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璨
【關鍵詞】 英語泛讀教學;閱讀能力;重要性;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2—0061—01
一、英語泛讀的重要性
英語閱讀主要分精讀和泛讀兩種方式。精讀側重學生對字、詞、句理解的準確性與使用的得體性。泛讀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擴大詞匯量,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對整篇課文的理解能力。目前在高職院校,學生閱讀的技巧基本上是在精讀課中培養,鞏固和擴展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都依賴于精讀教學。至于泛讀教學,許多學校還未具體實施。
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領悟文章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能,成為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要改善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現狀,僅靠精讀教學顯然不行,必須實施具體的泛讀教學。在此基礎上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許多研究表明,泛讀對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大有益處。
二、英語泛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英語泛讀在復現與鞏固舊詞,學習新詞,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與能力等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精讀所不能取代的。那么,究竟怎樣實施泛讀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第一,選擇好范讀教學的教材。
泛讀不同于精讀,其特點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理解文章的內容上,而不是分析語言形式。因此,所采用的教材難度一般應低于精讀教材。在句型、語法、詞法方面應考慮到盡可能與精讀同步,并注意所選材料的趣味性、知識性、現實性與目的性。題材要盡可能多樣化,如歷險記、科幻小說、愛情故事、人物傳記等,并且盡量選原文。
第二,根據閱讀教材確定教學方法。
1.串講法。這是一種傳統的泛讀教學法,老師在課前將材料發給學生,讓他們事先閱讀,遇到疑難問題,先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或在不懂之處做上標記,待教師課堂上講解。上課時教師從頭至尾邊讀邊議,對預先估計較難之處作詳細分析和梳理,掃除文字和結構障礙。然后讓學生做文章后的理解題,并及時予以對照檢查。該方法的弊端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處于被動狀態。
2.問答法。老師可當堂分發泛讀材料,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學生讀完后,教師通過連珠炮似的快速提問叫學生回答,以檢查學生掌握文章內容的情況。
3.討論法。問答法雖然解決了串講法教師唱獨角戲的弊端,課堂看似活躍,雙邊活動頻率高,但實際上仍只是單向交流,學生還是處于被動應付的局面。討論法則可以讓學生在分組討論過程中,理解閱讀材料的思想和內容,加深詞語的領會。具體操作程序是:教師分發材料讓學生閱讀,然后列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在組內為尋求滿意的答案而積極思考,多向交流。教師在學生討論到一定程度后,再提出一些細節性的理解問題讓學生討論,在這節課結束前,集中讓學生展示一下他們的討論結果。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僅起了一個引導的作用。
4.整體教學法。該方法分導入、閱讀、提問、講解、討論、歸納、鞏固7個步驟。教師首先針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故事梗概作一簡要介紹,以期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使他們集中思想。接著,讓學生快速閱讀,獲取課文信息,教師針對文章內容提出問題,檢查學生獲取信息的情況,這些問題應涉及課文的主題和最重要的事實。然后教師作適度講解、梳理全文的信息和語言。為了鞏固效果,還可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開展言語交際活動,如復述、縮寫、改寫課文等。
第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報刊。
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擴大詞匯量,是通過泛讀所要達到的總目標。而該目標又應細化為:①學生愿意大量閱讀;②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③學生不需要頻繁查字典可以完成閱讀;④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以不同的速度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讓學生明白泛讀的宗旨是培養語感和提高閱讀熟練程度,培養用外語去進行思維的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重點放在閱讀和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上。
第四,科學評估泛讀教學。
科學的泛讀教學評估可以檢測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與要求,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提供診斷性的信息資料。泛讀課程的評估既要側重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又要重視階段末的終結性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并從中受到激勵。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