣于這種方便、優質的線上學習。無論你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已經參加工作的在職人員,只要有求知的需求和意愿,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客戶端,即可開啟一個專屬自己的學習天地,這是傳統教育所無法比擬的。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化的時代,傳統高等教育需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的定位,為學習者提供更為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為其開辟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
[1]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http://baike.baidu.com/view/101 87188.htm.2013.
[2]李曼麗張羽黃振中.慕課正醞釀一場新教育革命.中國青年報,2013-5-23.
[3]曹繼軍,顏維琦.“慕課”來了,中國大學怎么辦?[N].光明日報,2013.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