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榮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的教學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見,只有培養了學生初步鑒賞淺易的古詩詞的能力,提高了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水平,才是真正實現有效的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主要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有效教學方法探索行動研究》課題研究實踐成果“四環九步教學模型”的課堂實用性、有效課堂三個指標的課堂體現來談如何讓古詩詞鑒賞課堂有效起來。
關鍵詞:初中;古詩詞鑒賞;有效;四環九步教學模型;有效課堂指標
想要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綜合考慮三個要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益與強化學習體驗。學習效率指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取得的學習效果,學習、掌握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越少,效率就越高;學習效益是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每節課學生是否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學習體驗主要是指學生學習的感受,即伴隨學習活動發生的心理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是學生有效性的內在保證。學習效率是前提,學習效益是關鍵,學習體驗是靈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效率、效益和體驗三個重要指標上。這三個指標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在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古詩詞文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變化,獲得進步,能掌握古詩詞鑒賞的方法,由指導鑒賞到自主合作鑒賞古詩詞,通過學習古詩詞獲得一定的收獲,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有幫助和促進,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到課堂的魅力,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愛學、樂學、善學古詩詞,在古詩詞鑒賞學習過程中有著愉快的學習體驗,那么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我們在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的學習有效起來,讓我們的教學有效起來,讓三個有效課堂的指標在古詩詞鑒賞課堂上“遍地開花”。
怎樣才能培養了學生初步鑒賞淺易的古詩詞的能力,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水平,使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更有效呢?經過幾年的《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有效教學方法探索行動研究》課題研究實踐,采用“四環九步教學模型”能讓初中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更有效。
第一環:知人論世,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步:了解作者
在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中,對詩人的經歷和思想了解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讓學生觸類旁通,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更好地解讀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還能更好地把握詩詞的主題思想。作者的經歷也會影響他的詩風與詩詞內容。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從作者生平入手,做到“知人論世”,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例如,在《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一詩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詩人辛棄疾是南宋詞人,四十二歲遭讒落職,六十四歲再起為官,一生力主抗金,所諫之言均未被采納。從他的簡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愛國詩人,詩中“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一句含蓄地表達詩人絕不向北方金人屈膝投降,堅定自己的報國志向的主題思想也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
第二步:了解古詩詞寫作背景
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詩詞。了解寫作背景能讓學生明白詩人的寫作目的。了解寫作背景能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思,了解了寫作背景也就讓學生走進了歷史,走近了作者,讓學生與作者同悲同喜,知道作者作詩時的處境和心態。如果不了解古詩詞的寫作背景,想讓學生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就好比空中樓閣,讓學生的學習顯得很茫然,就更勿論讓學生的鑒賞水平提高了。了解古詩詞的寫作背景對于學生提升內涵,豐富學識大有裨益。因此,學生了解了古詩詞的寫作背景更使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更有效。如,在《觀刈麥》這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觀刈麥》的寫作背景,學生知道這首詩寫于白居易任陜西盩厔縣尉時,是詩人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困頓所寫的一首著名諷喻詩后,很快能找到“家田輸稅盡”是農民貧困的原因,從“念此私自愧”一句中感受到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學生通過對背景知識的了解結合詩詞內容,體會到了詩詞的主題思想,從而提高了鑒賞詩詞的能力。
第二環:字詞積累,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益
第三步:掌握字詞
語文是一門強調積累的學科,只有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積累,才能在語文學習中舉一反三,使語文學習由被動走向主動。古詩詞中包含著豐富的語言知識,更蘊涵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
因此,想要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有效起來,必須注重字詞積累,從古詩詞字詞教學入手,帶領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字詞教學包括:字音、解詞、特殊語言現象等教學內容。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的句子“卻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一詞就有古今異義的文言現象出現。在詩中的“妻子”指“妻子和兒女”,而在現代漢語中則解釋為“男子的配偶”。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的前一句中省略了主語“我”,后一句中省略了主語“我們”。只有讓學生掌握了字詞基礎,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水平。
第三環:走進作品,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益
第四步:理解古詩詞大意
只有在理解了古詩詞的大意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意蘊,才能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如果連詩詞大意都讀不懂,就談不上鑒賞古詩詞,在理解古詩詞大意時,應從它的語言下手,在鑒賞中還原這些變形的語法,這樣才能真正理解詩歌的含義。讓學生了解古詩詞大意還應注重學生的誦讀,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第五步:理解古詩詞意蘊
只有讓學生理解了古詩詞意蘊才能讓學生領悟古詩詞的意境美。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意蘊時,應從作者生平或寫作背景入手,這對理解詩詞有很大幫助。理解古詩詞意蘊還應該找準詩眼,把握好古詩詞的感情基調。在讀馬致遠的《秋思》時應引導學生抓住曲眼中的“斷腸人”三字,由景入情、層層深入地去感悟抒情主人的無奈和在困境中掙扎的痛苦。在讀范仲淹的《漁家傲》時,應抓住詩眼“異”字,引導學生思考風景之“異”和將士們內心矛盾之“異”,從而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邊塞將士的思鄉、報國之情。抓住詩眼進行古詩詞鑒賞教學可以讓古詩詞教學事半功倍,使學生在領悟古詩詞意境上豁然開朗。理解古詩詞意蘊還可進行比較閱讀,將《春望》中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與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中的詩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進行比較閱讀后發現兩首詩都是以景襯情,表達了作者的思鄉愁緒。《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都是寫詩人戰后生活的,但這兩首詩的感情基調卻是一喜一悲。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喜悅的,得知失地收回,喜不勝喜。《春望》是悲憤悲痛的,抒發的是國破家亡的感傷情緒。比較聯想教學法,讓古詩詞在比較中求同存異,在學生比較閱讀中深入領會詩的意蘊。理解古詩詞意蘊還可以從意象去把握。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就是意象,它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傳遞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在讀詩詞時,應該讓學生發揮想象,將意象與想象結合,填補詩詞中的空白。如,李商隱的《無題》一詩中的詩句“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從女主人公對鏡的愁容中體會她對愛情的執著,從男主人公的對月抒懷中體會到女主人公對他的疼愛之情,從而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至死不渝。古詩詞不僅意境美,而且具有哲理美、精神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啟示我們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訴人們只要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在古詩詞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德育,這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古詩詞的意蘊,也能使古詩詞教學中豐富的人文素養、文化精髓得以展現,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六步:背誦、默寫古詩詞
讓學生背誦、默寫古詩詞,必須在熟讀和理解的基礎上。課堂上讓學生背誦和默寫,可以大大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實效,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課后還要鞏固背誦成果,讓學生能長期記憶古詩文。課堂上安排一些小游戲或競賽,調動學生背誦、默寫的積極性,也可以用吟唱的方式,幫助學生輕松記憶古詩詞,還可以用小品、啞劇等情節演繹的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到古詩詞的背誦、默寫中來。古詩詞背誦時要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或提醒學生一些重點字詞的讀音,背誦時也要注意語音語調,注意誦讀時的感情表達。在默寫古詩詞時,要讓學生注意容易寫錯的字,避免在默寫中出現張冠李戴、同音誤寫、書寫不規范的毛病。
第四環:培養和提高鑒賞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益,強化學習體驗
第七步:敢于探究,大膽質疑
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探究、大膽質疑,可以體現民主的師生關系,使課堂學習氛圍更融洽。學生的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動性,建立“樂學”的課堂結構。學生大膽質疑是課改的要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學生大膽質疑能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更貼近,使學生對課堂教學更感興趣,也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應該在表揚和鞭策下鼓勵學生質疑,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才能有效起來。
第八步:拓展延伸,聯系現實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也是教育。怎樣做就怎樣學。”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既需要學生了解古詩詞意蘊,也要能讓學生從中有所領悟和收獲。例如,在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時,設置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回憶往事,有沒有試過跟親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分開過,用簡潔的語言把自己當時真實的想法或做法說給大家聽聽。”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就會設身處地地去體會作者的情懷,通過學生自己的訴說與傾聽,使學生對詩詞中的情感有更深的感受。
第九步:創新寫作,改寫古詩文、寫鑒賞古詩詞學習心得、寫課堂學習收獲
利用古詩詞進行作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古詩詞鑒賞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古詩詞改寫,讓學生不得不對古詩詞作深入的揣摩,只有理解了古詩詞的內容,體會了其中的情感,感受其意境,品味到了其精妙之處,才能將古詩詞改寫得言之有物,改寫得恰到精妙。寫學習心得和學習收獲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讓學生對古詩詞做更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水平。
“四環九步教學模型”是經過課堂實踐研究的成果,是古詩詞教學的一個基本教學模型。“四環九步”中的九個教學環節可因教材,因學生作相應的調整。正所謂教無定法,只要在古詩詞鑒賞教學的課堂上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所思考,有所收獲,學生古詩詞鑒賞水平有所提升,那么古詩詞鑒賞教學就是有效的。采用“四環九步教學模型”會讓初中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更有效。
參考文獻:
張放.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初中語文[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0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