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校自身的客觀條件、體育場館設施條件、領導的思想意識、場館的經營方式、場館的管理制度和場館有償開放的定價等來研究四川省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現狀并提出健康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場館;現狀;對策研究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場館概念的界定。(1)體育場館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并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球場和風雨操場、以及其他各種室內室外場地、游泳池、群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2)高校體育場館是國有資產的重要成分,基本功能是為高校的體育教學訓練服務,是高校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物質條件和載體。
(二)高校體育場館現狀及使用情況。具體表現在:體育設施數量不足、設施檔次較低、設施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不夠、維護經費缺乏。因此,在四川省體育場館數量有限但大眾健身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將高校豐富的體育場館資源向社會開放,將是對群眾體育運動的極大促進,將有效緩解場館設施的不足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目前,成都高校大部分體育場館是應全國第六屆大學生運動會比賽需要而修建的,這些體育場館的建成不僅滿足了大運會的需要,也使成都各高校的體育設施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自承辦完大運會比賽后,很多高校的體育場館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周一到周五,成都市高校體育場館主要用于體育教學、學生課外活動和運動訓練,雙休日是進行有償開放的主要時間。成都市高校體育場館由于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服務水平的限制,不能主動地、及時地將關于場館設施開放的信息提供給體育鍛煉者,導致了體育場館設施平均利用率比較低。),在社會多方關注和提出建議后,才開始嘗試對體育場館進行相應的開發和使用。通過幾年的努力,大多數高校對體育場館的管理已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體育場館也開始逐漸步入良性發展階段。
(三)目前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研究。(1)以體育部管理為主。此管理模式的優勢在于,由于體育場館收人的支出是與體育場館的維護與勞務報酬為主,體育部可直接掌握收人狀況并據此安排維護與勞務報酬的支出,因此可以較好地做到量人為出收支平衡,但這一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一是由于部分管理者不熟悉財務制度容易造成財務上的違規;二是由于思想觀念、經營能力等原因,一部分管理者認為過多場館對外開放,會造成組織上的混亂,造成一部分場館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益。(2)以福利型與商業化混合經營模式為主要方式。具體表現為:體育館如籃球館、體操館、健身房、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大多采用有償鍛煉的方式,田徑、足球、籃球等大球類項目的場地大多采用無償鍛煉的方式。這種經營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證了大多數鍛煉群體的健身需求,但存在著管理混亂,收費測算不合理等弊端。(3)后勤部門管理的方式。后勤部門可組織專門人員對場館進行有計劃的統一管理,體育場館的收人可納入學校的總體收人中。(4 )個人承包、專業公司管理為主的方式。單一管理模式由于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管理環節過多不利于場館的有效使用,以及不利于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得到大多數體育部門管理者與體育教師的認可。
二、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高校體育場館經營內容與經營效益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從理論上不斷探討,實踐中不斷總結,從而保證高校體育場館充分發揮作用,以真正實現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的目的。
(二)建議。(1)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為了使體育場館地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保證體育場地的長久使用和安全性,要對體育館的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如:檢查、維護和維修體育設備的能力、引導使用的能力、保證使用過程中安全的能力等。(2)以體育部直接管理為主要形式。可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將他們安排到各經營項目中去,一是彌補管理人員的嚴重不足,二是發揮他體育專業的特長,三是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四是減少了經營與教學、訓練沖突的可能,同時也有利于體育場館經收費流通中中間環節的減少。(3)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成都市各高校體育場館還沒有很完善的規章制度建設,在被調查的高校中,有將近一半的學校缺乏詳細而完備的管理規定,所以配以較為完善的場館管理辦法、崗位責任制、考核辦法、人員招聘制度等規章制度來進行管理,真正實現將體育場館作為一個產業來運作。(4)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政府行為、學校行為和社會的有機結合,政府部門要給予重視與倡導,學校要給予理解與支持,社會群眾給予配合,共同為成都市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創造條件并制定合理的收費制度。(5)社會管理引入高校體育場館管理。讓體育部門與資質好的專業管理公司進行合作,引入社會化管理與服務,提高學校體育設施的利用率與向公眾開放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蔣仲君,張恒波.成本效益視野下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20-23.
[2] 冉建,童森,成都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管理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
作者簡介:青小力(1981-),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電子政務碩士,講師,從事體育教育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