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棟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 主體地位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28-02
小學數學引入數字化教學,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數字化給教學帶來了技術革命,讓教學教法都有了更多選項,數字化的寬泛、便捷、高效,也為教師課堂教學拓展了寬度。雖然數字化學習有太多優勢,但畢竟還只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要把學生放到教育的主體位置上,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讓數字化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服務,這才是現代課堂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微視頻制作,讓學生參與操作
數字化進入課堂教學有堅實的基礎,幻燈機、實物投影機、錄音機、影碟機、錄像機等,都在課堂教學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隨著新的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室聯網大大豐富了多媒體功能,也為教師制作課件微視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制作課件微視頻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常規,但很少教師在制作課件微視頻時讓學生參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課件微視頻的受眾群體是學生,沒有學生參與制作,課件微視頻的適合度就是未知數,教學效果難免要打折扣。因此,教師不應將學生排斥在課件微視頻制作之外,雖然學生年齡小認知程度不高,但他們的感覺就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這就像演出需要“彩排”一樣,不進行“預演”怎么能夠發現問題并不斷完善呢?
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時,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更多三角形的實際運用,筆者專門在網上搜集了一些三角形應用的微視頻。像三角形的窗戶、鐵架、寶塔、橋梁、地塊等,感覺學生一定會喜歡這些視頻畫面,并從形象感知中建立三角形的相關概念。正巧課代表和另外兩個學生來辦公室,筆者讓這幾個學生先看看課件微視頻。誰知學生的反應出乎筆者的意料,他們都說這些視頻畫面的三角形不標準,更看不清到底屬于什么類型的三角形。筆者根據學生的提議隨機做了技術處理,將微視頻中關鍵部位都打上三角形框架。這樣在課堂操作播放時,學生都反映視頻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極佳。
教師準備課件微視頻應該是備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教師獨立完成是我們的習慣做法,其使用效果如何需要課堂教學完成后才能知道。這勢必會造成“馬后炮”。如果讓學生參與課件微視頻的制造,這就等于是提前進行了“彩排預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修改。讓學生參與教學準備,這實際上也是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多媒體使用,反映學生實際訴求
不管什么類型的學校,教室多媒體使用權都在教師手里,這是規范管理的需要。但學生僅僅是一個看客嗎?顯然不是。因為多媒體是教學輔助工具,要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可學生沒有使用操作的權利,這種服務當然就是虛的。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操作,給學生一些選擇的權利。多媒體課件和網絡資源,都屬于教學輔助材料,學生有實際需求,教師有指導點撥的責任,學生也有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利,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師一邊操控多媒體一邊講解,這是一般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模式。學生只有看、聽、讀、寫的份,能不能給學生多一點權力呢?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有一位教師是這樣操作的:
師:我們剛剛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大家對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有了清晰認識。現在咱們做些練習鞏固知識吧!大家想做什么樣的練習題呢?只要你提出來,老師盡量滿足你的愿望。(學生頓時活躍起來)
生:我想做簡單的。
生:我喜歡填空題。
生:我想做判斷題。
師:好,這樣吧。老師現在上網,咱們到網上搜一下,誰喜歡什么類型的題目,咱就把它復制下來,好不好?
生:好!
師:先百度“三角形內角和練習題”,看到你喜歡的題目就舉手示意。
生:老師,我想做這個簡答題。
生:老師,我要做這道作圖題。
……
從這樣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不難看出,教師多媒體應用是成功的。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做的題目,這不能不說是教師的大膽設計。其實,不管學生選擇什么樣的題目來做,都不會影響訓練效果。因為是學生自由選擇,訓練過程會更順利,學生主動性空前活躍。如果剝奪學生實際參與的機會,數字化的高效、便捷特點就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學生的學習也會被人為局限了。
三、網絡化學習,建立學生討論平臺
數字化最重要的體現是鏈接互聯網、局域網,實現課堂教學與外部世界的接軌,也為學生學習打開另一扇大門。特別是數學學習與教師之外的協作者互動,為學生搭建了互動平臺。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聯絡條件,做好引導和鏈接,為學生順利實施互動掃清屏障。雖然學生大都會上網,但上網的目的、上網的形式和課堂網絡鏈接不同,少了娛樂玩耍色彩,多了學術研究氣氛。教師引導得法,學生自然會積極參與互動,形成良好的學風。
學生都會上網,這也為網上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學校建立了各個學科云平臺,有教師交流群、學生交流群。為了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我們學科專門建立了學科同步論壇。師生可以隨時進入論壇發帖子參與話題討論。為了鼓勵學生參與論壇交流,我們還專門給學生家長一封公開信,讓家長支持學生在家里上網進入論壇。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簡單的搭配》時,筆者專門在論壇上發布了一組畫面:乞丐服、黑白條衫、藍色的家具、黃色上衣紫色褲子、上海面子樓、中央電視臺演播大樓新樓等。學生跟帖踴躍,有幾個學生的看法很獨到:
生1:老師,我看這組畫面都夠丑的,是老師沒戴眼鏡選的吧。
生2:老師,我表哥就穿乞丐服,姑媽都氣暈了。我現在仔細看這乞丐服,的確夠丑的。好好的衣服弄幾個窟窿美嗎?反正我是絕對不穿這衣服的。
生3:可以看得出,老師這組畫面是專門搜集來的,將最不著調的搭配展示給我們,讓我們有個對比??梢娎蠋煹挠眯牧伎喟?!
課堂教學需要數字化,課余時間讓學生也使用數字化,真正實現數字化的活學活用,這樣才能發揮數字化的最大效應。數字化讓學生的學習跟外部世界實現了零距離,學生的眼界開闊了,在無限大網絡世界中,學生接受到的有價值的信息要遠遠超過課堂上所得,這就是數字化的優勢所在。學生能不能有效利用網絡平臺,關鍵要看教師如何引導,方法對路,學生受益匪淺;如果放任自流,結果可想而知。
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字化,這不僅是教具的升級換代,也為教學創新提供發展契機,為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造有利條件。數字化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引導者、服務者,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更多數字化實踐機會,提供更多網絡交流平臺,這樣才能將數字化特點和功能發揮到極致。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