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明
【內容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時刻,如果體育教師能夠借由拓展訓練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品格意志,將能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本次研究將說明將拓展訓練融入到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拓展訓練 ?初中體育 ?可行性
拓展訓練,就是開展某種體育項目,該體育項目能讓人們進入某種特別的環境,人們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需挑戰自己的極限,當人們完成該體育項目的訓練時,其身體體質與品格意志都能得到鍛煉的一種方法。
一、拓展訓練的內容分析
目前較為常見的拓展訓練為遠足式訓練、野營式訓練、極地式訓練等。遠足式訓練是指人們應用遠足的方式去野外開展體育鍛煉,人們在遠足的過程中可能需要登山、涉水等,遠足的過程中能增強身體素質,鍛煉自身意志。野營式訓練是指人們要背負著救生器具進行生存訓練,在鍛煉的過程中要掌握野外生存的能力,比如人們可能會去原始森林嘗試極限生存,有時會在訓練中遇到毒蛇猛獸,如果人們沒有足夠的求生經驗或沒有帶足救生器具,可能就會喪命。極地式訓練是指人們去人煙稀少的極地,比如去沙漠、雪山開展徒步旅行,人們在極地中可能會遇到地震、冰雹等自然災害,如果人們不能平安的度過自然災害,可能就會客死他鄉。從以上的拓展訓練內容可以看到,初中生的鍛煉時間有限、閱歷和經驗均不足,他們不能開展過于危險的野營式訓練或者極地訓練。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遠足式的訓練著手嘗試拓展訓練。
體育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拓展訓練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從最基礎的遠足式訓練開始,讓學生在訓練中鍛煉身體、積累訓練經驗、學習訓練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到只有熟悉了拓展訓練的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能力以后,才可嘗試開展野營式訓練或極地式訓練。如果學生在基礎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開展較為危險的拓展訓練,就等于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二、拓展訓練的形式分析
從拓展訓練的內容分析,首先,一般的初中生沒有拓展訓練的經驗,他們無法獨立開展拓展訓練。其次,學生要開展拓展訓練需要一定的費用,假設學生與其它人一起開展拓展訓練,共同分攤訓練費用,將能降低開展訓練的成本;再次,如果學生單獨開展拓展訓練,不能感受到拓展訓練的優越性,反之,如果有經驗豐富的學生或教師引導開展拓展訓練,這些經驗豐富的學生或教師能夠引導他們了解開展拓展訓練的要點;最后,學生開展拓展訓練時,有時會遇到某些危險,如果只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可能不能迅速的處理這些意外事故,此時如果學生是以團隊的形式開展訓練,那么團隊中會設置處理意外事故的場所、分配處理意外事故的人手,一旦在拓展訓練中發生意外事故,學生將能迅速得到救治。
由此可見,學生適合用社團的方式開展拓展訓練。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拓展訓練時,可引導學生組織社團,讓學生以社團的形式共同策劃拓展訓練的項目。此時體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如果要組建拓展訓練的社團,就必須吸入具有拓展訓練經驗的教師、員工或學生入團,不能在沒有拓展訓練經驗的人帶領下冒險開展拓展訓練。學生能以社團的形式開展拓展訓練,學生將能得到與他人共同合作的體驗。
三、拓展訓練的強度分析
部分學生對拓展訓練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開展拓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挑戰身體的極限。于是學生認為既然要參加遠足式訓練,就要徒步走最遠的路、爬很高的山、渡很深的河,否則根本就不叫遠足訓練。結果,這些學生每完成一次拓展訓練,就累得好幾天都不能爬起來,這種訓練耽誤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拓展訓練時,必須要引導學生糾正這些錯誤的認知,引導學生了解到開展拓展訓練,首先是由于人們要鍛煉身體,目前很多人只顧著生活、學習,卻忘記了身體是生活、學習的根本,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而非為了故意加重身體的負荷;其次,人們是為了拓寬視野,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綠色自然的美妙、山川之巍峨、河流之靈秀,陶醉在自然風景的時候,就會忘記自己身邊的繩頭小事,他們的情感會變得更豐富、心胸會變得更開闊;最后,開展拓展訓練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即人們在開展拓展訓練時,有時會遇到種種困難,人們必須在訓練中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不逃避、不畏懼的品格。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拓展訓練開展的意義看到,人們開展拓展訓練絕不是為了去挑戰極限,更不是為了故意去冒生命危險。
體育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拓展訓練時,還需讓學生意識到,開展拓展訓練就要控制訓練的強度,如果一味的增加訓練強度,將會讓拓展訓練的意義變質。
總結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時刻,如果體育教師能夠借由拓展訓練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品格意志,將能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然而拓展訓練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危險性,體育教師在開展拓展訓練以前需做好充分的準備。從拓展訓練的內容、形式、強度分析,可以看到,只要體育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訓練內容、應用正確的訓練形式、適當控制訓練強度,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是具有可行性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