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超凡++夏靜嫻
摘 要: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教育始終立足于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出現和發展符合當前經濟社會進一步繁榮市場經濟、優化資源配置、解決就業難題等客觀要求,深受各級政府及高等院校重視。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模式較為多樣,包含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兩大層面,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大力推進,其教育成果日益豐富。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大學生創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專項資金費用投入有限、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短板、理論教學實施不到位等不足之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
引言: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其意義在于適應知識社會的需要、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是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必然需要[1]。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接連取得重大成就,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社會財富日益豐富。在此過程中,如何更好的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調動資金、技術、管理等經濟要素的組合與應用,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成為了一個擺在社會面前的重要問題。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歷經濟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要、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等問題的出現,國家大力支持創業創業教育發展,鼓勵、支持、引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號召青年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教育實踐。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利條件
(一)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有力配合。當前,國家已充分意識到創業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創業不僅有利于繁榮現階段增速稍有放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受到美國等國家目前經濟形勢影響的市場環境,還可幫助緩解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通過創業帶動社會勞動力就業,化解就業難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但創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現階段的創業實踐對于創業者個人的經濟知識、綜合素質、專業技能要求再度拔高,大學生群體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在成功創業方面具備更大的可能性,同時輔助以必要的創業教育就顯得尤為迫切,這也是推進我國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及完善不可跨越的一個方面。
創業教育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得到蓬勃發展,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學科和教育模式。而我國創業教育主要是新千年以來,在“以創促就”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力促動下,創業教育才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公共話題[2]。近年來,“創業熱”在國家的重視和推動下席卷整個社會,催生和培養了一大批具備創業熱情和動力的青年大學生投身創業大潮。前不久,政府出臺新規定,允許大學生在校期間“休學創業”這一條不僅被視為高校建立彈性學制的一項表現,更是將對于創業的重視程度提升到從未有過的高度。
針對以國家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創業教育比賽項目,各高校更是深刻體會相關部門指示精神,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專業和辦學特色,廣泛發布通知,動員有創業意愿的在校大學生積極籌備參與此類活動,將自身所學專業或者感興趣的學科專業與創業項目實踐相結合,嘗試實現新形勢下的“學者皆有所成”。
(二)教育模式多樣,教育成果初顯。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受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現實社會條件所影響,我國創業教育存在發起時間晚、發展進程緩的特點。然而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融合的創業教育模式、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業教育模式、以創業計劃競賽為載體的創業教育模式和綜合型的創業教育模式等四種創業教育模式[3]。四類教育模式側重點不同,但大致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兩個層面,涉及教學、科研、競賽、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
各高校在政府及教育部門的領導下,積極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建校實際和辦學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支持,與相關企業單位達成合作協議,聯合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搭建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特色平臺。其中各高校組織培養的部分創業計劃項目和所申請專利等已成功實現有償轉讓或獲得社會投資等,在未來將會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在此過程匯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作出重大成績的創業榜樣人物,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創業教育推進實施期間所取得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的教育成果,必將引領、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接受創業教育,投身創業實踐。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利條件
(一)專項資金費用投入有限。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教育實踐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和難以預見的顯效周期,其教學成果在某種程度上無法進行標準的考量和評判。這也就意味著短期之內無法就創業教育是否奏效而做出精準考量和數據支持。
對于任何類別的教育而言,專項資金的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反饋結果并不一定足以償付當初的投入。現階段,以部分省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例,創業類項目資助經費大致在10000元至
30000元之間不等,多數情況下只能支撐起小型的對于場地、租金等方面要求不高的創業實踐。
與此同時,由于高校缺乏足夠的專項費用資金用于創業教育,與此相配套的教學設施、教學資源等就難免存在建設不到位、分配不均勻的情況,在現實條件下制約了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
(二)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短板。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場所,承擔著培養出符合經濟社會需要的優秀創業人才的教育責任。當前我國高校的類別大致可分為綜合類、人文類、理工類、醫藥類、農林類、軍事類等,不同類別的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方面存在不同的問題。理工類、醫藥類、農林類高校在創業領域或行業選擇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憑借院校的優勢學科和辦學特色,其創業教育較易結合實際開展。綜合類、人文類高校在創業者綜合素質培養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條件。但對于多數院校而言,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短板是不爭的事實。
借助于教育的形式幫助受教育者獲得必要素質與技能,進而根據所獲更好的指導其實踐,應對在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教育,對于師資隊伍的專業背景、社會實踐等層面存在一定的要求。缺乏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知識背景,缺乏創業類實踐經驗或認識的教職人員難以承擔起創業教育的任務。
除此之外,目前在我國創業教育并未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幾乎不存在該專業的專門招生教育。現實中可能就會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負責創業教育的教師從未參與創業的實踐,通過自學相關創業知識,并結合創業方面的常識為學生講學授課,無形中這也為理論教學落實不到位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1] 譚雪薇,衡紫葉.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營管理者, 2015(1):391.
[2] 曹揚,鄒云龍.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創新教育的關系辨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199-202.
[3] 劉堯飛.我國高校典型創業教育模式與發展對策[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4):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