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忠++遲海毅

摘 要:鍋爐安裝工程是一個系統的項目工程,其復雜性帶來了可選擇方案的多樣性。選擇合理的安裝方案進行最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這是實現項目工程目標的重要環節,該文通過簡述170 t煤粉爐安裝工程中,分別采用爐后開口和爐側開口吊裝受熱面設備,在施工進度、場地、設備、勞動力等方面對兩個方案加以綜合比較,旨在對鍋爐安裝方案的優化設計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煤粉爐 吊裝方案 比較
中圖分類號:TM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057-01
170 t高溫高壓煤粉爐,是近幾年來我國小型熱電廠25~35MW機組的首選爐型。鍋爐安裝工程是一個系統的項目工程,其復雜性帶來了可選擇方案的多樣性。選擇合理的安裝方案進行最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這是實現項目工程目標的重要環節。鍋爐本體工程是電廠安裝工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單位工程。鍋爐設備“最大化地面組合”是鍋爐安裝提高效率、縮短工期的主要途徑。但是,設備組合件越大,受限制的因素就越多:吊車承載能力是否足夠;設備組合所需場地是否寬敞,位置是否合適;爐膛預留空間大小,能否安裝到位;地面組合額外消耗的加固材料及人工是否經濟。
研究者根據該公司在東營華泰集團熱電廠承建的兩臺170 t鍋爐,分別采用“爐后開口”和“爐右開口”兩種不同的吊裝方案,在施工進度、場地、勞動力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比較。
1 兩個方案的簡述
方案一是一號爐吊裝方案,其爐后開口,指Z3、Z4主柱間梁、頂板暫緩施工,在爐后形成高35 m、寬7.5 m的開口空間,所有爐膛受熱面設備由此進入。吊裝機具包括:爐頂一套10 t卷揚機牽引帶滑輪組,爐后布置一臺俄63 t履帶吊。
方案二是二號爐的吊裝方案,爐右開口,指Z2、Z3柱之間標高23 m下的梁、拉條、平臺暫緩施工,形成高23 m、寬8.3 m開口空間。吊裝機具除了63 t吊車布置在爐右側,其他同方案一。
2 設備組合程度的比較
從表1可見,鍋爐主要設備哪些可進行地面組合,哪些需要在空中單件安裝。表中,符號○表示完整組合,符號△表示可部分組合,符號●表示不組合。
3 地面組合場地的比較
鍋爐受熱面設備在組合場地的平臺上進行對口焊接組裝。需要在地面組合的設備,方案二中包括四側水冷壁、高溫過熱器和包墻過熱器。方案一中增加了低溫過熱器和上級省煤器。其中組合后面積最大的是四片水冷壁,單片面積7 m×27 m。就需用場地面積而言,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些。兩方案的主要差別在于位置的不同。由于吊裝開口位置不同,方案一組合平臺設在爐后,一左一右兩平臺縱向布置;方案二組合平臺設置在爐右,一前一后兩平臺橫向布置。位于爐后,占用時間過長將影響電除塵基礎施工;位于爐右,處于擴建端,如果土建主廠房正在施工,雙方交叉作業互相影響。
4 施工進度的比較
施工進度的快與慢,直接影響到合同工期的履行,同時也是業主方關注的焦點。通過兩臺爐的施工進度網絡圖,對兩方案進行比較。方案二比方案一縮短工期14 d。
5 勞動力使用情況的比較
勞動力的增加只有隨著工作面的展開同步進行,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的有效使用。從圖三中可見:方案一施工人數變動一次,在第49 d,從28人增至35人;方案二施工人數變動兩次,第一次在第30 d,由24人增至38人,第二次在第60 d,再增至55人。
人員增加的原因,可從前面的網絡圖分析。方案一在第49 d開始爐后部預熱器、省煤器的施工,爐前水冷壁仍在同步施工,作業面展開導致人員增加。方案二第一次增員也是同樣原因,第二次則是因為低溫過熱器、包墻過熱器、頂棚過熱器、下部水冷壁及爐頂、爐頂汽水管等多點作業,達到施工的最高峰期。
比較兩個方案,方案一勞動力使用情況比較平緩,施工高峰期用人較少;而方案二施工人數則在施工高峰期出現一個波峰,高峰期過后,鍋爐本體施工人數必將有一個陡降。
6 結語
通過比較兩個方案,可以看到,僅僅是鍋爐吊裝開工位置的不同,竟會對整個工程產生如此迥異的影響,這說明施工組織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對于一個工程起非常關鍵的作用。對于兩個方案的評價,各有其長處。方案一地面組合工作量大,空中作業相對減少,施工高峰期人員需求不緊張。方案二施工場地不受土建施工影響,作業面廣,鋪開早,吊裝機械使用效率高,因此施工進度加快,工期可縮短。應該說,方案二的適用性更強,設計的更合理一些。這也通過該公司在華泰電廠二號爐的施工中得到了證實,工期同一號爐相比縮短了30 d。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兩臺鍋爐同時開工,或者擴建端場地受限制,方案一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甘為河.大型鍋爐安裝施工工藝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0(5):61.
[2] 雷雄軍.鍋爐安裝工程的施工技術分析[J].科技傳播,2011(4):143-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