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勛
摘 要:對教學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監控是高職學院加強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現有高職模具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存在的弊端的分析,結合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校企合作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探討了圍繞模具專業發展需求,建立健全覆蓋教學全過程的校企合作共同督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方式。
關鍵詞:高職模具專業;校企合作;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專業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是高等職業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建立專業校企合作共同督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現專業教學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提高專業教學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
一、現有高職模具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存在的弊端[1]
(一)教學過程監控不全面。現有的大多數高職學院的教學及管理,沿襲的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學過程的監控中也往往偏重于課堂教學,而對實驗、實習、實訓等其他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則較少監控;對理論教學的監控較重視,而對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監控或監控不力。
(二)教學質量評價不完善。目前大多數高職學院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但在評價過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學生主體的評價、同行的評價和督導評價,這些評價都是局限于學校內部的自我評價,是內視質量。評價過程中較少或根本沒有注重吸收社會行業(企業、部門)人員的參與,忽視了社會化質量評價,沒有建立一套符合高職特點的質量評價體系。
(三)教學質量監控范圍狹窄。大多數高職院校對教學質量監控的范圍僅限于對學校教學秩序監控、對教師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監控,對學生理論知識考核監控等。而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與社會的緊密聯系重視不夠,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較放松;對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缺乏深入的研究,沒有尋找出有效的培養辦法。對管理水平、課程設置、教材等則疏于監控。
(四)對問題缺乏有效的跟蹤反饋與落實。做了大量的監控和信息采集工作發現問題,但往往只是提出問題,而沒有解決的方法,或者雖然有了解決方法但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更沒有限期整改或跟蹤進行檢查。因而,使得一些問題在每次的信息收集匯總時依然存在。
二、高職模具專業校企合作共同督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
系的探索與實踐
(一)建立專業校企合作共同督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促進高職教育質量提升。(1)明確專業發展目標。當前,我國的高職模具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還滿足不了模具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專業發展目標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區域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面向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以職業崗位為依據,針對一個行業或一組相關的職業崗位進行專業設置。(2)遵循高職模具專業的教學規律。高職模具專業要培養從事模具加工工藝與制作及維修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必須堅持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教學”的道路,通過產、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將工廠引進學校,將項目引進課堂,采取多種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技能,形成“以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為主線、以模具加工和模具制造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和維護為龍頭、以職業資格證書為紐帶”的鮮明特色。(3)圍繞高職模具專業的教學過程建立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高職模具專業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輸入、培養和輸出的教育過程,每個階段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為提高高職模具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發揮作用。因此,高職模具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僅要涵蓋從學生入學到畢業質量的跟蹤全過程,而且還要包括專業建設的發展目標、專業辦學基礎條件投入、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學生素質教育等各方面。(4)制定模具專業相應的“校企合作”考評辦法。在“校企合作”階段,學生承擔著多重角色,要對學校、企業和自己負責,所以這個階段的考評工作必不可少。首先,應建立多方考評機制。其次,考評內容多元化。第三,考評結果只進行個體縱向比較。(5)模具企業要加強“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具企業應設立專門的負責機構或負責人,劃出專項經費,對實習學生與員工進行差別管理。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培養方案和教學進程安排,隨時與學校指導老師進行溝通和協商,保證學生實踐實習與學習正常有序進行。企業應全面了解、及時總結分析學生的實踐實習情況,與學校相關負責機構就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實習時間、項目內容等及時溝通商討,并就模具專業課程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6)建立校企合作共同督導的教師評價體系。為確保校企合作的教學質量,校企合作辦公室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運行、教學實訓項目實行全過程、全方位跟蹤調查和研究,構建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把質量監控信息向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反饋,不斷完善和創新校內校企合作共同督導的教師評價體系的運行機制,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開展教師評學、教師評教、督導評教、學生評教、學生座談、信息反饋、運行糾偏、實施獎懲、質量跟蹤等活動;做好教師工作規范、教學質量標準、教學管理工作規范、教學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等工作。保證教學內容執行與監督形成一個循環的過程,使整個體系能夠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持續地改進。
(二)建立長效教學監控機制,確保專業教學質量。(1)基礎建設。院、系二級教學督導機構健全,運行有序;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教學事故發生率低;建立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2)目標建設。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質量保障機構的責任和任務,制定并嚴格執行質量標準與規章制度,通過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全面保障教學質量。(3)措施建設。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括學術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務處和系教學日常管理機構四個層次。建立教學質量標準體系,設立質量要素、質量監控點,完善相應的質量標準,制定相應的制度性規章。建立教學質量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嚴肅查處教學事故和違紀行為;改革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性學習、提高學習質量的學生管理辦法,設立學生信息員及學委會,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管理人員質量意識、教學質量評價的水平及能力。建立教學質量提升機制。通過開展新生素質調查、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機制,健全教學質量檢查與教學信息反饋系統。
參考文獻:
[1] 陳紹敏.構建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與保障體系 [J].中國電力教育,2007,(11):25-26.
[2] 周小紅,李春萍,張光旭.教學質量管理探討[J].江西煤炭科技,1999,(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