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會 郭東強
[摘要]在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本文首先對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進行了分析,初步確定了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對初選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指標進行專家問卷調查,并對反饋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根據數據的分析和小組討論對初選指標體系進行修正和完善,從而得到精選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進行轉型的企業知識轉移的績效評價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構成要素
[中圖分類號]G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11-0010-10
知識轉移作為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在轉型企業內部的實踐能夠給企業帶來比其他調節機制較高的效率和效益。知識轉移主要是通過改善企業內部的知識存量和知識質量進而提高組織的效率和效益。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不僅可以明確目前知識轉移的狀態,更關鍵的是,通過評估結果還可進一步發現轉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也是改進知識轉移績效的必經之路。已有的研究多是從知識轉移的過程、影響因素等方面人手,而從績效的角度進行研究的很少,而且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來幫助轉型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并通過不斷的評價對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隨著知識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對知識轉移相關的定性研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客觀需要。因此,對于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科學規范評價是企業知識轉移中關鍵的一步,對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活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相關研究綜述
經過對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檢索發現,分別研究企業轉型和知識轉移的文獻很多,然而專門研究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卻只有少數。殷斌從企業轉型的內涵人手,研究了不同的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所進行的知識轉移的特性,并設計出企業轉型時知識轉移需要的技術路徑和總流程圖。余鯤鵬對企業轉型時所進行知識轉移的過程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最后在建立了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模型基礎之上對其進行了仿真驗證。莊招榮以企業轉型過程中的知識轉移特點為基礎,得出了影響轉移效果的關鍵因素和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及基于ANP方法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評估模型。
目前國內學者對知識轉移的績效研究相對于對知識管理的績效研究較少,且沒有統一的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標準。曹竹(2008)以合資制造企業為對象進行知識轉移的績效評價和管理策略的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包含5個一級指標和21個二級指標組成。蘆冬青-6J(2009)從知識轉移影響因素角度分析,認為知識轉移績效指標包括知識轉移效果評價指標和知識轉移投入支出評價指標組成??灯?,徐藹積(2012)從人力資本狀況、組織資本狀況、客戶資本狀況和財務資本狀況4個方面共23個具體指標構建了ERP項目在實施時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郭朝暉,李永周(2013)從知識提供方的表現、知識轉移過程、知識接收方表現和合作成效4個方面構建了產學合作的知識轉移績效指標體系,并對某產學研合作項目的知識轉移績效進行了模糊評價。
國外知識轉移績效研究主要是從知識本身特性、發送者和接受者特性以及知識轉移的環境等方面進行研究的,且多以定性研究為主。Molar(2000)通過企業間的學習研究,認為組織間的關系、知識源的特性、接收者的特性、知識特性、組織的制度影響知識轉移的績效。Cummings和Teng(2003)通過提出一個包含知識情景、關系情景、接受者情景和工作行為情景的4個維度9個影響因子的評價模型來分析組織知識轉移的績效。Rhodes等(2008)提出從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方面來評價知識轉移效率,其中財務指標如利潤的增加、成本的降低和市場占有率的提高,非財務指標如專利增加量、技術流程的改進和組織系統的變化等。Kalsom SallehLm]等(2012)在討論和總結前人建議的基礎上,研究了學習相關的因素和知識轉移績效之間的關系,并對馬來西亞衛生部下的會計財政部門進行實證研究。Federiea Rossi,Ainunl Rosli(2013)認為現有使用的知識轉移衡量和獎勵高校參與的指標并不全面,高校知識轉移績效應該包括各種各樣的知識轉移活動,同時能夠反應各個方面,這樣可以增強高校之間的可比性,也可以避免產生對不正當行為的激勵機制。
綜上可知,目前國內學者對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研究較少,且研究重點主要在轉型企業知識轉移過程、機理、模型和影響因素方面,對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研究很少,且還沒有形成一套合理完整有效的績效的指標體系。而國內外研究知識轉移績效目的多是探究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和效果之間的關系,并且定性研究較多,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的定量研究。即使有對于知識轉移的績效的定量研究,模糊綜合評價居多,缺乏客觀性。
2、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進行轉型離不開知識,更離不開知識轉移,企業轉型能夠推動知識的轉移,知識順暢的轉移能夠促進企業成功的轉型。對知識轉移的績效進行合理的評估,能夠判斷知識轉移的具體情況,進而確定轉型的進度,因此對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評價很有必要。對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是對其進行評價的前提和基礎,在分析構成要素時既要綜合考慮企業轉型又要考慮知識轉移,其影響因素也不容忽視。轉型企業知識轉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影響因素也必然很復雜,不僅要考慮到企業轉型是否成功,轉型企業內外部的環境,還要考慮知識轉移的效果,所以影響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因素也較為復雜?,F實中沒有普遍適用和一成不變的“最好”的評價理論和方法。因此,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需要使用復合式權變的評價方法,指標包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不僅有定性指標還有定量指標;同時既考慮內部層面的指標,又考慮外部層面的指標;既有考慮宏觀又考慮微觀。
本文認為在對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時,還要考慮到:①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主體是轉型企業,主要在于轉型企業從企業內部和外部轉移來知識,并掌握知識從而促進企業轉型,使得企業能更好的適應環境,因此評價指標體系更要能夠反應轉型企業的特征;②轉型企業知識轉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將行為、過程和結果績效綜合起來考慮。因此,本文從知識特性層面、組織層面、員工層面、顧客層面和財務層面等5個方面分析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endprint
2.1 基于知識特性層面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知識是知識轉移的本體,因此知識的特性是知識轉移績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對知識概念和分類的研究基礎上,得到知識特性主要有內隱性、復雜性和嵌入性。內隱性指的是知識的能夠編碼的程度,也即知識能夠清晰表達的程度;復雜性指的是知識的復雜程度,與簡單性相對,涉及到知識包含的信息和知識轉移的難度以及轉移載體的復雜程度;嵌入性指的是知識嵌入企業的慣例、工具以及組織情境之中的程度。知識的內隱性越大、復雜性越高、嵌入程度越深,知識轉移的難度就越大,企業轉型也將會受到影響。黃浩(2009)認為知識的復雜性、模糊性和獨立性對知識轉移的績效有影響,復雜性和模糊性對知識轉移具有反向作用,知識的獨立性對績效產生正向作用。陳雪(2011)也認為知識的內隱性是知識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知識復雜性和嵌入性都會降低知識轉移的效率。余青(2011)認為知識內隱性和知識可表達性是組織內部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吉鴻榮(2011)將轉移知識的特性作為評價指標進行知識轉移效率的評價。劉記飛,葛秋萍(2012)認為知識的類型(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知識的復雜性和知識的模糊性都會干擾知識轉移的效率。本文認為在轉型企業進行知識轉移的過程中,知識的特性對知識轉移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體現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進而構成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要素。
轉型企業進行知識轉移過程中所轉移的知識除了具有知識通有的知識特性,還有自己的特性:知識的相關性和專業性,知識的相關性指的是轉型企業轉移來的知識跟企業轉型需要知識的相關水平,張磊(2012)認為從短期來看知識相關性可以對知識轉移的效率產生影響,從長期看能夠使得組織學習和積累新知識的成本降低;知識的專業性指的是轉型企業在知識轉移過程中知識的專業程度以及知識接收者的專業知識涵養,專業的知識需要接收者具有相應的專業背景和經歷。知識的相關性和專業性是知識轉移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知識的相關性較高時知識轉移就會較容易,就會越有利于企業的轉型;知識的專業性較強時轉移知識難度可能會加大,但這卻有利于企業的轉型成功。本文研究的是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的績效,因此轉型企業知識的特性也必然成為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
2.2 基于組織層面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轉型企業指的是進行組織變革的企業,組織是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主要環境,組織因素是影響知識轉移效率的關鍵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組織層面上進行知識轉移的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企業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內外部環境進行轉型,企業轉型過程中的知識轉移是為了摒棄舊知識(企業轉型之后不再需要的知識),獲得新知識(企業轉型需要而企業目前沒有的知識),并對獲得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應用和創新,從而使得企業能夠更好的轉型。組織知識更新率能夠反應組織在知識轉移過程中和知識轉移后組織新舊知識的變化情況,知識更新率的高低直接反應了知識轉移所獲得新知識與摒棄舊知識的多少,直接構成了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的績效的要素之一;組織僅僅獲得知識并沒有完成知識的轉移,組織的知識吸收能力反應了組織對獲得知識的吸收情況,組織知識吸收能力的強弱可以表明知識轉移的效果的好壞;組織的創新能力體現了企業知識轉移的最后一階段的成果,對轉移而來的知識進行應用和創新是知識轉移的最終目標,因此組織的創新能力也成為了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之一。
轉型企業進行知識轉移是為了能夠促進企業成功轉型,因此轉型企業的組織變化也能反應知識轉移的績效。組織學習文化氛圍是轉型企業進行知識轉移的組織環境,它影響員工的態度和行為,良好的組織學習文化可以對知識轉移的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陳美華(2009)實證了學習型文化對知識轉移績效有正面影響;組織的激勵機制是為了能夠使得企業更好的發展而采取的措施,合適的激勵機制能夠減輕抵抗轉型的阻力,同時對知識轉移有促進作用;組織知識管理的規范化程度指的是轉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是否規范,知識管理規范能夠節約轉移知識的管理成本和提高知識轉移的效率;組織結構改善和組織業務流程更新都是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成果,組織結構改善度和組織業務流程更新度高表明企業轉型成功,是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特有的結果,企業轉型成功離不開成功的知識轉移,因此結構改善度和業務流程更新度也能夠反應知識轉移績效的高低。信息技術是企業的硬環境,組織信息技術水平的高低會影響知識轉移渠道的多樣性和工具的先進性,知識轉移的渠道和工具等的特性也影響著知識轉移的效率。另外,從組織層面進行知識轉移的績效指標構建的還有:康萍和徐藹積,王一飛和李柏洲,段能鵬和魯晶等。
2.3 基于員工層面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轉型企業的員工是知識轉移的主體,本文界定知識轉移即知識接受者通過一種或幾種方式接收知識源轉移而來的知識,并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在這里,知識源可以是企業內部人員,也可以來自企業外部,也即轉型企業的員工可能是知識接收者,也可能成為知識發送者。蘇卉(2009)也從知識來源方和接收方的特性兩方面對知識轉移的效率產生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康萍,徐藹積(2012)也將員工意愿、能力、經驗和信任以及溝通表達能力作為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指標;郭朝暉,李永周(2013)也采用知識提供方表現和知識接收方表現進行績效評價;王一飛,李柏洲(2011)也將員工層面作為中小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衡量的指標之一。
意愿是知識轉移發生的前提條件,包括知識來源方意愿與知識需求方意愿。知識轉移意愿是知識來源方將自己擁有的知識與別人共享的程度,既包括同事也包括其他企業的人員,轉型企業中作為發送方主要是跟自己的同事轉移知識。知識的接收意愿即是知識需求者有多大的愿望來理解和接收轉移來的知識。由于某些利益或權利原因轉型企業的員工可能會抵制企業轉型,知識來源方沒有意愿轉移自己的知識,知識需求方對接收來的知識產生抵觸情緒,這些都會導致知識轉移的中止,降低知識轉移的績效。能力是知識轉移成功的必需條件,包括知識轉移的能力、獲取能力和知識的實踐能力。知識轉移能力是知識來源方對知識恰當的表達和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轉移的能力,知識獲取能力是知識需求者對轉移方轉移來的知識進行正確理解和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知識的一種能力,知識實踐能力是需求者對獲取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創造新知識或者產生新產品的能力。員工能力的高低確保了知識的準確性和完備性與否,進而確保了轉移效率的高低。余青(2009)實證了轉移主體的意愿和能力跟績效之間正相關的關系。將員工的意愿和能力作為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的一些方面,是從行為績效的角度人手,能夠更加全面的反應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績效。endprint
員工之間的信任程度是轉型企業知識轉移主體轉移意愿的基礎,員工之間的信任程度高,則知識轉移雙方更傾向于向對方轉移知識,使得知識轉移變得容易;員工的溝通表達能力是轉型企業知識轉移主體轉移知識的基礎,員工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使知識轉移雙方更好的編碼、傳遞和理解知識。員工之間的知識距離可以用雙方共有知識的多少來衡量,雙方共有知識多,則知識距離小,否則知識距離較大。知識距離只有保持在一定時,才能有效促進知識的轉移。知識距離過大時,知識轉移非常困難,從而導致知識轉移的成本升高,知識轉移的績效降低;而知識距離過小又會導致知識轉移缺乏動機和活力,因此保持適合的知識距離對知識轉移成功很重要。
員工知識轉移滿意度和員工能力的成長是從知識轉移結果角度對知識轉移的績效進行評價。曹竹(2008)認為員工滿意度可以作為知識轉移績效評價的指標之一,員工的知識轉移滿意度不僅是對知識轉移的過程中的滿意程度,還包括對轉移知識的質量和數量的滿意程度。如果員工有較高的知識轉移的滿意度,這表明知識轉移有較好的效果;員工能力成長是員工通過知識轉移獲得的成長,員工能力得到成長,則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的轉型,從而獲得競爭優勢與提高競爭力的目的得以實現。因此員工能力成長直接反應了有效轉移知識的質量和數量,直接體現了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
2.4 基于客戶層面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客戶是企業存在的目的,企業只有準確地把握客戶需求,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及時的響應,并與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提高客戶的知識管理能力,擴大企業的市場占有比率,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诳蛻魧用娴囊刂笜耸侵R轉移結果方面的績效,是知識轉移帶來的企業產品或服務成果在客戶方面的體現。
這里不僅僅關注財務層面指標,還要關注到客戶層面的指標。客戶滿意度是指顧客在購買產品或服務時所感受到,并且發自內心的愉悅和滿足感,是轉型企業知識轉移之后帶來的產品或服務成果的體現,客戶滿意度越高時就表明知識轉移的效果越好;市場占有率即企業在同類產品之中的市場份額,它從宏觀上反應組織競爭能力的強弱,市場占有率高的組織競爭能力強,表明知識轉移帶來的知識市場接受度高,知識轉移的效果好;易加斌、范莉莉和謝冬梅等(2010)將市場占有率和顧客滿意度作為知識轉移績效的指標項??蛻艟S持率是原有客戶對新產品或服務的忠誠度,它能夠定量的進行衡量,忠誠度高則客戶維持率高,客戶維持率高則知識轉移績效好;新客戶開發率是由于轉型企業知識轉移而吸引來的新顧客的比率,新客戶開發率高表明轉型企業知識轉移帶來了新知識和產生了顧客喜歡的產品或服務。王一飛,李柏洲(2011)也從客戶層面的市場占有率、客戶利潤率、客戶增長率和客戶滿意度以及客戶忠誠度方面衡量中小企業知識轉移績效。
2.5 基于財務層面的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構成要素分析
財務層面的指標是比較客觀的績效指標,是企業整體績效的反應。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是為了能夠促進企業更好的轉型,進而達到企業可以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進行知識轉移的績效評價也要考慮企業發展和運營狀況等的指標,如郭朝暉,李永周(2013)將企業效益提升作為知識轉移績效指標進行評價。財務層面的指標能夠很好的反應企業的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等,體現了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遠期效果,是知識轉移績效構成的必要部分。
銷售增長率是反應企業的成長狀況以及發展能力的指標,銷售增長率的高低反應了知識轉移績效的好壞;資產收益率也叫資產回報率,它是凈利潤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反應企業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強表明知識轉移帶來的遠期效果好;總資產周轉率是銷售收入跟總資產的比,能夠反應企業的運營能力狀況,運營能力強說明知識轉移結果令人滿意。這三項指標既能反應企業整體角度的知識轉移績效,又能反應企業轉型結果的好壞。康萍,徐藹積(2012)也將財務資本狀況作為知識轉移績效的其中一種類型。成品成本下降也是知識轉移結果角度的績效指標,成品成本下降較多,說明知識轉移來的知識對企業的作用較大,也即績效較好。袁貴(2011)也認為產品的成本下降可以作為知識轉移績效的二級指標之一。
通過以上對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初步選得構成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要素指標如表1所示。
3、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其影響因素復雜,構成要素多樣,因此構建其評價指標體系也具有一定難度。本文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遵循了目的性、指標具有代表性和差異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以及動態性原則。依據從知識特性層面、組織層面、員工層面、客戶層面和財務層面對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進行的構成要素分析,得到32個要素指標,本文將這32個要素指標初步作為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的績效指標。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修正和完善,得到最終的指標體系。
3.1 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的篩選
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遵循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還要對大量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和歸納,并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反復修正得出精選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3.1.1 問卷內容
為了保證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和規范,在初選指標和閱讀、分析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根據小組多次討論和專家訪談本文最終決定對準則層一級指標主要進行命名的規范性、指標的獨立性和目標導向性三方面的考察,對方案層二級指標主要進行代表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3個方面的考察,本問卷借鑒通行的Likert量表,每個指標的評分制度均為5分制,最高分為5分,最低分為1分。分數越高代表指標性能越好,分數越低代表指標性能越差。
3.1.2 問卷調查方法
本問卷采用從事知識管理研究和從事知識管理相關工作的中高層管理者專家問卷,首先進行小范圍的問卷測試,問卷沒有大的修改,然后進行正式的發放,共發放45份,回收41份,問卷回收率91.11%;問卷有效數37份,有效率90.24%。endprint
3.2 調查問卷反饋數據分析
本文根據專家問卷反饋的數據使用SPSS20.0作為工具進行分析。主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平均分、中值、眾數、樣本方差、最高分和最低分以及置信區間等)、信度和效度分析(主要是結構效度)。并根據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得到最終的轉型企業進行知識轉移的績效指標體系。
3.2.1 描述性統計分析
根據問卷的反饋數據進行SPSS統計和分析,首先對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期對問卷的數據整體狀況有個直觀的了解。對每一個指標和考察特性進行描述、頻數和置信區間的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從表2能夠看出準則層的命名規范性、獨立性和目標導向性3個指標值的平均分都在3.81(5分的76.2%)以上,中值都是位于4的位置,眾數的93.3%是4或4以上,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受訪者對準則層的評價較高。另外,評分跨度多為2或3,僅有少數是4,需要進行稍微調整;所有指標的95%置信區間長度(上限和下限之差的1/2)都小于0.5,表明受訪者的總體意見較為一致,但個別指標仍需進一步分析調整。
從表3能夠看出方案層指標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指標的平均分都在3.78以上,中值都是位于4的位置,眾數絕大部分是4或5,極少數是3,表明專家問卷評分較高,專家評價較高。但是其中有的指標評分跨度較大。需要進行調整。
總之,從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的描述性統計分析來看,專家問卷的反饋數據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初選指標體系基本得到專家的認可。
3.2.2 信度分析
信度(也稱可信度)分析主要是檢驗問卷調查結果是否具有穩定性和可靠性,信度評估的指標有很多,多用Cronbaeh's α系數(克朗巴哈α系數)來評估信度的高低。α越大時說明問卷的信度越高,問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越好。一般來說,Cronbaeh's α大于0.7為高信度,低于0.35為低信度(cuieford,1965),0.5為最低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Nurmally,1978)。在SPSS2.O中,具體分析過程為:分析一度量一可靠性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各項指標及所有指標的信度系數都在0.7以上,為高信度,有的甚至在0.9以上,因此問卷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3.2.3 效度分析
效度(亦稱有效度)分析是測量指標反應變量真實含義的程度,這里主要對架構效度進行分析,架構效度常用的是進行因子分析。在SPSS20.0中,調用過程為:分析→降維→因子分析。準則層因子分析的結果如表5和表6所示。
從因子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KMO的值是0.799>0.5,說明問卷因子分析的效度可以,能夠進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正好提取一個公因子,公共因子的累積貢獻率為63.853%,且每個項目在公共因子上都有較高負荷值,最小的是0.688,對其它公共因子的負荷值則較低,并且公因子方差都大于0.4,可見,問卷準則層的效度較好。
方案層指標的因子分析結果如表7一表10所示。
方案層指標的KMO值是0.682>0.5,符合做因子分析的條件。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正好提取出5個公因子,公共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是85.820%。根據因子分析載荷的評價標準,大于0.71是優秀的,0.63是非常好的,0.55是好的,0.45尚可,低于0.32就是較差的,從4.8中可以看出每個因子的載荷都在0.55以上,僅有員工信任程度在0.55以下是0.543,但也接近0.55,因此認為結果時可以接受的。并且公因子方差都符合要求,因此認為問卷方案層的效度較好。
3.3 評價指標體系的修正和完善
根據專家問卷反饋的數據分析,并經過研究小組的討論,最終決定準則層仍采用知識特性層面、組織層面、員工層面、客戶層面和財務層面5個方面對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進行評價,但需要對初選的方案層指標進行調整。
依據綜合評價得分和專家的建議將指標“知識的內隱性”改為“知識的可編碼化程度”,將指標“客戶維持率”改為“客戶忠誠度”。因為轉型企業知識轉移帶來的效果不一定是導致產品成本的下降,也可能是產品成本升高,同時產品的附加值高帶來較高的利潤,所以將指標“產品成本下降率”改為“產品利潤增長率”更符合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評價的實際。另外,雖然指標“組織知識管理規范化程度”綜合評分較高,但專家認為知識管理規范只是知識管理水平的一個方面,因此將其改為“組織知識管理水平”。最終得到的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4、結論
本文在分析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對轉型企業的知識轉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專家問卷和反饋數據的分析,進行轉型企業知識轉移績效的評價在企業中是否適用還要進行進一步的驗證,接下來的研究工作就是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題項的設計,對企業的應用進行實證分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