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華

摘 要:“如果你要表現一群人圍著一張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聲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個十分呆板的炸后一驚的場面。另一方面,雖然你是表現這同一場面,但是在打牌開始之前,先表現桌子下面的定時炸彈,那么你就造成了懸念,并牽動觀眾的心。”
關鍵詞:作文教學;誤會;內疚;對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00-02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歷來為教師著力突破的重點,隨時代的發展,作文教學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也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尤其是新課標的施行,給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以廣闊的天地,其核心是讓學生樂寫,敢于寫內心世界,從而寫出個性,進而培養個性,給學生以巨大的作文自由和空間,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掌握寫作的基本能力,新課標可謂給作文帶來了又一個春天。
然而,如何去實現新課標提出的目標,除了種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方法外,對學生進行構思訓練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作文靠豐富積累,也要靠有效的構思,尤其是中學生更是如此。正如王驥德所說:“作曲,猶造宮室者然。工師之作室也,必先定規式,自前門而廳,而堂,或三進,或七進……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數,從何意起,何意接……此法,從古人為文,為辭賦,為歌詩者皆然。”
要讓學生去真切地去經歷生活,去感悟生活,去積累生活,同時也包括間接生活的積累,這是作文的必須。教師應盡可能的誘導和啟發學生,打好作文“厚實”的基礎,才有更上一層樓之后勁!
“倘若一個文學工作者,只從文學史,文學概論,文藝理論去著手,而不注重技巧的獲得,他是絕難成功的。”是的,構思訓練對我們中學生就顯得很重要了。盡管我們并不是培養作家,但畢竟同屬寫作,更何況我們中學生接觸的只是片斷生活,片斷事件,片段人物,需要把作文寫好但沒有現存的、完整的東西,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巧妙安排,這個巧妙安排就是構思。
一、運用“誤會”構思
運用誤會構思就是作者將文中人物之間設置一個又一個的誤會,這個誤會還未解除另一個誤會又產生,這樣發展下去,直到最后才解開誤會的一種方法。
“誤會”是寫作構思中最常見、最有效的一種方法。誤會本身就是滲透在社會各個層面,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見于此,我覺得這種方法在寫作中有它的廣泛應用性,除了積累誤會的因素外,指導學生能設誤和對誤會要有進行加工的能力,那么,學生便會把作文當作輕松的事情,并且會寫出好文章來。此法訓練后將對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有明顯的作用,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無內容可寫的最大問題。
例如:小學教本中的《小木船》和中學教本中的《普通勞動者》便是運用的此法,又如《紅樓夢》中寶玉與黛玉之間就有無數的誤會和不斷的解除誤會。更有《還珠格格》整個就是誤會構成的。
(實例):用“做清潔”構思: (要求運用誤會構思)
小蘭 我 小李
忘記做清潔
(實是小蘭) 第二天早上老師表 以為是小李做的
懷疑是小蘭告了老師(老師后了解了批評我)(其實是小李告了老師)
最后真像大白
以上僅舉一例,運用設誤會構思成篇,顯然還有許多細節應處理,但主體框架就是這樣,這就完成構思。
二、運用“內疚”、“負荷”進行構思
內疚是一種心理活動,內疚構思用于第一人稱時此法優勢明顯,也就是在作文時讓文中人物由于自己并未意識到,但在言行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對方,一直到文章最后才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從而使自己內心產生極大的負疚感的一種方法。而負荷即讓人物擔上壓力,既可以是外在的,也可是內心的,即給其一種或多種壓力,尤其是那種本不該承受而承受著,而且總是默默地忍受著,或者超過常人的幾倍甚至使其達到崩潰邊沿的壓力,這樣的作文會更真切更動人,這更適合于第三人稱時。
這種方法是選擇人或事,讓人物由于某種原因而內疚,而使他產生負重的心理,這樣構思時還在于設置情節,讓一人先說或干一些自以為是正常而合理的話或事,并且步步深入,把自以為對的大大的繼續下去,最終是此人借上加錯,因而內疚異常。同時,當設置情節讓一人做出巨大犧牲或默默承受著巨大壓力之時,這便可以構思成文了,這里應該牢記高爾基的話:“要構思得法,就必須懂得很多,要深入觀察,認真體驗,還必須學會用現實中很細小的東西,創造出十分理想的東西,達到任誰都不會發現,您是把什么東西在什么地方焊在一起,鉚在一起,粘在一起的。”這是說構思要巧妙合理,認真體味此法,定會有收獲!
例如:《背影》、《藤野先生》便是運用此法來構思的。另如《劉慧芳》、《人到中年》、《安娜·卡列妮娜》等等都是有此法的運用。我們中學生作文由于較單一,篇幅也較短,故而運用此法進行構思更可直接運用。
切記:只要想方設法使人物內疚或讓人物擔上巨大的壓力此法便成功,但要熟能生巧,愿多加體會。(實例從略)
三、運用“對比”進行構思
構思是多種思維活動的結果,其中運用對比進行構思也是構思中有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作文時將一對或多對人或事進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抒寫,同時運用正反映襯或正襯、反襯的組合而行成的文章的方法。
有比較方能有區別,在作文構思中這一方法的運用更是舉不勝舉。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歐也妮·葛朗臺》、《巴黎圣母院》等都有對比方法的運用。還如果戈理的《死魂靈》中五個地主形象,以及茅盾的《子夜》中吳蓀甫與趙伯濤的對比,最能說明這種構思方法的是《水滸傳》從人物上就有無數的對比:魯智深與武松與李逵與石秀與楊志……這種相同與相近的一對或多對人物還有許多;從事件的對比上也是有許多,如在打虎這件事上,把武松打虎與李逵打虎與解珍解寶打虎相對比等等。《三國演義》同樣體現了這一構思方法。
總之,這種方法同樣是構思中最有價值的方法,只是同學們要多思考和注意人物和事件比較的處理,在寫作中細細想來,不斷積累,一定會達到一個新的境地。(實例從略)
同學們,牢牢記住:梅花香自苦寒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寫作藝術的大門已經向你敞開。寫作將伴你走過一生,成為你最大的樂趣,更會為你考試以及未來取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