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正
摘 要: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運行機制,是完全遵循兒童心理發展特征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以此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動機;激發;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69-01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由此可見,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所在。心理學實驗表明,學習動機是一種個性的心理特征,也是一種非智力因素,人們在強烈的動機和興趣下會伴隨著血液循環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從而呈現出積極活躍的狀態。所以,讓學生想學、愛學、樂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本文對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動機和興趣進行如下幾點探究和論述。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良好的師生情感是培養學生熱愛語文學科的基本保障。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并說明教學的成敗關鍵不在于教學技巧而在于平等和諧的師生情感,因此師生情感關系是影響教學成敗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教學成敗是決定學生喜歡語文課與否的關鍵因素。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一定要適應教師角色的轉換,在課下時間可以適當的把自己的身份降下來與學生共同學習與交流,將一些語文知識在與孩子的游戲中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愿意去上語文課,才會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創置逼真的教學情景
隨著多媒體網絡的教學運用,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投影、錄像等現代化電教設備創造逼真的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逼真的環境里充當課文里的不同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既適合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又突出語言的交際性,強調學習的生活性和實踐性,使學生充滿激情。例如在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篇課文中,可以事先請幾位同學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據課文內容,編成話劇,現場表演。通過國王和孩子的對話和表演,讓學生體會到誠實的重要性。在進行了示范性的表演之后,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模仿表演,也可以重新自編自導,進行創新延伸表演。這樣,學生在表演和設計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興趣盎然。
三、組織競賽性的語文活動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人要不主動學會些什么,他就一無所獲,不堪造就。”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助于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豐富個性,豐富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把語文學習的土地推向更廣闊的空間。從人的心理上看,那些能夠比高低、評優劣、論先后的事情或活動,容易激發人的上進心,引起人的興趣。因此,在語文學習中如果開展帶競賽性或比試性的活動,如比朗讀、比演講、比作文等,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競賽或比試中取得了好成績,興趣會更加高漲。有時即使輸了,但也有一種不服氣的心理,能引起興趣來。在語文學習中增添一點娛樂性,可以產生興趣。如在課堂上舉行“扳手腕”活動,讓學生們細致觀察,寫一篇觀察日記。講故事、說笑話、猜謎語等活動也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歡樂中學到知識,大大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實施合作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合作技能,提高學習自主性。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合作、分享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臺。課堂上,應該更多地給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活動中,應該更多地為學生創設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環境;生活中,應該使學生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分享快樂。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與此同時,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
五、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
人人都想成功,學生也不例外。學生們在學習中有很多的失敗,老師一旦無休止的指責學生的失敗,學生就會在長期的批評和自責中喪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怎么也不行了”的錯誤想法,導致破罐子破摔的惡性行為。這樣必然會導致學生課上不發言,不動手,少參與學習來回避錯誤,形成了厭學的消極態度。所以老師們必須改變說話的習慣和辦事的方式,學習上少批評、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快樂。
六、進行恰當的教學評價
我們教師應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評價方向、善待學生的提問,使學生在得到積極肯定的評價中,增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由地提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使學生知道,每一個問題都可能對自己或他人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樂于并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同時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要表達自己積極的反應,一味地光說好,具體好在哪里要指出來,如:“你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它對我很有幫助”,“從你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看出你的知識面很廣”,“這個方面對我們很重要”等等。也可以利用一些鼓勵的方式,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些鼓勵的手勢等。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是學好語文的保障,以上闡述的這些關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觀點只是一小部分,相信只要是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通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從學生實際出發,善于因材施教,就可以真正的挖掘學生內在的求知動力,讓動機因素的推動幫助學生愛上并學好語文,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