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祎蛟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當前形勢下,教師應該如何有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課堂效率,針對該課題,筆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效課堂 ?師生和諧 ?課前準備 ?創新教法
十年課改,引領教育人聚焦于教學活動的內部精細化研究,課堂教學領域的改革更是倍受關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作為一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親歷者,筆者感觸頗深:
一、轉變觀念,建和諧關系是前提
“親其師,信其道”,課堂要高效,師生關系先要和諧。
1.變講授為師生合作
“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是新課程的內容之一。師生合作給予學生自我完善的動力,促使學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種社會交往中應有的品質。教育實踐中,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能善于精心培養班級團結合作的精神。這就需要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啟發引導,充分發揚課堂民主,師生共同參與,讓學生在過程中,感悟合作的魅力和成功帶來的喜悅。
2.變疏遠為師生和諧
新課程呼喚師生共同參與教育,互相適應,達成默契,相互補充,要求師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互動。應試教育,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談心,師生活動日益生疏。當教育的教學方向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趨于一致時,才能達到相應的教育效果。這句話凸顯了和諧在師生互動中的重要地位。
二、知己知彼,備好功課是保證
胸有成竹是成功的保證。教師上課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鉆研熟悉教材,確定教學目的和重點
備課的第一步是鉆研和熟悉教材,作好教材分析,這是備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是講好課的基礎。鉆研教材的方法是要求教師在開學前把所任年級的教材熟讀,明確各部分內容在整體教材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因為科學知識是系統和連貫的,不知道后面的內容,前面也就不會講得深刻,也不可能講前面內容時有意識地為后面打下伏筆,更難體會每節課的重點知識和關鍵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另外,閱讀必要的參考書,以充分掌握和熟悉教材,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做可以掌握學生知識底數,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聯系學生已有知識,講授新課。
2.了解學生實際,明確教學難點
教學的對象是具有能動性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效果最終要落實到學生那里,對學生情況不了解、講課脫離學生實際,自然講不好課。因此,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是搞好教學的重要保證,也是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了解學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可以通過與學生交談、輔導、解答疑難問題、批改作業、測驗考試和課堂提問等途徑進行了解。
3.準備教具
語言是一門實踐課,創設情境,借助簡筆畫、實物、多媒體等資源,可以降低認知難度,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好處多多。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一定要認真準備教具,熟悉課件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設法增大可見度與直觀性,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模仿和操練。
4.精選例題和習題
教師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把單元的例題、習題做一遍,掌握題目的深淺程度和各種解法,明確哪些題目可以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哪些題目可以澄清學生模糊概念,哪些題目可以加深和擴展知識,估計哪些題目可能發生什么樣的問題,再確定課堂舉例用題、課后思考題和習題,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既能鞏固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栩栩如生,活化課堂教學是關鍵
英語是一門嚴謹的人文科學,但初中生稚氣猶在,童心未泯,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勢必使學生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怎樣改善這樣的狀況呢?
1.用小制作來預習
接觸英語的學生,對本學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書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見過的描述;陌生的是:怎么去理解和完成呢!這時如果教師布置小制作,譬如手抄報等,學生就會參照書上所述,自己動手去完成,這在無形中就預習了課本,待到上課的時候,教師結合學生的小制作再分析,學生就容易掌握。例如學習“calendar”時,讓學生制作自己的日歷,配以說明和介紹;學習animals時,制作小畫片;以及clothes / vegetables等學生自己作品,在進行談論,肯定會激發他們的興趣。
2.用小動畫來引課
教師利用網絡媒體資源,收集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動畫片來引入新課,既能順暢導課,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我們可以自己制作課件,也可以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應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加大容量,提高興趣,促使學生熱愛自己的課堂。
3.用小故事來上課
關注中西文化差異。英語課本中有許多介紹西方節日、名人等的背景材料。教師如果注意收集,就能在上課過程中巧妙地穿插進來,達到和學生一起探究一起學習的效果,不僅學生樂于去聽故事,也讓學生無形中體會西方獨特的文化。例如在學習Boxing Day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它的來源,后來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就有了新的意義和內涵。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愿我們的教師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積極探索和嘗試彰顯自己風格的高效課堂模式,勇于成為課程改革的弄潮兒。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華縣大明鎮金惠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