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紅
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具有積極的重要意義,表現在諸如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等三個方面。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講,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方面、情感交流方面以及教師的角色轉變方面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只有采取符合本班級情況的策略方法,才能夠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師生互動;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06-01
一、引言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數學課程改革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改革的主要方面,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總之,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可以總結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基本的教學活動經驗"。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就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要達到此目的,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本文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為研究對象,分析做好師生互動交流的策略方法,以及互動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二、互動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往往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很高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能夠開發學生大腦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夠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選擇提出一些問題來作為增加同學說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提問中,教師需要對問題做出精心的設計,使恰當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任務教學法等教學方式來給予學生更好思想交流和表達的機會。無論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還是提問問題,都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得到提升。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讓教師更好地接收到學生對知識掌握信息的反饋。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的方案,使教學的內容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接受。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還有效的做到了"以學生為本"。
三、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現策略
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的一種真誠、和諧的交往與溝通,這種動態的過程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實現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互動交流是數學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教學方面
知識來源于生活,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教師應該從生活出發,尋找學生的"興趣點"。例如一個直角三角形沿著直角邊向右移動,得到如右圖的圖形 ,學生需要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題目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減除兩個大小一致的直角三角形,自己對圖形進行平移。這種做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2、情感方面
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課堂上教學內容的交流,還包括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數學課堂相對于其他課程會有些枯燥,因此,教師除了要能夠在教學方式上創新外,還要從情感方面上加以互動,以情感交流交融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可以看作是互動交流的一個動力。在情感交流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氛圍的好與壞同師生之間的關系有著緊密的關系,也對學生的參與程度有著影響,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對他們的關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積極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發散。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對于他們的想法,要做到不輕易的肯定和否定,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教師的這種做法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數學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力的。
3、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更新觀念外,還應該做到角色的轉變。一方面是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和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水平與教學行為,充分做到尊重學生,做到公平公正,讓學生體會到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