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體驗式學習模式注重實現學生的自我操作體驗,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中化學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其課堂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模式,有助于顯著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就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模式 初中化學 課堂教學
體驗式學習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效率具有促進作用。文章就化學課堂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具體探討。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創設中體驗
在初中化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針對下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習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情景創設:
首先,營造化學環境。例如,在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先把波義耳和羅蒙諾索夫兩位科學家進行的有關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告訴同學們。他們曾將把同樣的錫塊放置在敞口與封口的兩個容器當中加熱,這樣他們就得到了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相等的結論。學生可以對實驗的場景進行體驗,然后借助實驗器材進行實驗研究。
其次,通過化學實驗創造情境。在教學活動當中可以根據具體的化學實驗創造出情境體驗。例如,在學習“氧氣的鑒別”時,準備兩個集氣瓶,分別裝上氧氣和空氣,然后將帶有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集氣瓶中,通過這一實驗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鑒別氧氣的方法。再如,學習“二氧化碳熄滅階梯狀蠟燭火焰”這一課的時候,準備兩瓶二氧化碳,其中一瓶吧下層的火焰熄滅,上層蠟燭繼續燃燒,另一瓶二氧化碳熄滅上層火焰,由此,學生可以發現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是不能燃燒的。
再次,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結合教學的內容分,利用對媒體播放一段音像或一些圖片,為學生創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學習氧氣的物理性質的時候,可以分別向學生展示出不同環境下的氧氣:裝有氧氣的集氣瓶、帶有氧氣瓶的潛水員、魚塘增氧裝置的圖片等等。通過情境創設承購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讓同學們在情境中積極探索知識,教師也訥訥夠在清江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以完成教學的目的,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內容以及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并在具體的情境當中激發學生的靈感以及學習的信心。
二、實施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體驗
化學這門學科的很多知識都是來源于觀察和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是進行化學教學的一項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去探索知識。通過創設具體的條件,讓新的學習材料與同學們已經具備的認知結構相互結合,并構建新的知識結構。通過豐富多樣的操作探究以及體驗活動,學生可以去觀察實驗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在觀察和體驗當中主動發現化學知識,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
教師在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課程的教學時,可以先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計出相應的實驗,在課程開始的時候,向同學們介紹實驗的方法和步驟之后,由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根據實驗過程當中產生的現象,學生提出了幾點問題:①為什么倒入二氧化碳以后下面的蠟燭比上面的蠟燭先熄滅了?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以后,石灰水為什么變得渾濁了?③為什么二氧化碳不是酸也能讓石蕊變紅?這些是學生在實驗操作與觀察的過程當中提出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之上,我先指導同學們進行分組討論解決以上問題。如果存在不能透徹解決的,給予同學們適當的啟發,讓他們對實驗的現象進行分析或總結,歸納出具體的化學知識。這樣學生在練習到之前所學的其他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記憶,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再如,我在講授滅火原理與方法的時候,可以首先設計一個熄滅燃燒的蠟燭的實驗。讓學生們分析他們可以采用的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的原理。然后對這些方法進行歸納總結,總綜合討論所使用的原理。同時,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區分原理與方法之間的差異。在具體的實驗當中達到學習知識的效果。
三、實施對比教學,讓學生在類比和聯想中體驗
首先,可以將復雜、散亂的化學知識,進行規律化的教學。我在講到“物質結構”這一課時,先與同學們討論蜜蜂采蜜的行為。蜜蜂采蜜的時候,看似沒有固定的路線,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就會發現蜜蜂離花最近的地方出現的機會最多。由此就可以引出電子運動的統計規律了。而同學們也可以通過電子運動與蜜蜂采蜜之間的類比準確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
其次,可以將抽象的化學進行具體化的處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也就是說,在初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例如,在教授“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這一課的時候,由于電子、質子和中子是微觀的,十分抽象,淡出的語言描述難以進行具體形容,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直觀的、熟悉的物體進行形象化的比喻,對他們進行描述。利用太陽與地球的關系進行描述,以此類比電子對原子核的相對運動。由于學生對太陽與地球的相對運動比較熟悉,就能夠在宏觀上對知識形成準確的認識。這樣,就能夠通過類比,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掌握到知識的本質,提高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學生通過在具體的情境中、實踐操作中、類比聯想當中體驗學習化學知識,有助于他們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進行緊密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義良.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164-166.
[2]黃浣清.在實驗中探究在體驗中學習——探索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6):24+38.
[3]楊利朋.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體驗的嘗試[J].赤子,2015,(18):202.
[4]陳曉麗.淺談如何進行初中化學高效教學[J].學周刊,2015,(2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