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其目的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只是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學習掌握新的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智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教學引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266-02
一、物理概念的特點
物理概念是由三大要素組成的:一是概念形成的基礎;二是概念形成的形式;三是概念形成的方法。其具體特點為:
1、物理概念是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產物。一個概念的建立常常需要在觀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實或實驗的基礎上,抽象概括一系列具體現象的共同特征,進而判斷哪些因素是相關因素,從而抓住共同的本質特征。對于所做出的判斷是否正確還需通過實驗來檢驗。當然,在復雜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往往還需一定的科學推理。因此,可以說物理概念是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產物。
2、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質。物理概念除了具有反映物體的物理性質外,許多物理概念還能反映物體性質改變的變化量,即具有定量的性質,它總是與數學和測量聯系在一起。
二、物理概念課堂教學的程序
物理概念教學課的程序一般分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鞏固和深化等三個階段。
1、概念的引入。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營造適應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事物本質屬性的物理環境,把教學目的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的,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概念引入通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從日常生活經驗引入教師要善于恰當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要能創設良好的物理環境。該方法使學生感到親切,容易接受。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也符合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學物理的現代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具體事例時,既要選擇與概念有著明顯本質聯系的事例,又要選擇與日常經驗矛盾突出的事例,以防經驗中不正確觀念的干擾。
(二)通過實驗引入有些概念所涉及的現象不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類概念的可以借助實驗來引入。運用實驗展示物理現象和過程,不但可使學生對物理現象及過程產生必要的感性認識,還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自己的親自操作,把實驗感知與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使學生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獲得生動、深刻的印象,對形成和理解物理概念有著積極意義。
(三)從復習舊知識引入往往新概念與學習過的概念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邏輯展開,把新概念自然地引入。這樣可使學生認識到引入新概念的客觀性和必要性,使知識系統連貫,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四)用物理學史料引入在平時教學中,運用物理史料中的典型事例或故事引入物理概念,也是一種重要的引入方法。
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多種多樣。還有通過問題、物理現象等引入概念以及通過類比法等。總之,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恰當的方法很自然的引入概念,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2、概念的形成。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獲得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但學生自己很難從對感性材料的感知中直接形成概念,這需要教師采用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大量的感性材料進行整理加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概念。
(一)揭示事物本質屬性,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要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按照物理學研究方法,就必須引導學生運用概括、判斷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進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其目的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只是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學習掌握新的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智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自主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與啟發的作用,教師的講解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和邏輯性,教師的參與是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平臺。
(二)給概念下定義。每個物理概念形成后,都要用簡潔語言把它確切地表達出來,這就是給概念下定義。但給概念下定義時應注意三點:第一,在條件成熟時提出概念的定義;第二,敘述概念的定義必須確切;第三,明確概念定義的局限性。
通常,物理概念的定義法有以下幾種:
直接定義法:即根據物理現象直接下定義。
比值定義法:即物理概念的定義式是一個比值。
乘積定義法:即物理量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乘積。
差值定義法:即物理量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差。
和值定義法: 即物理量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和。
極限思維定義法: 即物理概念的定義式是幾個物理量的數學極限表達式。
函數定義法:物理量概念定義式是物理量的函數表達式。
(三)討論概念的物理意義和使用范圍學生只有弄清了物理概念定義式的物理意義和使用范圍,才能真正掌握概念,正確理解概念。
3、概念的鞏固與深化。學生初步形成某個概念后,要用概念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也只有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概念,才能使概念鞏固和深化。
三、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物理概念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在新課程背景下,關于中學物理概念教學如何實施,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精心創設物理情景。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它要求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系,因此,概念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物理教師努力創設生動的物理教學情景,以生動形象地直觀感知,推動學生求知的內在力量,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2、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眾所周知,在學生頭腦中產生一個問題,比得出問題結論更重要,因為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帶有創造性的想象力。新課程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這就是要廣大物理教師在概念教學中不僅僅是自己準備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物理問題;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提出問題。總之,作為教師要教育學生不迷信書本、權威,要有懷疑心,要敢于有不同的意見,要敢于“標新立異”。
3、重視培養科學探究意識。由于物理學科的特點,科學探究是這門課程的主線。在概念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索是建立概念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針對教材中的關鍵處,疑難點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自主探索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能給學生更多的交流機會,澄清模糊認識,正確建立概念,理解物理概念。但要注意的是,概念教學中的自主探索不僅在于正確建立某一具體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自我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學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