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

2015-03-20 17:59:45施應鳳
文山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施應鳳

(文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

施應鳳

(文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大多未能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加之學生入學基礎普遍較差,致使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展緩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必須以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支撐,向專業英語方向發展,逐步推行部分專業課程全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便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提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小學英語教學;支撐;專業英語

英語在大學階段被定位為通識必修課程,面向所有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其學程較長,所占學時、學分比例大,涉及面廣。至于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目的,該課程應達到的學習要求以及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與學習者未來職業生涯之間的關聯,目前仍是爭議的焦點和熱點。對此,國內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和探索,且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該課程被定位為通識必修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該學也必須學;也有人認為該課程費時低效應該取消;學習者把英語學習簡單等同于英語過級考試的現象比比皆是,尤其在地方高校更為突出。不少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僅僅是通過考試,獲得學分,順利畢業,至于學習英語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何作用,則很少有學生去思考。因此,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

一、對大學英語教學意義的認識

(一)英語是走向國際化的橋梁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是國際政治、經濟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英語是語言橋梁。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學習人數多,涉及面廣。因此,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中國高層次人才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從而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高等教育是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流的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國力強盛的標志,“因為一流的高等教育能為國家提供一流的科技成果,引領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能吸引和培養國際一流人才。”[1]美國的高等教育即是如此。一流的高等教育實際上就是國際的認可度,即國際化的程度。歐洲和亞洲許多國家的高校都在走國際化的道路,他們都非常重視英語教學,都把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學生掌握英語的能力也特別強。高等教育國際化,其實就是師資、課程、學生的國際化,其重要標志就是把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學生了解世界最新科技、走向學術前沿、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工具。

高校要培養國際化人才,就必須培養學生一流的英語使用能力。香港地區的高校每年都要從內地招收一定數量的尖子生,“這些內地尖子英語成績都非常優秀,平均取得137分(滿分150分)”。[1]香港地區的大學對內地尖子生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們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其國際化的師資和國際化的課程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內地尖子生優秀的英語成績,正適應了香港地區大學的英語教學。我國每年都有大批到英美國家讀研、讀博的留學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他們如果沒有過硬的英語功底,又怎能完成他們的學業和研究任務呢?因此,要培養世界頂尖的高級人才,高校的英語課程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

(二)英語是汲取世界先進科技成果的重要工具

大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過硬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使其在專業領域內接觸、獲取和研究世界先進的文化科技成果,增強國際競爭力。世界先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英語水平都是比較高的。因為世界先進的科技成果,極大部分都是用英語表述的,所以,當今世界,不懂英語,不精通英語,就難以了解、掌握世界最先進的文化科技成果。中國的或世界的很多學術大師都是因為他們出色的外語能力,并通過他們的外語能力而揚名世界的,如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博士,他們的英語水平自不用說;2008年日本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益川敏英能熟練地閱讀國際前沿的學科文獻;2010年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鈴木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的英語雖然說得不好,但他卻有很強的英語讀寫能力。[2]可見,掌握英語對一個學者、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學習絕不應該是為了應付英語學科考試過關而學習。

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現狀

我國大學的非英語專業都開設英語課程,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底子較薄。特別是高校擴招后,除985、211高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好外,其余普通高校的極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都較弱,表現在音準差、詞匯量小,基本的聽、說、讀、寫、譯較困難等方面,相當一部分學生幾乎聽不懂教師的全英語教學,更不用說撰寫一般的英語作文了。通過大學一至兩年的英語學習后他們仍然不會說、不會聽、不會寫,基本的交流能力都沒有,碰到外國人只能繞道走。這部分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十幾年的英語學習,既“聾”又“啞”,收效甚微,真可謂“費時低效”。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受學生基礎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為學生補習基礎知識,課堂教學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重點講授詞義、語法、句子翻譯、課文講解等內容,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造成和高中英語知識的重復,難以向縱深發展,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的“灌”“輸”。三是大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和發展方向始終是基礎英語,教材的內容多為人文類素材,屬素質教育,與極大多數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無關,學生學無興趣,部分學生上課打瞌睡、玩手機,甚至逃課。四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從老師到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認為只要考試過關就是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了,所以,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從小學、中學一直考到大學,大學再考英語四、六級。四、六級通過后,一部分學生又會按照自身的需求再考口譯、考研、考博、考托福、雅思、考GRE,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始終定位在考試上,教與學的一切都是圍繞考試過關來進行,從而限制了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苦苦學了十幾年,大學畢業后仍然不能順暢流利地使用英語。五是大學英語教師緊缺,特別是擴招后,各高校都因教師緊缺而不同程度地使用大班教學,致使大學英語教與學的效果都比較差,期末考試掛科的學生不在少數。大學英語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重,很少有外出進修提高的機會,更無精力從事學術科研,自身的能力提高受限。六是缺乏能勝任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受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影響,普通高校承擔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教師普遍畢業于普通高校英語專業,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學習背景和缺乏專業詞匯積累,幾乎都不能承擔具體某專業的英語教學。所以,普通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普遍沒有跳出由基礎知識教授向行業知識過渡的困境。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面臨極大的挑戰和困難。

現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大學英語課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用,從而制約著我國高等教育邁向國際化的前進步伐,影響著國家大批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因而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已刻不容緩。

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思路

教學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使是一門課程的改革也同樣如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涉及面廣,不僅僅是改掉幾個存在問題的問題。如果沒有大的或徹底的改革,僅有面上的而沒有實際的改革,意義是不大的。

(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決于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命題,已是上個世紀末的事。本世紀初,2003年、2004年和2007年,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方案和修訂方案,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從總體上來看,對中國高等教育邁向國際化還有較大的差距。

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始終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總是令社會和用人單位不滿意。大學生畢業后,不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交流、談判,不會寫英語公文,看不懂英語文獻或函件,專業英語詞匯貧乏等,這些都不是個別現象。很多大學生雖然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卻不能順暢地讀懂英文資料,用英語寫的論文,外國人看不懂。尋根究底,是大學生們在中小學時代的英語基礎功底不扎實,不足以支撐大學英語教學的縱深發展。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前提應是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中小學階段學生英語基礎的提升。

從2001年起,我國有條件的地區,小學從三年級起(發達地區已提前到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程,到高中畢業,中學生已通過至少10年的英語正規學習。正常情況下,英語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音標、詞匯拼讀、記憶、基礎語法知識和基本聽說、讀寫能力等應該具備。但關鍵的是,我國很多地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多為“作秀”。其成因很多,師資數量不夠,或教師能力不足,也有因學校和社會重視不夠,校內外對學生的學習引導和監督缺失等,這都導致了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差距明顯。除沿海、內地發達地區外,極大多數欠發達地區小學生通過4年的英語學習,幾乎沒有為英語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漢語拼音與英語字母混淆,基本的拼讀技能都沒有掌握。

小學階段未完成的英語學習任務,被挪到了初中。初中英語教學基本上又回到英語字母書寫、發音、拼讀等起點環節上,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任務又得往后推到高中,以此類推,高中階段的就只能推到大學了。英語教學的銜接是造成我國大學階段英語教學以基礎英語為主的原因——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低。2014年初,關于英語高考改革的信息一經發布,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各種解讀均有。負面的解讀更多,有的甚至想當然地認為高考將取消英語科目的考試,有的小學馬上將英語課時由原來的周學時4節減為2節,“富余”的英語教師被改教其他學科。這樣的認識,顯然不利于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扎實的英語基本功,更不利于對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中小學英語教學必須為大學英語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小學應打牢語音基礎,掌握拼讀規則,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詞匯的讀寫規律,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以擴大詞匯量,解決聽說、閱讀、語法和初步的寫作問題,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中學學習結束,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應基本形成,完成基礎英語的教學任務,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進入大學后即能引入相關行業的專業英語學習,如此,英語學用的目的就能達到。如果在大學階段英語教學還要為學生補教音標、教拼讀、講解詞匯、語法等,這就好比在大學里教漢語的拼音、識字、語法一樣,大學階段不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解決這些語言學習的基礎問題。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與能力的拓展。

近年來,由于國家和地方省市的重視,沿海及內地發達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學成績可喜,這些地區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進入清華、北大、復旦等學校的新生中大部分的英語能力已經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這說明基礎英語完全可以在中小學解決。如果從小學到高中,通過10~12年的英語學習,小學畢業時至少掌握1200~1500個英語詞匯,初中畢業時至少掌握3500~4000個,高中畢業時達到6000~7000個,那么,高中生在進入大學前就已經打下扎實的英語功底,就可以實現由基礎英語向專業英語學習的有效過渡,進入大學后即可進入專業英語學習。中學生有能力達到此要求,因為早在民國時期,“1932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對詞匯量的要求就是 8000 個,其中復用詞匯 5300個。正因為當時大學新生的高水平英語,保證了高校能直接使用世界最先進的教材,引進一流專家授課”,日本和俄羅斯對中學生的英語詞匯要求“分別是 5900 個和 9000 個”,“我國臺灣地區的中學英語詞匯量要求也達到 6600 個。”[3]我國的中小學的英語教學只要能接近或達到這個目標,基礎階段的大學英語就可搬出大學,大學階段直接學習專業英語就可變成現實。所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和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要以學習者在中小學階段打下的堅實的英語基礎為基石。

(二)改變全民學英語的思維模式

英語是走向世界的語言橋梁,但是,對于非英語國家的國民來說,要將不是母語的英語學好用好,并非易事,必然要花去大量的時間。然而,從我國目前學習英語的現狀來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不是每個學生的英語都學得很優秀。因此,全民學英語,一刀切,不切實際。

在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限都比較長。從小學一年級或三年級起(有的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到大學畢業,至少要學12~14年,如果是碩士或博士畢業,要學17~19年,“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外語教學有如此之長,而畢業出來真正能用到英語的人少之又少。”[4]在大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幾乎用了他們全部學習時間的1/4以上(有的甚至更多)來學習英語,然而,多數人學習英語并未真正收到實效,他們從業后,一輩子幾乎與英語毫無關聯,幾年過后,曾經花大力氣學習的英語知識蕩然無存。所以,他們認為,與其學生時代花費那么多時間去學習英語,還不如把這些時間花在學習專業和技術上,將來或可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或專業技術領軍人物。

大學是學生成才的關鍵階段,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基地。中國有1000多所大學,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一流的大學,尤其是擴招后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都比較差,許多學生的專業不錯,但卻被英語拖了后腿。資深的英語教育專家認為,如果想要有效地閱讀中等以上難度的英文文獻,沒有10000詞匯是不可能的,擁有9000詞匯,閱讀的正確率只能達到70%。[2]要想達到9000~10000英語詞匯,對大多數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談何容易!所以,一定要逼著英語基礎較差、甚至對英語沒有多少“感覺”的學生花時間去學習英語,“強人所難”,其結果只會白白浪費他們許多寶貴的光陰,這部分學生還真不如將學習英語的時間花在專業上,將來或可在專業領域有更大的建樹。從發揮人才特長的角度考慮,這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普通高校設置的與英語聯系不大的專業,可試行不開設大學英語課程,這些專業在學生高考填報志愿時可注明不作英語要求。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普通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設置情況,確定哪些專業沒有英語要求,哪些專業必須有英語要求,并向社會明確公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興趣愛好選擇學校和專業,選擇是否學習英語,并早作打算和安排,對確實沒有英語“感覺”的學生來說,可獲得很多學習專業的時間。

(三)用專業英語代替現行大學英語,逐步推行部分專業課程全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

現階段我國普通高校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以人文性為主,屬于基礎英語和素質教育,已經不能適應世界科技形勢飛速發展的需要,不是大學階段專門要解決的問題。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內容,應以學生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需要為主,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內使用英語的能力,其終極目標是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大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任務,是要培養學生具備參與國際競爭所需要的英語能力,即培養學生能用英語在專業領域內從事研究和工作的能力。因此,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有徹底的改變,大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有所提升,就必須用專業英語來替代現行的大學英語,否則,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就很難走出“費時低效”的怪圈。

探索用專業英語代替大學英語,實行專業課程全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國內很多重點高校早已走在前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領軍大學、重點高校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自不必說,其他如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的全英語課程已達75%;暨南大學截止2011年6月已開出400多門全英語課程;復旦大學77個專業已有63個專業開設全英語課程;山東大學學生通過國際互聯網視頻課程,同步上美國大學的課,獲取專業學分;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全英語課程所占的比例也相當高。[5]因為專業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學習密切相關,所以,全英語課程都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特別是很多國內高校都與國外的名校聯袂辦學,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交換生到國外大學學習相應的課程,如果在國內沒有一定的專業英語學習基礎,到國外進行更深入、系統的專業學習是很難適應的。

在中國臺灣地區,大學堅持長期開設全英語課程,“每學年開設的全英語課程達到420門;國立清華大學的英語授課比例超過10%,其中電機系的專業課程一律用英語教學;成功大學上半學期的全英語課程為91門,下半學期達到114門”“元智大學的1/4課程是以英語授課的,學校硬性規定,每個學生必修滿18學分用英語開設的6門專業課程”[6],可見,臺灣地區的大學極其重視開設全英語專業課程,以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這是值得大陸普通高校借鑒的。

香港的大學一般都不開設基礎英語課程,基礎英語不過關的學生自己去補習,與內地大學恰恰相反,他們認為這不是大學的事。所以,香港和美國的大學一樣,都不開設專門的基礎英語課,但在香港、美國的大學里學習的中國學生的成績都很出色,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大學推行全英語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說明,使用原版英文教材,用全英語講授專業課,不但不會遲滯學生的專業學習,而且還可以帶動、刺激學生自覺學習英語,積累、增加專業英語詞匯,在學習專業的過程中促進英語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拓展與加強。培養學生聽懂專業英語課程和看懂英文專業文獻的能力,不一定要等到學生打好英語基礎,才開始學習專業英語。此外,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的大學開設專業英語課程,推行全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也很普遍,很多大學都是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

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借鑒世界高校的經驗,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為主,“各大學應該根據各個學校的人才規格定位,根據今后學生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確定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1]嘗試著在相應的專業開設一至幾門不等的全英語專業課程,以滿足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一上崗就能立即承擔起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專業英語工作”[4]的需求。

用專業英語代替大學英語教學,逐步推行部分專業課程的全英語課堂授課模式是發展所需,盡管現今的大多數普通高校還不具備這個條件,可能還會面臨很多困難,如學生能否適應全英語授課;受專業詞匯量的制約,閱讀原版教材和文獻的速度會很慢;學生用全英語考試和寫論文效果不理想;專業英語教師缺乏。但我們一定要樹立這個意識,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讓中國的普通高校盡快實現這一轉變。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目標與方向[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87- 89.

[2]蔡基剛.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定研究——再論聽說與讀寫的關系[J].外語界,2011(1):21- 29.

[3]蔡基剛.高考改革后,英語怎么辦?[N].文匯報,2013- 12- 12(13).

[4]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需重新定位[N].社會科學報,2010- 7- 1(5).

[5]蔡基剛.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研究[J].外國語,2012(1):69- 76.

[6]蔡基剛.中國臺灣地區大學ESP教學對大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6):26- 30.

(責任編輯查明華)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Reform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I Ying-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99, China)

Abstract:In colleges, it’s easy to see that most students are lack of learning interests in English for the basic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 hardly has any connection with their professional learning, together with their weak English foundation, which slows the rate of progress of college English reforming. To make great progress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in colleges,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all non-English majors to replace Basic English, and some courses taught in English should be provided to students gradually, which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grow up professionally.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supporting;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作者簡介:施應鳳,文山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 - 03 - 17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 - 9200(2015)04 - 0095 - 05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38:31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热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a级毛片免费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婷婷六月综合网|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a亚洲天堂|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性影院|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导航|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欧洲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91美女视频在线|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成人| 久久综合干|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欧美劲爆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日韩区欧美区| 色成人亚洲| 亚洲第一视频区|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66页|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欧美啪啪精品|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激情成人| 一级不卡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久草中文网|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理论片|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