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
【摘 要】在培養高職院校學生中國文化意識的過程中,采取融入中國文化的教學方法,能加深對目標文化的理解與中國文化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口語與交際能力。通過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有意識的增加母語文化的知識與信息,最終將會切實地有助于培養雙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英語課程 文化缺失 對策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包含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才能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當今社會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成績、輕素質的現象。高等職業院校也不例外,高職英語教學中如果只一味地強調目的語文化教學,單向地導入目的語文化,會影響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同時,會使母語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輕視和沖擊。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后,決定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中國文化缺失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的。這將有助于大學英語學習者找到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并最終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一、高職院校英語課堂中文化缺失原因分析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 英語語文化的引入與學習已得到了充分重視,教師在教學中引入英語文化知識對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綜觀整體高校英語教學,英語語文化得到強化教學的另一面卻是交際主體另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國文化的缺位。 僅僅重視英語語文化教學對實現平等、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是不夠的,這種單方向的文化教學引起了南京大學叢教授提出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肖龍福也指出我國一些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多被動提供交際對方所需的信息,或多單向地了解、獲取英美文化知識,而不能夠適時、主動、有效、對等地向外輸出,弘揚本族優秀文化傳統”。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雖然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對英語文化現象能夠有效表達,但當要求其介紹本國文化時卻無能為力,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表達都無法在更深入的層面上作進一步交流。在被要求進行中外文化對比時,一些學生會提出用漢語表達的請求。并且缺乏一些諸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對“中秋節”“端午節”“屈原”等基本的英語詞匯的缺乏,不懂如何用英語來表達一些中國特色文化, 這些成為學生有效開展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障礙。
二、高職院校英語課堂中文化滲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長期以來,不少高職院校英語學生甚至一些教師認為只要熟悉了外語文化就可以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但實際上他們忽視了跨文化交際的二元性甚至多元性。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是雙向的,交際雙方應該是平等的,不是一方文化對另一方文化的單純灌輸和影響。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引入中國文化知識能夠喚起學生重視母語文化學習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母語文化知識,使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用英語傳播母語文化成為可能。這不僅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播,也是實現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的前提。
有學者曾經提出“生產性外語學習”的概念,即在目的語學習的過程中,目的語與母語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 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鑒賞能力相互促進,學習者自身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漢語和英語的學習可以是“1+1>2”的關系,即不同文化之間的積極互動和整合會產生增值的效果,使學習者的整體潛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樣,英語教學中恰當地引入母語文化也有助于促成“生產性外語學習”模式的形成,使學生的母語水平和英語水平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在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中國文化,培養學生用英語闡釋中國文化的人文素養,能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全面、系統的文化學習使學生能夠體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本質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的文化意識, 這也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三、高職院校英語課堂中加強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學,合理制定文化教學大綱
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文化教學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標準規范,制定一個具體系統的文化教學大綱是實施全面系統的文化教學的第一步。教學大綱應既囊括重要的英語文化又能兼顧中國特色文化,具有系統性和較好的銜接性、較強的課堂可操作性,使其能夠作為英語課堂文化教學的依據。合理的文化教學大綱為教師文化教學提供指南,便于為學生搭建合理的語言文化知識結構。
2.完善兼顧中西文化因素的英語教材及音視頻素材
制定出具體的文化教學大綱的同時,還應以大綱為依托,編寫或完善各類英語教材內容,適當添加或補充相關中國文化或中西方文化比較的知識。目前我國現行的教材大都強調西方文化知識的傳授,忽略中國文化的相應英語介紹。理想的英語教材應兼顧中西文化因素,或雙語對照,或全英文介紹,由學生在學習時自己探究相應的母語文化;文化素材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或以簡單的文字介紹,或以音頻、視頻等方式呈現,增加教材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還應兼顧聽、說、讀、寫、譯等教學技能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文化學習達到全方位提高。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利用課堂教學,創造語言環境。課堂上的交際活動給學習者提供了有益的語言實踐機會,這種機會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的環境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分析文學作品、閱讀報刊時留心和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并且把中西方文化異同的東西進行對比,加深對兩種文化的了解??梢砸胍恍┛缥幕浑H的案例或對真實場景進行模擬,使學生體驗不同交際情景中的文化差異,實現學與用、知與行的統一。
4.組織高職院校外語專業學生開展多樣文化交流活動
文化學習不僅應在有限的英語課堂上進行,還應鼓勵學生多途徑地獲取信息。課外可以開設一些專題文化講座,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介紹;或組織學生以及國外的留學生進行文化主題的演講、鼓勵學生參加一些跨文化交際活動; 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作品,組織觀看一些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外國電影,以擴大學生視野,使其獲得更多英美等國家文化和中國文化知識。
四、結語
文化教育在外語教育中尤為重要。在學習目的語文化的同時,也應涵蓋本族語文化的教育。只有文化的相互兼容才能實現比較、鑒別、平衡和互補,才能更好地實現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金惠康. 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2]張芳. 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J].科技資訊,2009(28).
[3]趙巖. 本土文化缺失導致的文化失語現象及對策研究[J].前沿,201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