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勇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建筑施工企業數量以及施工規模迅速擴大,建筑施工企業的總產值以及總利潤也有很大提高,與建筑行業相關的行業也在建筑行業迅猛發展的帶動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各大建筑施工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尤其是在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新時期下,各大建筑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再僅僅局限于國內的承包商,擁有雄厚資金財力、先進技術的海外施工企業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巨大威脅。各大建筑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種類也逐漸增多,如果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沒有必要的風險意識以及有效的風險管理辦法,財務風險會造成企業重大的損失甚至瀕臨破產,因此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提高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結合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以及建筑施工企業的特點,分析當前建筑施工企業常見的財務風險類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風險防范對策。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必需的一項基礎產業,對于促進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建設正走向一個全新的階段,也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建筑市場競爭機制日益激化,建筑企業面臨、承擔的財務風險也與日俱增。在建筑施工中的項目生產、經營的各個階段、環節都都存在著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各大企業領導者應加強風險意識,積極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對策,最大限度的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企業財務風險的定義及其特點
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面臨者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進行的各項財務活動,由于各種無法控制或者難以預料因素的影響使企業的實際經濟收益和預計計劃經濟收益有較大的偏差,進而導致企業出現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一般分為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財務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借入外界資金,導致企業的負債增加,進而增加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也會影響企業利潤和企業股東利益發生改變。廣義財務風險反映的是企業所有經營風險,是一種貨幣化表現形式,體現了企業資金的運動及其運動過程中的各種關系。根據財務風險的定義可以總結財務風險主要具備以下幾大特點:
1.1客觀必然性。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市場環境的影響必然會存在財務風險,現代各大企業都會面臨財務風險,各大企業不可能完全消除財務風險,但是可以通過有效的防范以及控制措施來盡可能降低財務風險的危害程度,避免企業遭受過大損失。
1.2不確定性。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階段、環節都有可能出現財務風險,很多企業管理者有較強的財務風險意識,加強財務風險的預警,可以提前預測企業未來可能會某一個階段或者環節遭受財務風險。但是最終財務風險是否會朝著預測的方向發展,如果財務風險真的發生,那么由于財務風險所導致的財務損失會對企業造成什么程度的危害;如果財務風險沒有發生,那么企業的財務活動是否會帶來預期的收益等等,這些問題都被帶有不確定性,并不能做出具體的判斷。
1.3復雜多樣性。企業財務風險并不單單是由于一種因素影響產生,而是由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比如企業并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的某些因素,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出現過失性財務行為或者失誤等都會導致財務風險發生,而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經營環境、經營過程以及財務行為等因素又包含著諸多其他影響因素,進而導致財務風險的復雜多樣性。同時在形成財務風險的過程中,風險發生的強弱、發生的頻率在不同的生產、經營環節也會有所差異,導致財務風險難以把握。
1.4損失性。財務風險和損失是密切相關的,不管財務風險已經發生,或者只是潛在的風險,財務風險危害程度的大小,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利益以及生存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企業損失的發生。
1.5收益性。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收益和損失是相對的,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對于財務風險,只要企業管理者能夠及時發生,及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正確的化解處理,就可以“扭轉乾坤”, 讓財務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將企業發生的損失的危機轉化為企業收益的良機。通常情況下,風險和收益是呈正相關的,在企業面臨的風險越大時,相應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大。
2.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表現及其形成原因
建筑施工產品并不同于其他工業產品,具有整體難分、體積龐大、不易移動等特點,因此也決定了建筑施工企業生產、經營和其他企業也有所差異,主要表現在經營方式的復雜性、生產過程的流動性、施工內容的多變性、工作環境的艱苦性、手工勞動的密集性、企業風險的多發性等特點。基于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以及建筑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現階段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外部風險和企業自身內部風險兩大塊:
2.1外部風險的表現形式及其形成的原因
2.1.1宏觀經濟調控形成的風險。建筑行業是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國際宏觀經濟調控會明顯影響建筑行業的發展動態,進而導致風險可能性較大。我國為了加快國民經濟的增長,加大了對建筑行業的投入,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為了進一步縮短與國際發達國家的差距,建筑施工企業的數量以及規模都急劇增加,建筑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但是在如此利好的態勢下,建筑行業極易產生經濟“泡沫”,出現資金不到位,增加了企業的應收賬款率,增加了建筑企業的財務風險。
2.1.2環境風險。主要表現為自然環境風險和社會環境風險兩大類,建筑施工作業環境一般情況下都是在高空和戶外作業,像氣候、地質、溫差、光照以及地形等當地的施工現場自然環境條件對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建筑產品也極易受到火災、洪澇、地震、冰雪等自然災害的破壞,極易造成施工企業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大大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損失的可能性。其次建筑生產通常都需要和公安局、派出所、運輸、環保、水電等職能部門相互溝通、協調,如果協調失敗就會導致拖延施工進度而使財務風險增加。
2.1.3市場風險。當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建筑行業的市場是非常開放的,各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市場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動態,市場風險無可避免。市場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①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尚未形成規范的市場機制,常常出現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以及工程款拖欠的問題。②整個市場經濟形勢對建筑施工企業有較大影響。
2.2內部風險的表現及其表現形式
2.2.1合同風險。目前各大建筑施工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為了在市場上謀得一席之地,急于攬到工程任務,在投標過程中會被迫簽下一些包含有很多“霸王條款”的不平等施工合同,導致建筑施工單位在施工的過程中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合同是施工的一切前提保障,是控制企業經營活動的一切源頭,若施工合同不公平,財務風險自然會大大升高。
2.2.2變更設計風險。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受到外界施工條件的影響較大,在施工設計階段無法全面考量未來的實際施工情況,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臨時更改施工設計圖紙的要求,就會打亂施工的整體規劃以及管理工作。其次若是業主提出的變更要求,變更合同的規定存在漏洞,極易發生糾紛,進而增加財務風險性。
2.2.3成本風險。由于建筑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施工企業為了爭得施工任務,在招投標的過程中故意壓低價格,縮短工期等惡性競爭手段,進而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低下,成本虧損。其次由于近年來建筑施工設備、材料以及相應的技術人員的價格迅猛增長,各大企業花費在人力、物力的費用越來越多,進而導致財務風險。
2.2.4融資風險。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為了確保施工的正常運行,如期完成施工,在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進行短期融資。但是往往施工企業建設周期較長,資金周轉周期較長,極易出現在銀行短期借款期限已到的情況下仍然存在資金周轉困難問題,企業之前的借款已經降低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不能再借入新的債務。
3.加強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3.1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風險內部管理制度。嚴格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是控制財務風險的有利前提保障,企業管理者應設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安排企業風險管理機構人員的配備,將財務風險管理的職責以及權利明確劃分到各個職能部門,并且制定完善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基本程序。同時企業管理者應加強企業施工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尤其是財務人員以及企業管理人員,應要平時仔細留意觀察一些異常的經濟現象,及時發現問題并分析具體原因,及時研究出有效的處理方案。其次應建立科學、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企業管理者應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通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運營能力、現金流量、發展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定量、定性的財務風險分析進而制定出一套科學的風險預警機制,有利于工作人員及早發現財務經濟活動異常。
3.2加強投標項目管理。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投標的過程中,切不可因為建筑市場上“僧多粥少”的現象而采取盲目的壓低價格的做法來取得施工項目,首先應該綜合評估施工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對一些盈利較小甚至不盈利,需要墊付大量資金的施工項目應剔除。同時應認真核實建設方的開工手續、資產歸屬情況以及信用狀況,然后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競標,總之在投標的過程中,應慎重選擇投標項目。
3.3加強施工合同管理。在投標后與業主簽訂施工合同過程中,應仔細閱讀合同的細節,只要是涉及到驗收工程計價方式、計價時間、工程款結算的違約條款等內容條款時,建筑施工企業應和業主將各自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列明得一清二楚,千萬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的條款,以免日后發生各種經濟糾紛。施工企業應尤其注意合同的變更索賠的條款內容,與業主約定好具體的賠付條款,確保以后在施工的過程中,若由于業主提出合同設計變更而導致無法正常施工,出現工期延誤現象可及時索賠。
3.4加強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建筑企業施工成本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首先應加強施工前的成本控制管理,企業在投標階段就應該做好投資項目成本的編制預算,確定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標,在與業主簽訂施工合同后,應組織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施工技術人員以及設備保障人員共同商討施工方案,綜合各方人員的意見,使施工方案達到最優化,確保能夠在保障施工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施工工期,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為了嚴格控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的費用支出,應將施工期間各部門的費用進行編制預算,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其次應加強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建筑施工單位應積極引進一些新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加快施工進度,同時應加強設備保障人員對施工原材料、施工設備以及油料等管理工作,在采購材料的過程中,應堅持“貨比三家”的原則,選擇性價比最好的材料供應商合作。
3.5加強企業的融資管理。建筑施工企業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信譽,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級,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向銀行籌資借款,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等外部融資渠道,使企業的流動資金充足,使施工得以正常進行。同時應選擇以長期借款為主,輔助加以短期借款的方式進行融資,盡量減少負債風險,保留一定的償債能力。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企業由于自身生產、經營的特性,加上新形勢下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面臨的企業財務風險也日益增加,嚴重限制了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各大建筑施工企業管理者應加強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全面加強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1]唐海翔.淺議施工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J].時代經貿(下旬刊),2011.06
[2]孔會芳,何源.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防范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05
[3]陳曉丹.試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以施工企業為例[J].財經界(學術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