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林建
【摘 要】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本文通過化學實驗,化學故事,多種媒體等創設化學情境,望起拋磚引玉之功效。
【關鍵詞】教學情境;化學實驗;化學故事;多媒體
我國著名教育家朱紹禹先生曾經指出:“教師的基本作用在于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既要靠教師的知識經驗,還要靠他們的藝術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學習情境的標志是使學生有廣泛的思考自由”。
下面淺談我在化學教學中是如何創設教學情境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常言道:“好戲看開頭”。每當要上一節新的內容,如何開好頭,這是我教學以來非常重視的的問題,它是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語,是我們教師譜寫一首優美的教學樂曲的前奏。如:在第一節化學課時適當補充兩個有趣的實驗:其一、魔棒點燈——用蘸有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燈的燈心就可以點燃酒精燈。其二、用無色酚酞浸過的蝴蝶狀濾紙放在濃氨水瓶口上方,濾紙上很快就會出現一只紅色蝴蝶,再將濾紙放在濃鹽酸瓶口上方時,蝴蝶又漸漸褪色。這樣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又如:在CO2的實驗制法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組對比實驗,引導學生用實驗加以探究: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以下三組物質:a、大理石和稀鹽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純堿與稀鹽酸。從以上三組實驗結果,你認為哪一組最適合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清楚的知道大理石和稀鹽酸能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反應速率適中;大理石和稀硫酸剛開始反應但馬上反應停止,很顯然不適合;純堿和稀鹽酸也能反應,但顯然反應速度過快。通過這組對比實驗,學生對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藥品選擇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接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儀器的選擇,裝置的搭配等問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發給每組同學不同的儀器,學生組合出了十多種不同的制取CO2的實驗裝置,并讓每組同學介紹裝置的優缺點,教師適當加以點撥,最后讓學生歸納做實驗的思路與方法。
二、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許多中學生熱衷于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石灰石的利用第一課時《碳酸鹽的檢驗》時,可以通過一個故事《珍珠到哪里去了》公元前48年埃及艷后,她在羅馬統帥愷撒的幫助下,陰謀奪取王位,將價值連城的王冠戴在自己的頭上。王冠上鑲有的一顆珍珠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名叫“埃及的眼淚”。奪位之事,引起王妹的不滿,王妹時刻想報復。機會來了,公元前44年,愷撒被人刺死,其部下安東尼舉兵進攻埃及,艷后無法抵抗安東尼的進攻,準備投降并送以“埃及的眼淚”討好安東尼。歡迎安東尼的宴會開始前,一個侍女忽然報告說,王妹的女傭把“埃及的眼淚”吞到了肚里去了。女王想殺了女傭取出珍珠,王妹想出一個餿主意讓女傭喝醋,把珍珠瀉下來。但始終沒有見珍珠瀉下來。珍珠到哪里去了呢?學了本節課我們將能回答這一問題。教師介紹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接下來模擬當時的實驗,探究珍珠的成分。
實驗探究:珍珠的成分
[提出問題]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我們怎樣證明?儀器需要哪些?
[回答]用鹽酸和澄清石灰水,兩支試管、單孔橡皮塞及導管、鐵架臺。
[教師演示]實物投影
現象:珍珠表面有氣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
[提出問題]:王妹為什么要給傭人灌醋酸呢?
[教師演示]:用濃醋酸與珍珠反應
現象:珍珠表面有氣泡
[提出問題]:哪位同學自告奮勇解釋為什么珍珠不見了?
[學生]:珍珠既與胃中的鹽酸也與醋酸反應,所以不見了。
[教師]:謝謝你,為埃及艷后普及了化學知識。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就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哲理。
三、運用多種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運用多種媒體是創設化學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
如運用錄像或網絡資源講述、介紹教材內容,使學生具有親臨其境的感覺。例如:①學習第一章部分,我先放映《開啟化學之門》的錄像給學生看,然后,引導其討論化學給我們帶來了為什么?化學研究些什么?②學習“自然界中的水”一節,我預先讓學生上網查有關水的資料。課堂上放錄像給學生看,帶領學生“參觀”自來水工廠,了解工廠的生產過程。游覽碼頭、港口,了解航運。讓學生討論工業“三廢”,農業的農藥、化肥,城市生活污水對水的污染。然后讓學生討論有關水的分布、用途、污染及防治。學生討論的興趣很濃。③學習“化石燃料的利用”這一節時,可把煤的干餾及煤的綜合利用通過圖片和錄像向學生展示。
又如制作動畫課件,模擬處理一些教學難點,創設眼見為實的情境。①在“構成物質的基本微?!币还澲?,如何更直觀、更具體的表現分子和原子及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如何講述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知識,這些是學生認識的難點,也是教師難于用語言表達清楚的。但在計算機上將原子形象化為一個具體的球體,通過動畫演示球體內部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及原子核內部的更小微觀結構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奇怪的“死狗洞”與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下有個山洞。有一天,三個探險者帶著幾條狗進洞探險,走著走著,幾條狗便癱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繼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卻安然無恙。消息傳開,許多好奇者蜂擁而來,屢次試驗結果都相同。為此,人們稱之為“魔洞”,認為洞內有一“妖魔鬼怪”專門殺狗,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輕舉妄動。難道真的有這么離奇古怪的事情嗎?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讓我們一起討論今天的學習內容——二氧化碳。通過教師對這一探險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講解,頓時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迫切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創設教學情境有方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敢于摸索,創設精巧別致的教學情境,采取精練的語言、有趣的實驗、生動的媒體及絕妙“小故事”探本溯源,才能使課堂教學實踐新課標涌現更多精彩瞬間。讓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方法,體驗情感。
【參考文獻】
[1]王祖浩.《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解讀》.2002年6月
[2]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蔡冬燕.初中化學教學情境探析.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3)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