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辰
摘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能夠讓學生具有多元化的發展功能,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通過建立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對學生進行多元性的音樂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等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音樂創造 ?音樂教學 ?創新教育 ?智力開發
目前,在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一個重要矛盾,就是我們現有的學校音樂教學模式是根據我國制定的大綱完成的,其內容較為保守、滯后,適用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而我們的社會卻需要有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學生培養模式,如何在我們的學校教學課堂那有限的時間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就是我們目前致力解決的問題。
一、如何進行音樂的創新教學模式
首先,要清楚音樂的創新是指的哪些方面,筆者認為,音樂創新是從音樂的意識、情感、能力和思維等方面著手,通過這幾方面的創新觀念的培養能夠較好的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其次,如何進行創新教學。在學校音樂教學模式體制下,“教書”與“育人”永遠都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教書是教授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傳授專業技能;而育人則是在教授學業的過程中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這兩個部分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最后,我們應該從幾個方面來體現音樂的創新教學模式,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建立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音樂創新的過程中對音樂進行實踐活動的訓練。這些手段能夠讓我們培養出適應這個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二、音樂教育要以人為本
音樂藝術是人類情感表達的藝術,它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再現,所以音樂藝術既包含了情感信息,也包含了思想信息。從頭至尾的音樂活動,包括音樂的創造、音樂的表現和音樂的欣賞活動都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我們的音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學習這種審美活動,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真正快樂。學校音樂教學是一門教授基礎音樂的學科,這門學科的建立更多的目的是為了一種音樂基本素質的培養,而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藝術,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并能通過音樂表達自己情感的能力,能夠初步掌握欣賞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通過學習音樂讓人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從而創建健全的人格,建立積極向上的個性,培養一名具有全面發展能力的健康人才。在學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要注重知識技能與音樂創造力相結合的能力,要綜合的去看待音樂藝術,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去體驗音樂、發現音樂和創造音樂,讓沒有專業技能的學生也能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發現興趣、創造音樂,讓學校音樂教學真正的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宗旨上來。
三、音樂教育可以開啟兒童的智力
音樂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美的感受和實踐美的技能,還可以通過音樂的學習和實踐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鍛煉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心理學家、國際“超級學習法”的創始人洛扎諾夫的實驗證明:“即以優美的音樂是左大腦半球進入抑制狀態得到休息后,人的記憶力是通常狀態的2.17倍至2.51倍。”在我國,很多音樂教育學家也通過音樂教育訓練培養兒童記憶力的。實驗表明:“1.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綜合的直覺判斷力均有良好發展;2.開發右腦、發展形象思維是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途徑;3.音樂不是單純的技能課、啟迪靈感思維、培養創造型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學校音樂教學中,只要能充分發揮音樂的功用,處處都可以體現出對兒童智力開發的作用,如在音樂唱歌課中,對歌曲的處理能力;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對聯想與想象的發揮;在器樂課教學中,對情緒的把握和樂器的掌握;在律動課教學中,對肢體協調能力的掌控能力等等都是在對人的大腦思維的開發,特別是在音樂創造課的教學中,不僅要把以往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還要將自己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中,促進學生的頭腦敏捷度。
四、音樂的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創新意識是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傳統觀點認為,創造是指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創造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人往往對神秘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也正是有了探索世界的精神才會有了我們現在眾多的發明和創造,才有了我們現在這個美好的生活。創造有真創造和類創造之分。“真創造是科學家、發明家最終產生了對人類來說是新的知識和社會價值的產品的活動;類創造是對個體而言的,其思維的結果雖對人類來說是已知的,但對個人來說卻是獨創的。”我們現在所說的音樂教育就是屬于類創造的范疇。音樂屬于時間藝術,而且這門藝術還屬于非語義性的藝術,所以它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的特征,在音樂教學過程我們也往往運用了這種不確定性在歌唱課或是器樂或是欣賞亦或是律動課時都要運用這種特征進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這是其它學科所不具備的特征。
(二)音樂創造思維的訓練。在我國現代學校音樂教育中,音樂創新是一個重要的核心部分,音樂也是一門審美活動和實踐活動很強的學科,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將創新思維納入到課堂教學中,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最好途徑。在思維訓練中,發散性思維是對已經獲得的信息進行多方位、多視角的思辨,產生多種結果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是向外散發性的,這種思維方式就會導致結果也與眾不同,將這種思維方式結合在教學之中,更是應該提高這種思維的訓練。教師可做適當的引導,選擇一個發散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功能結合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音樂的二度甚至三度創造,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已知的音樂中延伸、拓展,使模式的音樂形象通過自己的思維變成具象的事物;還可以在教學中設置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這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促進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尋找答案。因此,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就特別注意不斷的豐富學生的平時基礎知識積累。
(三)音樂創新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把人的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種。一般能力是可以通過自己學習或理解就可以掌握的一種綜合性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需要特別的訓練或特殊技能就可以掌握。而特殊能力則是要通過特別的訓練或理解才能得到。一般能力為人的基本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一般能力的水平高低可以為特殊能力的培養做好保障。瑞士的心理學皮亞杰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所創造發明和發現。”這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音樂教學的主要任選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于音樂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它就是從審美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在音樂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的想象力的參與,這種想象力就是一種音樂創新的實踐活動,這種活動表現在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各個方面,讓學生不僅從思想上對音樂進行創新活動,而且可以通過肢體運動來對音樂進行創新活動的實踐,不僅開發了學生的頭腦思維的訓練,更對身體的協調性進行了鍛煉。
總之,讓我們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讓他們更好的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美和表現音樂的美,讓學生學會了多角度、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我們的學生成為全方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溫寒江,連瑞慶.開發右腦――發展形象思維的理論和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4]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