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富偉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校際聯合培養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多校合作 創新人才 機制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緊密,從科研合作、學術訪問、研究生培養到教師進修、本科生聯合培養等,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合作逐步深入廣泛。當前,培養創新性、綜合性人才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背景
西南科技大學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共建與區域產學研聯合辦學”已經成為學校辦學體制的顯著特色,一方面學校與區域內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全面共享學校智力、人才、物資、信息等資源,更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所國(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聯系。
二、校際聯合培養學生模式研究
1.培養方式
校際聯合培養本科生的培養方式大致分三種:學生到對方學校學習、對方學校教師來校、網絡教學等其他方式。從時間、交通、成本以及學生的親身體驗等多方面考慮,很多高校傾向于選擇第一種。選拔一部分適應能力強、成績優異的學生到對方學校融入對應專業班級中進行體驗式學習,豐富了學生的第二校園經歷,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學校和地區的文化氛圍,效果明顯。
2.培養模式
交換學習一般以一個學年為基本單元,主要培養模式有:“1+1+2”“1+2+1”“2+1+1” “3+1”等,可以根據學校的不同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培養模式。
3.評價體制研究
聯合培養學生到對方學校學習,學生的日常評價、課程評價、綜合評價等都被對方學校“接管”過去,這樣母校在學生評優、綜合評價等方面就掌握不到學生的真實狀況,且因高校管理體制、培養方案、教育模式等都不同,導致母校無法對其進行準確評價,因此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辦法。
(1)建立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必須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評價體系必須科學、全面、合理,杜絕因人因事評價,做到客觀公正,堅持日常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
(2) 加強高校之間溝通和交流
聯合培養模式下,學生的主體評價只能由一方完成。但是高校之間必須加強溝通和交流,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共同制定評價指標,完善評價體系,盡最大努力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且評價結果應第一時間反饋到學生所屬高校,一旦有問題馬上進行更正。
(3)建立聯合培養學生評價“綠色通道”
在學生參加聯合培養期間,可能會錯過學校評優、評獎等評選活動,即便學生能參加對方學校的評選,也有可能不被認可,這樣對學生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在涉及學生重大利益的評選優秀活動中,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應給予大力支持,開通學生評價“綠色通道”或者預留一部分指標給聯合培養學生。
三、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幾點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創新培養模式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的全過程。高校必須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更新教育觀念,創新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努力為培養高素質創新拔尖人才服務。
必須把握兩個基本原則: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堅持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相統一。抓住課堂教學這個根本,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引導學生堅持老老實實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扎扎實實地做學問,努力成為一名對祖國和人民有貢獻的人。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總體水平
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創新人才培養的效果。聯合培養的高校首先應該加強自身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一支高水平的、相當數量的、在國際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的師資隊伍;同時注意加強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制定和落實教師互訪互學制度,完善和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等。注重加強教師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有可能得到激發。
3.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人才應該具有創新思維能力、開拓進取精神、堅實的基礎知識、寬廣的知識面、良好的人文修養,其中知識是基礎。因此高校必須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深化教學改革,要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優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堅持綜合培養和全面素質教育,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符合學生成長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體系,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廣泛開展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學生的視野
高校應該積極為大學生和教師搭建國際化的合作與交流平臺。通過舉辦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展校際交流合作、師生互訪、科學技術合作研究、招收外國留學生、聘請外國專家等方式,加強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另外,高校還應該培養學生獲得、選擇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國際智力資源和技術充實提高自己,擴大全球視野的能力。營造國際化教育環境,培養具有國際化觀念和世界眼光的拔尖創新人才,提高學生的開放意識與國際化能力。
【參考文獻】
[1]顧明亮等.高校校際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合作模式研究[A]. 第三屆教學管理與課程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8).
[2]徐紅梅等.關于高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幾點思考[A].會議論文,2010(11).
[3]劉恩伶,我國高校校際合作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D].山東大學,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