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摘 要:如今素質教育逐漸代替了從前的應試教育,因此很多學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76-01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未來的競爭中也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創新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界重要的課題,學校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搖籃,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學習中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創造性的學習”。
一、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講解課本知識,課堂氣氛沉悶嚴肅,學生很容易產生緊張感,從而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新課改強調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數學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無拘無束的在課堂上自由發揮,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講授“商不變的性質”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問道:“商不變,那余數變不變呢?”面對學生提出的“難題”,這位教師先是思索了一下,接下來便出了幾道練習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后自己找出答案。如3÷2、6÷4、9÷6等,學生通過計算后自己從中發現了正確的結論。同時,教師要懂得轉變課堂角色,將自身當做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學生在這樣無憂無慮的課堂環境中才能消除緊張感和壓抑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和教師一起探索新知,討論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才是學生創新意識養成的關鍵。
二、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意識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從小做起,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前提,只有熟練掌握知識了,才能開拓出更多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分數的乘除法時,很多學生在遇到應用題時容易犯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對分數的乘除法牢牢掌握,這樣才能在遇到應用題時迎刃而解。如“小明比小剛矮1/6,小明的身高是小剛身高的幾分之幾?”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首先讓學生根據問題的條件用線段表示出來小明的身高和小剛的身高,然后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這時雖然已經解決了這道題,但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讓他們做出分析,如讓學生試想:小明比小剛矮1/6,小剛身高比小明高幾分之幾?小明身高是小剛身高的幾分之幾?小明身高是兩人身高之和的幾分之幾等,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從而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小學數學教學是按照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講解的,不同的地區教科書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考慮本地實際情況,并在講授數學知識時盡量貼近生活,從而使教學內容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例如,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會把學生帶到樹林里、山坡上或者草地上,讓學生數花、數樹、數白云等等,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學會數學知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城市小學數學教學中,在學習加減法時,教師可以用模擬情境的方法進行教學,如將課堂創設成超市、商店等,并利用模擬購物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算數,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四、用鼓勵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目前,很多教師在面對學生犯錯時,第一反應總是責備學生不夠細心,長期如此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不僅如此,很多家長經常會在孩子面前夸別人的孩子成績如何好,殊不知這樣非常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從而阻礙了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國外,家長與教師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影響著孩子,時常鼓勵孩子,使孩子感到自信滿滿。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先不要盲目責備,而是幫助學生弄清楚犯錯誤的原因,并給予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如:“只要你再細心一點,就能夠得滿分!你的意見很特別,真棒!我相信你,你一定行!”等等,從而使學生體驗到被肯定的快樂,并因此提高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中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欲望,從而衍生出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大膽猜想,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會被啟動。另外,在學生對某個問題提出質疑時,教師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去解決問題,并不斷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下找出答案會更容易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很多學生對圓柱的體積與轉化成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的內在聯系比較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用手畫圖,使學生從中發現圓柱體積的性質,從而完全掌握這節的重點和難點。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長期的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適時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并圍繞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并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從而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賴文學.淺談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2] 蘇會生.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意識的策略[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3] 張 穎.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 云南教育. 2000(22)
[4] 劉德宏.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性實驗報告)[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