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進 甘愛平
摘 要:業界鮮有探討海運業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作用。擬用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方法,對海運業和國家財政收入相關指標的關聯度進行測算和排序,經過分析得出海運業如何通過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拉動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的,最后給出發展中國海運業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海運業;國家財政收入;貢獻度;灰色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4-0081-02
引言
中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和航運大國,海運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有有目共睹。海運業承擔了鐵礦石、糧食、集裝箱等進出口貨物90%以上的運輸任務,中國每年海運量占世界1/3,2014年9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海運業提升為國民經濟的戰略產業。但是海運業對國家經濟貢獻如何?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度如何?
業界的探討一般集中于運用投入產出法、系統動力學、回歸分析法、誤差修正模型、灰色關聯分析法研究水運業或者其他行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例如李明(2004)在研究水運業對國民經濟貢獻度的研究中運用了投入產出法運算得出水運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前向推動貢獻、后向拉動貢獻和就業貢獻[1],另外還有田志清(2013)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析內蒙古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貢獻度的研究,研究不同指標對于交通運輸方式的關聯程度,找出內蒙古交通結構存在的優缺點,借此提出對策[2]。冉瑩瑩等(2012)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析了房地產行業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是如何產生影響的,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理論依據[3]。
一、灰色關聯分析方法
(一)建立指標體系
由于截至最近的數據資料尚未完全公布,因而從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上選取2005—2013年的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進行海運業對國家財政收入貢獻度測算的灰色關聯分析。
相對于標準序列的無單位比值=其他年份的數據序列/標準年份的數據序列
2.模型計算
綜合關聯度矩陣和優勢分析,得出:海運業對財政收入的直接貢獻比間接貢獻略小,同時,沿海比遠洋運輸對國家財政收入直接和間接貢獻度更突出,沿海運輸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貨物進出口,遠洋運輸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能源消費的間接拉動,另外沿海和遠洋運輸通過促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間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還可以得出:(1)沿海運輸和遠洋運輸作為海運業的重要做成部分,二者的作用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沿海運輸不僅承擔了國內貨物的運輸,還作為內陸運輸包括公路、內河以及航空運輸與遠洋運輸連接的橋梁。也正是鑒于這個原因,沿海運輸比遠洋運輸對國民經濟以及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更加突出。(2)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遠洋貨物周轉量二者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都處于每行較高水平,表明海運業通過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投資,建設碼頭、船舶等固定資產,拉動財政收入中船舶車船稅、船舶噸稅、購置稅的增長,促進海運業就業人數增加,提高社會工資收入和全社會消費水平等提高國家財政收入的間接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三、建議
根據《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建議,要實現國家經濟向第三產業轉型,必須充分發揮海運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作用,調整海運業的發展方向,深化海運業改革,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海運政策:(1)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的航運法律制度和標準,完善船舶技術政策和標準規范,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健全海員權益保障機制,完善現代海運企業管理制度,創新海運開放政策,建立于國際水平接近的中國特色海運管理制度。(2)金融扶持: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深化金融創新服務,對海運業建設工程項目以抵押、擔保、信用結合的方式提供貸款和信貸支持;開發適合海運業發展的保險產品,發揮保險業在海運業中的資金融通和損失補償功能;設立“海運產業投資基金”,壯大海運業資金來源,為海運業提供股權投資和經營管理服務[5]。(3)財政投入:減輕航運企業的稅收負擔,對一定規模的航運企業資金支持和財政補助,鼓勵地方政府在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加大財政補貼,引導航運企業向規模化和國際化發展。 (4)技術進步:重視技術進步,改善海運技術裝備落后的現狀,加快原油泊位的技術改進,加強深水船舶和水上過駁船舶作業設施的建設,改善船隊結構,采用新型節能動力裝置,提高船舶自動化水平,與國際海運技術裝備水平和船型的發展配合[6]。
參考文獻:
[1] 李明.水運對中國國民經濟貢獻的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39-40.
[2] 田志清.基于信息熵和灰色關聯的交通運輸結構的分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24-35.
[3] 冉瑩瑩,胡燕京.基于灰色關聯度的房地產行業貢獻度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36):170-171.
[4] 鄧聚龍.灰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58-166.
[5] 曾曉華,潘經富.水運業發展與金融資源配置研究——以貴港市為視角[J].區域金融研究,2011,(2):19.
[6] 王強.中國水運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發展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0,(6):181.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