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馬鵬程
【關鍵詞】 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凸顯;趣味性;實用性;審美
性;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3—0075—01
藝術設計教學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深入研究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特點,對提升學科教學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藝術設計教學中的趣味性
濃厚的興趣是完成專業設計學業的基礎性因素之一,尤其在專業設計思想方面,無興趣的腦力勞動往往帶有被動性和消極因素,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對經典案例分析以及自身的影響等方式來使學生產生專業認同感,從而使學生能夠自然地對藝術設計專業產生強烈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思想并沒有特別的重視與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專業的熱衷,教師就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中那些不利于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方式方法,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于專業設計的熱愛。教師只有具備了興趣教學的理念,才會重視興趣教學的手法,才會在主觀上有機地將知識性、趣味性、專業性完好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還能了解與學習相關的學科知識。
二、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實用性
實用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必須堅持實用原則,不但產品設計過程要堅持實用第一的原則,而且在藝術設計中也需要遵循實用性原則;另一方面,在實施具體的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也要強調教學的實用性,而不能為教學而教學,泛泛而談不切實際。
藝術設計的創作同其他純藝術的造型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一般來說,傳統觀念上的藝術設計屬于實用美術,目的性與功能性方面與純藝術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具體來說,設計藝術是循序漸進的有步驟的發展過程,它不僅需要藝術效果,還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設計師所從事的勞動不能離開這個計劃性,它要符合文化與審美意識要求,也要與本產品的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商業流通等保持密切的關聯。同樣,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就必須注重藝術設計的實用性,要與藝術設計的現實應用密切相關,以實用性指導藝術教學。
三、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審美性
藝術設計最終反映了設計師對美的追求和對美的理解,反映了設計師的綜合藝術素養。因此,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符合健康向上的時代潮流。
此外,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藝術品位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當然,除了直接的教育外,往往還離不開潛移默化的影響。受閱歷和自身的知識結構所限,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水準較低,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很容易曲解藝術設計和美的本質。而且其審美能力、藝術品位、欣賞水平的提高,需要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下逐步形成,因此,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從不同藝術門類中得到啟發和感受,對于正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藝術設計教學中的科學性
所謂藝術教育的科學性,指的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不僅要符合規律和邏輯,還要具有準確性和高效性。具體來講,藝術設計教學的科學性就是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各種教學資源,高效率地培養出優秀的高等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藝術設計教學的連續性和系統性是科學性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藝術設計教學要按照必要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既要全面系統又要有重點地進行科學的安排。教學的實際效果往往是檢驗教學正確與否的有效手段,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活動既要規范又要靈活,在遵照教學大綱實施教學的基礎上,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更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教學內容。
藝術設計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高等藝術設計專業復合型人才,任何一個學科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它都與其他學科有著無法分割的交叉內容。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越來越多,這就需要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用現代觀念研究、科學設計每一個教學過程。
總之,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著力于研究教學的有效性,拓展設計思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掌握設計手段,這樣才能達到藝術設計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