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盈瑩
摘 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幾年里,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重視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學生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語言表達對事物的感受,通過美術將事物的形象創造為新視覺形象,這對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美術課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重任,特別是在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個性發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
一、創設繪畫情境,激發創造興趣
情境教學,指的是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再現或部分再現教材中蘊含著的情景,形成相應的氣氛,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情意活動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生動、活潑學習的有效途徑。結合教師情感投入,在導入新課時通過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中尋求知識,培養想象力。如教學《彩蝶飛飛》一課時,課件展示大片大片成群結隊的蝴蝶在王國中飛來飛去,各種各樣的蝴蝶讓學生感嘆,深深地刺激了學生的眼球,接著教師又用已做好的蝴蝶拿出來,在教室上空飛翔,直接引入課題,讓學生想象蝴蝶飛到教室里來了。可見、可觀、可賞的場景,學生進入情境后的熱烈情緒,又反過來豐富了教學內容,他們發自內心的微笑,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這樣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中。
二、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教學氛圍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美術創作的來源,學生在生活中能將所見、所聽大膽地利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而他們印象最激動人心的事時常被潛意識保存起來,藏在內心深處。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情緒波動、各種肢體語言等,利用鼓勵、刺激、引導等方法使其產生較為強烈的情感爆發力,恰當地把記憶中的自我認識運用獨特的視覺藝術創造出來。
1.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創造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說:“兒童階段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喚起學生的智慧和美感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的“游戲”教學,是最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教師的創造性與專業性,將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引導他們走向藝術的世界,如何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并真正體驗到快樂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創設游戲化的情境教學。如上《手拉手,好朋友》一課,讓學生通過手拉手的游戲,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游戲中感到真正的快樂。游戲是一種能夠使兒童將內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外部表現的活動,是學生創造活動的重要形式,我們應當充分地利用游戲,為學生的藝術創造提供條件,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
2.創造條件,啟發創造性思維
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目的、有組織地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量一量。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一動,操作活動,一方面是手與眼的協同活動,另一方面又是手與腦的密切溝通,視覺、觸覺、協同感知事物,把外部的動作在頭腦中展開思維,因為要動手操作,勢必要考慮到怎樣操作,在操作中獲得表象,把外顯動作和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本質意義,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從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動手操作能力順應小學生愛動、好奇的心理及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所以課堂上人人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談話法、討論法,伴音、放錄音、幻燈等手段調節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分析問題讓學生思考,鼓勵他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積極討論,通過交流評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培養學生在活動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抒發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不能“老師講,學生聽”,必須依照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去設計教學。
3.發揮創造,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
在美術教育中,創造的過程應比最終的作品更受到重視,學生的思維感情、認識、對外界的反應更為重要。學生創造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是一個智慧閃爍的過程,自由的空間和適宜的氛圍將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創造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創造,我在教學中一方面給學生創作的空間,使其自由發揮創造力;另一方面注重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情緒愉快、思維活躍、創作熱情高漲,我則輕松地在教室中巡視,對創作困難的學生及時點撥,對有進步的兒童給予鼓勵。這樣的創作過程,學生的注意力不但集中,而且創作效果也很好,激發興趣是為了啟發思維,啟發思維是為了實現創造,學生在課堂上是一個喜歡創造、動手創造和實現創造的過程,他在這一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學生的創造能力自然就實現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鳥兒要飛得高,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魚兒跳得遠,更需要廣闊深遠的海洋。學生要展現自我,則需要更加自由寬松的空間。讓我們還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創造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李永正.小學美術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