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燕
【關鍵詞】 高中英語閱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60—01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注重字詞的教學模式,建立新型的、適應新高考要求、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把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劃分為讀前、讀時和讀后三個階段,構建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討論釋疑、競爭評價的“三段式、四步走”英語閱讀課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讀前熱身
1.自主學習,情景導讀。情景導讀為閱讀前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拓寬學生視野;二是為自主閱讀作準備,進行讀前熱身。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前5分鐘閱讀活動,提前讓學生收集一些與本單元閱讀課文有關的視頻、圖片及閱讀材料制成ppt,讓學生在閱讀課前輪流展示講解自己的閱讀材料。本階段教師還可采用Daily performance的形式,讓學生3-4人一組,在課前3-5分鐘時間內輪流在講臺上表演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對話。這種積極的情感交流,增進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提前進入到探究新知識的情境當中。
2.指導預習,檢驗效果。英語課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有序有效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課前應對預習方法進行具體指導,并在課堂閱讀前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預習方法,必須做到:(1)讓學生利用詞典、參考書自主學習新課中的生詞、詞組、句型、語法知識以及難句,鼓勵學生自己解決這些問題;(2)依據自己的理解回答課文后的問題;(3)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語與常見句型。這種有序科學的預習能力培養為有效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讀時探究
1.明確任務,自主閱讀。在本階段,先由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去自學課文。要求學生自學課文時采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四步走”閱讀方法。第一步,略讀。通過讀標題及找主題句的方法概括全文大意。第二步,找讀。教師設計一定的問題幫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大意。第三步,細讀。了解重點細節、猜測詞義、分清文中的事實和觀點等。第四步,欣賞。理解文章形成的圖式結構,理清文章邏輯關系和作者意圖。在本階段中,教師應設計具有自主探究價值及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指導性任務。教師在本階段還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監控,要求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后還要解答閱讀理解題并核對答案、記錄自己的成績、并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討論,解疑釋惑。教師可把學生分成4人小組,在組內討論自己未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四步走”自主閱讀之后,學習效果和探究成果各有側重。學生之間互相釋疑解難,大部分的疑難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學生的語篇理解深度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三、讀后拓展
1.設計問題,分組競賽。在小組討論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小組間設計問題競賽活動。可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由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在組內討論設計出閱讀理解題。學生可以設計主旨大意題、推斷題、細節題、句意理解題等各種形式的題目。教師安排各小組采取搶答的方式,有組織地相互回答對方設計的閱讀理解題。根據答題和出題情況小組間互相評價打分,評出優勝小組。通過學生自己設計閱讀理解題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文章的細節及深層意義。
2.解決爭議、開展辯論。在小組競賽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閱讀中有爭議的問題在小組間開展辯論活動。辯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分析思考問題的空間,對于提高學生質疑能力和解疑能力,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這種辯論營造出濃厚的競爭氛圍,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3.歸納總結,點撥引導。經過上述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后,學生已經解決了閱讀過程中的絕大部分問題。課堂教學的最后,由教師幫助學生分析解決上述自主學習活動中未解決的難題。教師在幫學生解決難題時,要注意點撥、引導而非全盤告訴學生答案。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跳板,引導學生的思維,達到探究的效果。本階段教師還需要對教學中的重難點做系統的回顧總結,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并歸納該類文章的特點。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