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摘要】中國當代職業教育顯現出招生難度增大、就業率升高、教育滿意度低的現狀,職業生涯規劃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作用逐漸凸顯。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定位,找到理想的職業方向,做出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教師在中等職業教育中對學生產生的重要引導作用,以及對其的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當代職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思考;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職業生涯規劃是每個學生對自己以后工作職業的一個初步的計劃。它為學生以后的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引導學生向自己制定的目標去前進,使學生有目標、有計劃、有節奏地去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中職學校的學生更加應該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合理地規劃能夠使他們的職業旅程更加順利,未來的發展之路更加開闊。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職業院校職業指導的重要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得職業發展的綜合素質,與傳統教育有聯系,但又有區別,不是簡單地傳授專業知識,也不是簡單地給學生提供就業方便。第一,要使學生主動、自覺地規劃自我;確立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的觀念,就業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職業的發展伴隨著人的一生;第二,教給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職業生涯的準備期加以科學規劃,在發展中解決個人與職業的合理匹配;第三,教會學生不斷反省并修正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適應環境的改變,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2013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將為社會輸送600多萬名畢業生,而今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突破900萬人。雖然在數據上比較客觀,但是由于這幾年大環境的影響生源得不到保證,出現逐年遞減的發展趨勢,加大了招生的工作難度。從另一個角度看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在首次就業上還算不錯,就業率能夠達到96%以上,甚至有些專業的畢業生會得到用人單位大批量的人用,出現人才短缺現象。但是,普遍來看,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面前,由于所學知識得不到真實的鍛煉,不能滿足企業的用工要求,從而在擇業上會遇到層層阻力。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所學知識與用人單位需要的能力存在很大差距,進而導致跳槽現象頻頻發生。
為了緩解這一矛盾,當代職業教育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愈來愈重視。在一些發達國家,職業規劃教育會伴隨著人的一生,從小開始就會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這些國家對職業生涯教育認識比較深刻,而且也比較成熟,擁有健全的體制,學校會提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教育,并經常性地開展學生所需要的職業教育講座,為學生引導方向。而在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晚,中小學階段幾乎很少涉及。職業生涯教育的重擔就落在了中等職業教育的肩膀上。因此加強教師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加強和改進學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師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作用
傳統教育中學校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職業生涯在學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教師作為最了解學生的人群來說,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者是責無旁貸的。由于學生之間的個性特征具有差異性,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條件都有差別,正處于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而教師在這個階段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規劃方案,并時時地進行修正,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做到因材施教,指導每位中職學生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規劃,有計劃、有階段的進行。
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特殊性
職教生是特殊群體,其特殊性表現除了學習特殊、發展方向特殊外,還表現為年齡特殊。從年齡來看可以分為短期規劃(兩年以內)、中期規劃(2—5年)、長期規劃(5—10年)和人生規劃(10年以上直至職業生涯結束)四種類型。在實際操作中,時間太長的規劃意義不大。所以一般人們把職業規劃的重點放在2—5年內的中期規劃,這樣既便于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可行目標,又便于隨時根據現實的反饋進行修正或調整,根據職業院校學制為2—3年,結合人力資源專家的意見,建議在校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做5—8年的(到畢業后2—5年)職業規劃。
每年總有不少學生申請轉專業或者退學,主要原因是對專業不滿意。在學生專業的選擇方面,往往會參考市場就業好的專業、工作收入高的專業以及憑借自身的經驗判斷三大方面,同時年齡和性別也是擇業的重要參考。這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更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也會增強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把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會提高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應變能力,增強學生內心的心理素質。
三、實施職教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現在很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非常淡薄,沒有正確地去認識職業規劃對以后發展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這種現象尤為顯著,由于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形成系統的職業回話,沒有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學習動力不足,對于網絡誘惑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無法正確定位自己,無法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般情況下,實施中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分年級來指導是教育的有效方法。在低年級的教育中以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打牢基礎。同事注重自己我定位,注重自我剖析,認識自我,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方向,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完善專業技能。高年級的職業規劃要側重于擇業就業、專業崗位實踐操作鍛煉。這時學校的職業規劃指導作用就非常重要,為學生從逐步邁出校門作出努力。所以,學生在校期間經歷的職業生涯發展可分為以下兩個時期:
(1)準備時期:專業技能學習與自我定位。
要求低年級學生能夠正確分析自身情況,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自己做一次初步的職業規劃,然后注重自身的專業學習,加強自身的實踐技能,打好基礎,增強自信心,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以后工作當中人文素質和工作精神的根基。同時要發展自身的職業意識,并在一定程度上試著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因此,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側重于以探索自我和職業世界,提高就業競爭力為主軸開展學業生涯規劃,同時兼顧初次就業目標的實現和發展。
(2)決策與探索時期:就業指導與教學實訓、實踐。
三年級學生年齡一般在18—19歲左右,這個年齡主要是抉擇。一部分同學在教師、家長或相關社會組織的幫助下,選擇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崗位,并在實踐過程中學習社會能力,檢驗自我的職業能力,逐步確立自我職業的發展方向,確定自我相對滿意的職業,開始進行正式職業的探索;另一部分同學為了更加充實己身,豐滿自己的羽翼,參加高職高考,到更高層次的學校去學習,繼續努力奮斗著。對教師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三年級也是非常重要的,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點提高學生求職能力,了解社會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結合專業優勢和市場需求,開展就業指導實踐性教學活動,讓學生適時地接觸社會,學習工作素養,幫助學生順利就業或繼續深造學習。
總而言之,教師在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道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實施則是進行教育的關鍵所在,作為教師要時刻明確自身的責任,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引導職業道路。通過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不但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增強信心,而且使學生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科學地樹立目標,使學生本身具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從而理智地做出正確的職業抉擇,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范月嬌.職業院校學生工作概述[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
[2]侯志瑾,伍新春.譯.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方宏建,張宇.高校學生工作概論[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4]李萬兵.影響大學生求職的心理因素及其產生原因[J].樂山師范學院報,2007(11).
[5]馮嬋璟.輔導員、班主任、導師制:培養人才的三重保障[J].教書育人,2008(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