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祥勝
說起到政府部門辦事,很多人有過“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遭遇。辦個手續要往返無數趟,勞神勞力不說,更有跑斷腿仍辦不成的事。如今,這一現象在河南省洛陽市一去不復返。
政府該不該動我的“奶酪”
今年7月13日,洛陽市政府明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牽頭單位由市監察局調整為市編辦,市審改辦設在市編辦。為確保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科學性,受領任務后,市編辦領導一邊帶領相關人員對全市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梳理,一邊對審批權的合法性、必要性以及合理性進行調研,對哪些領域該設置審批、如何設置審批進行研究。
下放權力,向阻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攔路虎”開刀。8月5日,市政府辦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核實清理工作的通知》,即在遵守國家相關法規,摸清、甄別行政職能事項內涵的基礎上,把原來集中在市政府的審批權下放給所轄各縣(市、區),方便基層群眾,提升辦事效能。
然而,事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工作推開后層層阻力迎面而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舉步維艱。
不換腦子就換位子,跑步前進需要理念作支撐。在新一輪行政審批改革初期,部分領導干部對精簡機構,集中辦事權力,“一門式”行政審批措施“頗有微詞”。認為簽字少了,當局長、主任的感覺也快沒了,“官本位”思想誤導著干部,想方設法阻撓相關部門動自己的“奶酪”。市委、市政府和市紀委針對這一現象,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情況納入各部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批評與自我批評環節,找出不為群眾謀福利的干部,鏟除執政觀念不端正的苗頭,視方便群眾為“頭等大事”。
簡政放權是改革的“先手棋”,良好營商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沃土”。鏟除思想障礙后,洛陽市將簡政放權列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整改事項之一,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氣,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服務,努力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上半年,全市共承接國務院下放事項10項,省政府下放事項40項,已按中央和省政府要求組織相關部門銜接落實到位,共取消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1項,下放至縣級行政審批事項27項。下半年,市審改辦對市直各部門上報的546項審批事項(其中涉企事項262項)進行嚴格審核和論證,經過一個多月的梳理,現已形成進一步取消下放、調整審批事項的初步意見,擬在2014年年底前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與歷次清理相比,此次清理是范圍最廣、審查最嚴、力度最大的一次。
“我們的原則是在遵守國家相關法規的前提下,凡是能取消的審批盡量取消,凡是下級政府能做好的,上級政府絕不插手。”市審改辦主任董東風表示,現在還只是做一些基礎性工作,再經過幾遍梳理后,全市將會把一批與經濟、社會、民生關系密切的權力繼續取消或向基層下沉,改變以往“市里管到看不到,基層看到管不到”的弊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用腳投票,哪里審批環節少、行政成本低、辦事效率高,哪里的資源要素吸引力就大,帶動發展的優勢就明顯。”在市行政服務大廳前來辦事的某公司總經理張中起深有感觸地說,“洛陽在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中,簡單拼優惠政策沒有出路,必須真正通過自我革命、簡政放權,才能在區域競爭中以改革紅利贏得更大的主動權。”
市場活力如何最大限度激發
不改革就無法滿足新形勢的需求,更滿足不了人民群眾的需求。自2010年以來,洛陽市對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共進行了3輪全面清理,市級部門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0余項、收費項目10多個,向縣以下下放項目29個。全市行政審批時限平均壓縮32.19%,審批環節減少422個,平均壓縮20.88%。
今年9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雪楓在市委十屆十二次全會上明確指出:“把政府該承擔的事管好辦好,真正為政府瘦身、向市場放權、給企業松綁、使群眾受益。”此輪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洛陽市將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重點將圍繞生產經營活動、資質資格認定,和投資項目審批三方面進行。如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簡化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手續,激發民營資本投資創業活力。
以推進簡政放權為重點,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按照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審批項目最少、環節最簡、辦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資環境最優、人民群眾更滿意的地區之一的目標,洛陽市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具有審批性質的管理事項,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提升行政效能。市審改辦在工作中堅持的基本原則是:
——凡由市本級設定的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一律取消。對市級實施的現有行政審批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企業或中介組織能干好的,一律不作為審批事項;
——由各縣(市、區)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對下級政府能做好的,上級政府不插手,凡是一個部門能管好的,就不多家摻和;
——確需保留的審批事項,相關部門要逐項說明緣由,同時報送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的具體舉措,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后方可保留。對確需保留的審批事項,編制市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研究制定目錄管理辦法,實行審批事項“準入制”,嚴控新增審批事項。對于保留的審批事項,將公開事項名稱、申報材料、審批環節、辦理時限、審核標準,在進一步規范的基礎上,還將開展專項監督審查。
在規范和再造審批流程方面,洛陽市結合市情創新審批方式,實行聯審聯批,將工商、質檢、稅務、環保等14個部門的27個行政審批(確認)事項從串聯改為并聯,進一步優化建設項目和企業登記并聯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以成立新公司為例,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國稅登記證、地稅登記證可以“一套材料多部門共享”,同時辦理。
同時,大幅提高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如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批,由原來的住建、消防等部門單一審批轉變為由住建委牽頭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并聯審批,減少審批環節,縮短辦事時限。積極探索推行審批事項“負面清單”管理,逐步做到審批清單之外的事項,均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
目前,市審改辦正從市人大、市政協等相關單位、高校和市政府法律顧問團及“兩代表一委員”中,聘請10余位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咨詢專家,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力爭使行政審批的設置更科學合理。
簡政放權切不可“一放了之”
下放權力、精簡審批環節,并不是簡政放權的唯一途徑。機構重疊設置、職責交叉時,往往有權力的事出現交叉、每個科室都想管;無權力的事出現空白、每個科室都不想管。在轉變政府職能中,洛陽市開展了機構調整,整合大科室職能,推行集中辦公、一個窗口辦結等改革措施。
今年初,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人社局等部門聯合對全市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的情況進行了地毯式排查,發現一起查處糾正一起。同時開展了三項配合工作。一是簡政放權,建立高效的辦事機制。鼓勵各部門“一把手”放權、分權,將部分“簽字權”、“拍板權”分散給班子其它成員;二是整合資源,建立統籌領導機制。市編辦依據各部門“三定”方案,結合各自業務實際,按“理順關系、減少混崗、提高效能”原則,先后將相關部門的20多個科室整合為11個;三是疏通理順內外關系,建立聯動機制。整合分散的職責職能,各部門從領導到科室處理業務一條線管理到底,既調動了各層積極性,又方便了辦事群眾。
有群眾說,“取消行政審批項目,就像割韭菜,剛割完又抽芽”。如何才能確保簡政放權取得實效?董東風表示,政府簡政放權,但不能當“甩手掌柜”。洛陽市在簡政放權改革中并非“一放了之”。一方面突出監管,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實施配套制度,促進行政審批權力規范運行;另一方面科學實施績效評估,將各部門執行審批事項的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考評。
據董東風介紹,此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束后,洛陽市將建立兩個“清單”。一是建立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結合省政府行政職權梳理分類標準,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準確界定,屬于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的事項列入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在主流媒體、政府門戶網站和編辦門戶網站公布;二是建立行政職權清單。對各部門掌握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檢查、行政確認等其他行政職權進行全面梳理,形成行政職權清單。今后,政府和政府部門要做到不在權力清單范圍的權力一律不得實施,真正實現清單之外無審批,“法無授權不可為”。
據了解,洛陽市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對下放的事項明確監管責任,制定后續監管措施,強化工作銜接,避免出現監管真空,防止一放就“亂”,一收就“死”;其次,處理好轉報與審批的關系;再次,處理好下放權力與規范部門內部管理的關系;最后是切實用好權力,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行政審批項目網上辦理的情況實行電子監察,對條件具備該辦不辦,不具備條件亂辦,拖拉推諉,超時辦理等方面的問題,將嚴格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關鍵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權力清單 簡政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